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价值取向分析

2014-05-30 10:48韩德庆亢世勇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总结价值取向分析

韩德庆 亢世勇

摘 要: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弘扬正气、批评假恶丑的价值观导向作用,其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方向,对写作教学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也透视着起伏回转的当下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间接要求。把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语文教育学理论、考试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写作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旨在对山东省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和导向有所借鉴,并对考生应对高考作文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作文命题;价值取向;分析;总结

简而言之,价值取向即关于“价值”的倾向性,是以“特定的价值”为标准形成的一种认识和评判(价值观念),是个体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选择。高考作为每年备受关注和议论的社会文化现象,高考作文被命题者赋予一定的“价值意义”成为时代变迁的风向标,其价值取向具有导向性和时代性,不仅对考生的写作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社会各个阶段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具有映射和引领作用,尤其在当今多元价值相互碰撞、冲击的环境下,在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愈加引起重视的形势下,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应该如何定位,发挥怎样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是一个更为值得研究的热门话题。结合笔者对山东省历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研究,在笔者看来山东省201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历史性的研究意义,值得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一、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价值取向分析

黄志军在其硕士论文《新时期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研究》中参照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和何文胜提出的教科书价值取向的范畴,构建了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外在价值取向,包括高考作文命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立意的限制、文体方面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在价值取向,同样可以划分为道德类和政治类,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世界、自然等七大范畴,笔者主要借鉴上述框架和已有研究对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研究。

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如下: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的支持;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文。

1.对其外在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纵观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共计17道题目,其中14道是材料作文,大部分延续了近年“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而命题、半命题等其他命题方式作为陪衬所占的比例极小,山东省也延续了自主命题以来这样的大趋势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题目、文体和立意的不限制使题目具有开放性、两面性,为考生降低了审题难度留下了多元的写作空间,避免考生猜题、考试时“掐头去尾”直接套用。此外,题目内容具有时代性和思维型,紧贴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侵害了汉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在利益的驱使下语言的乱用和误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出现了70后听不懂90后在说什么的现象,语言的规范和正确应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关注的问题,另外在材料中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读者“纠错”行为的积极回应,既紧贴时代热点又让包括考生在内的我们去反思、提醒自己,题目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联系实际,引发思考。

2.对其内在价值取向进行分析

首先山东省201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在价值取向定位在了道德类上,纵观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大都注重“正能量”的输出,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山东省2013年的高考作文从《咬文嚼字》给著名作家挑错谈起,通过莫言、铁凝坦然面对,虚心接受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杂志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知识。著名作家认真严谨,虚心接受的态度,对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辨,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山东高考卷中出现了2012年诺贝尔得主山东省高密的作家莫言,莫言作为全国人民的骄傲,尤其是山东人民的骄傲,莫言的出现使得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具有地方特色给予了考生和山东人民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因此,莫言作为2013年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其言谈举止无疑是对考生、对社会都是最有影响力的,这在山东省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既紧贴时代脉搏,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实际,避免考生套作、猜题,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赋予了“正能量”的道德内涵,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

二、总结

在研究了山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之后,并纵观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及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高考作文除了考查考生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维和思辨能力以及感悟生活与人生的能力外,重点还是注重考查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对道德素养的考查,因此,笔者给未来考生以下三点建议:

1.关注社会、思考现实生活

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与社会脱节的年轻人,好的作文就是文学的本质,同样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就要求考生能够关注日常生活,体验生活,能够做到用文章去记录生活,去表现生活,能够联系实际、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抨击生活中的假恶丑。如今具有时代性、贴近教学的材料作文在高考命题中占主流的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作文练习联系现实,将目光和思维的触角投向现实社会,要关注、思考现实生活,这样在高考中我们才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被作文题目中的材料限制了创作的灵感。

2.作文先做人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坚持弘扬正气、批评假恶丑的价值观导向,在作文材料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并作为一面镜子映射着当今社会主流提倡的价值观,通过高考这个每年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希望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能引领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因次要求考生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内心有把衡量是非善恶的尺子,并且用作文褒善惩恶,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社会现实的道德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自身也要保持高度的正义感和道德感,要将作文与做正直、有胸襟、有境界的人结合起来,在平时要用作文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批评社会中的假恶丑现象,揭露其丑恶本质。

3.增強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纵观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2013年只有四川用话题作文,天津用半命题作文。在材料作文占据主流,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其他形式的作文命题作为陪衬的形势下,尤其是材料作文,作文题目本身具有两面性、关系性和思辨性,着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每个考生都作为主体,从高考思辨性的作文题目中,运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提炼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切入点,扎根生活,有感而发,有理有据,有文有情,真实而又逻辑。因此,提醒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多思考、辩证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间要读点哲学文章,更要涉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史典籍,立足于传统,着眼于世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培养思辨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这样在高考作文的审题和创作中,才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和观点,不落俗套。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1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1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4]黄志军.新时期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韩德庆(1989—),女,山东济宁人,鲁东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亢世勇(1964—),男,陕西延安人,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文信息处理、现代汉语。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总结价值取向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