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014-05-30 22:19牛倩敏居珺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

牛倩敏 居珺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以来,对2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的情况。结果:293例患者从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为10-90min;从急诊到介入室或 ICU 溶栓时间为 (29±10) min;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 (8±6)h;出现再次梗死24例,死亡44例。结论: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转运、过程中的时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与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一体化;急诊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04-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肌急性缺血和坏死,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出现特异性改变,已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1]。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24小时内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然而再灌注时间延迟是不争的事实,延迟原因主要有单个方面:患者延迟、转运延迟、治疗延迟。因此,早期的抢救护理更为重要。所以需要一套与其它急救程序不同的诊、治、护的流程,来降低病死率。我院从2009年以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前院、院内一体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做到院前急救-急诊救治-患者进一步治疗的(进入ICU 或介入室)一体化的急救流程。现将我院293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选择 2012年3月 - 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93例 ,男158 例 ,女135 例 , 年龄最小36 岁,最大91岁, 平均年龄(47. 68 ±12. 37)岁。前壁心肌梗死 88 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 80 例 ,前壁合并下壁 49 例 ,下壁心肌梗死 33 例 ,高侧壁心肌梗死 26 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17 例。既往有冠心病史173例,有高血压者165例;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者 192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41例,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需要紧急处理者148 例,出现心脏骤停者11例;均符合 WHO 诊断标准,其中,经院前抢救的 162 例 (下称观察组) ,家属直接送入医院 ,经院内急救的 131 例 (下称对照组) 。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院前救护:120急救中心接到患者呼救电话后3min 内出车,根据患者病情描述,做好相应准备。120急救医生现场的处理:患者平卧,氧气3-5L/min吸入,心电图检查,用心点监护仪监护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药物治疗:硝酸甘油片 5mg舌下含服,开通静脉通路,并留取血标本,必要时给予消心痛静脉滴注。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取得他们的配合。同时做好院前电话预报:电话至医院急诊预检台,告知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初步诊断和到达医院具体时间。

1.2.2 院内救治:预检护士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病人的衔接准备工作:通知心内科医生和急诊内科医生,保证人员到位;通知医技人员到位,抢救室护士做好抢救准备;准备好可能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如除颤仪和呼吸机等。120急救车到达医院,预检护士和急救车人员共同做好安全转运工作,护送患者至抢救室,并与抢救室护士与医生做好病情与病人的交接工作,包括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道的情况。同时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保持安静和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3 进一步的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如需静脉溶栓或介入手术者,由心脏科医生做好术前谈话,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如患者暂时不需手术,通知 ICU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工作。转运时由医护人员各一名做好途中心电监护并带相应的急救药品及其些,确保其安全到达[2]。做好转运交接,向接收科室医护人员交待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治疗处理等情况。

1. 3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 SPSS 12.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293例患者從发病至到急救时间为10-90min;急救反应时间(20±8)min;从急诊到介入室或 ICU 溶栓时间(29±10)min;临床症状缓解时间(8±6)h;出现再次梗死24例,死亡44例。

2. 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的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的比较(x ±s)

组别 例数抢救时间(min)

观察组16235.48±6.93*

对照组13198.32±8.06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7 ,P < 0. 05) 。

2. 2 两组患者死亡人数的比较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例 , %)

组别例数治愈 死亡

观察组162 146 (90. 12) * 16 (9. 88) *

对照组131 103 (78. 62) 28 (21. 38)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而死亡率明显降低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 =6.37 ,P < 0. 05) 。

3 讨论

3.1 院内外一体化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各家医院在开展急诊溶栓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力求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挽救尚有可能存活的心肌 ,降低 AMI患者的病死率[3],我院在开展了院内外一体化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救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凸显急诊的特色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该通道的建立,强化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明确或者排除心肌梗死,介入组的成员24h保持手机畅通,

(上接第4页)

各科室团队合作,争分夺秒地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使院前急救水平和最终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种体系模式。

3.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中的特色:

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特点是: 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与急诊医生、心内科医生24h"全天候"接诊及各项检查立即进行,采用先抢救后付费优先方法,在急诊科、心内科共同协作下尽快落实患者的进一步治疗。AMI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室后 ,医生迅速做出诊断并尽早给予再灌注治疗。开始治疗的时间是关键,急救目标就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溶栓开始的早晚与梗塞冠脉再通率和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 ,如能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开始静脉溶栓 ,则在此时间窗内缺血心肌尚未出现坏死 ,再灌注的收益最大[4]。所以,在护理人员中强化AMI 病人护理的时间观念减少护理时间,缩短AMI病人在检查、治疗、护理、转运过程中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3.3 規范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作用:

建立AMI病人急救护理路径 ,以时间为横轴 ,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活动等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成一个计划表 ,使病人的救治 ,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医疗护理计划进行 ,通过各单元之间的无缝连接 ,减少挂号、收费、检查等待时间,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 [4、5]。一体化急诊绿色通道中规范化的护理路径,可以明确各自的职责,减少不必要护理行为。需要急诊室、心脏科、导管室、监护室、普通病房护士共同参与共同协作。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能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对挽救濒死心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护士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规范护理路径,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冯俊桃,张粉莲. 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护理进展[ J ] . 护理研究, 2005 ,19 (11B) :23621.

[2] 王晓田,李振华,徐新生,等.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转运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实施[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11(6):334-336.

[3] 亢君,李加宁.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程序化管理[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3):43.

[4] 张锦红.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3-34.

[5] 薄艳云,宫士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9) : 145 - 14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