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生乳化与超生乳化用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5-30 21:34李荣新魏杏红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白内障疗效

李荣新 魏杏红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生乳化与超生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均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137-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5~80岁,平均(64.91±7.05)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8~85岁,平均(65.75±6.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术前均采取常规消毒、散瞳,应用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等措施。治疗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于角膜缘后1.5mm处作一反眉弓切口,使其深达巩膜,并垂直于巩膜表面。自切口处穿刺进入前房,将黏弹剂注入其中,进行环形撕囊、晶状体核的水分离及水分层等过程,将内切口进一步扩大,将晶状体核用晶状体匙慢慢托起并转出前房,将残留的皮质冲洗干净,于囊袋和前房中注入黏弹剂,之后植入人工晶体并置换黏弹剂。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于角膜缘左上方作一水平切口,深度为0.3mm,宽度为3mm,于距角膜缘1.5mm处作巩膜隧道切口的内切口,向前分离达透明角膜内穿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晶状体核的水分离及水分层,将晶状体用晶体圈套器缓缓拖出,用套管针吸出晶体皮质及表层核,之后将黏弹剂注入囊袋和前房,最后植入人工晶体。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和平均散光度数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视力比较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视力比较( 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术后1d 术后7d 术后1个月治疗组 42 0.38±0.17 0.53±0.24 0.64±0.27 0.75±0.24对照组 42 0.41±0.22 0.56±0.21 0.61±0.23 0.72±0.22T 0.6993 0.6097 0.5482 0.5972P >0.05 >0.05 >0.05 >0.05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散光度数均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散光度数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 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术后1d 术后7d 术后1个月治疗组 42 0.80±0.43 1.75±0.61 1.48±0.59 1.10±0.49对照组 42 0.82±0.41 1.71±0.62 1.46±0.60 1.09±0.52T 0.2182 0.298 0.154 0.0907P >0.05 >0.05 >0.05 >0.05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1例(26.19%),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6例(38.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1.3645,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虹膜损伤 角膜水肿 后囊撕裂 悬韧带断离治疗组 42 3(7.14) 5(11.9) 2(4.76) 1(2.38)对照组 42 4(9.52) 7(16.67) 3(7.14) 2(4.76)3 讨论

白内障是指因外伤、辐射、中毒、营养失调、代谢与免疫异常、老化、遗传等因素使晶状体代谢紊乱,致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导致的一种疾病[1]。其高发人群为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眼不红不肿,不痛不痒,视物不清,无法清楚分辨精细的东西,眼前常有黑点,当背景光亮时尤其明显,视力慢慢下降,无法用眼镜片矫正[2]。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前者是利用超声波带动手柄乳化头作高频振动,将核击碎乳化后吸出眼外,在硬核处理上借助分劈镊、压碎技术来矫正视力。该术式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微、治疗时间短、复明速度快等诸多优点,然而将其应用于治疗老年Ⅳ、Ⅴ级硬核时则应延长乳化时间和增加超声能量,故易损伤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同时该术式需特殊的治疗设备,技术难以掌握,治疗费用昂贵[3];后者则是由超声乳化术小切口手术和囊外摘除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手术,它手术时应做到快、轻、准、稳,以免导致不良反应。

此两种方法的远期效果相当,然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主要优点如下:易于掌握,应用范围广,且不为核的软硬情况所限制;治疗费用低,无需特殊的设备,便于操作,不会损伤角膜内皮;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微,术眼反应轻,患者康复速度快;无需缝合切口,自闭性好。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均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可快速恢复患者视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谈群华.高龄白内障患者非超乳小切口白內障手术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

[2] 张可.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9

[3] 张电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

猜你喜欢
白内障疗效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