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秋
【摘要】 有效沟通对于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沟通的理论并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关键词】 沟通;护理工作中;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30-02
隨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前进,病人对护理、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很多机会与病人接触,必然涉及到与病人的沟通,沟通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沟通的相关理论,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达到有效沟通目的。
1 沟通的层次
1.1 一般性沟通 是参与程度最差,分享彼此真实感觉最少的沟通方式。在这中层次的沟通中,双方只是表达一些表面式的社会性话题,如:“您好吗?”“今天天气真好!”等,在护换患关系建立的初期,使用一般性沟通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并鼓励病人表达出较有意义的信息。
1.2 陈述事实的沟通 是一种客观性的沟通,不加入个人意见、建议,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病人用这种方法沟通时,护士不应阻止他,以促使其能表达一些希望与护士分享的信息。
1.3 分享个人的想法 表示建立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已发展出了信任感。在护患沟通中,病人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表现出来与护士分享,以表示对护士的信任,如病人可能提出对自己治疗上的一些要求。在这一层次的沟通中,护士应表现出对病人的理解,不应反对或辩解,才能了解病人真正的想法。
2 沟通的类型
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2.1 语言性沟通 指沟通者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的沟通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约35%属于语言的沟通,但语言会受个人意识的影响,且随文化、社会、经济及教育的不同而对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理解。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我们应评估病人的教育程度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力争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相同的语言有相同的理解,应尽量避免使用病人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
2.2 非语言性沟通 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利用空间、利用声音和触觉产生的,它可以伴随着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约占沟通形式的65%,因为一个人很难控制自己的非语言反应,所以较能表达真实的感受。
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①表达情绪、情感,这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首要功能,可表现出个体的喜怒哀乐、振奋或压抑、软弱或坚强等。②调节互动,常被用来维持和调节沟通的顺利进行,非语言的暗示,如皱眉、改变体位、点头或摇头等都调节着信息的传递。③验证语言信息,用非语言信息来辅助或代替语言表达,如妇女分娩过程中脸上的不舒服和疼痛的表情可以表示其宫缩情况。④维护自我形象,如年龄、身份、兴趣、爱好、态度等。⑤表示人际关系状态,如握手可表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挥拳相向则表示人际关系的紧张等。
3 常用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是指接受者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发出者所表达的信息相吻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
3.1 倾听 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不仅仅是单纯的听病人说话,更要注意伴随说话者的非语言性信息,如说话的声调、频率、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和移动等。
3.2 反映 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表达情感的词汇,应用引导性的谈话,鼓励病人显露自己情绪、情感,运动恰当的移情,建立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关系。
3.3 提问 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恰当地提出问题,往往能促进、鼓励病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双方和谐关系的建立。
3.3.1 提问方式 ①明确性提问;②激励性提问;③征求意见性提问;④证实性提问。
3.3.2 提问技巧 ①善于组织提问内容,应紧紧围绕谈话内容,不漫无边际地提问;所提问内容少而精并适合病人的理解水平,尽量少用医学术语。②注意提问时机,避免过早提问或打断思路而显得没礼貌;或过晚产生误解。③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句式,说话不能太快、语言不能生硬、语调不能过高、句式不协调等容易使病人反感、不耐烦。④避免诱导式提问和不愉快提问。
3.4 重复 将病人的话重复一遍,尤其是关键内容,但不作评价,使病人增强对护士的信任。
所以在我们平时护理工作中,应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相信我们跟病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非常融洽。
参考文献
[1] 丁力萍.基础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1.
[2] 刘胜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56.
[3]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4.
[4] 裴少桦,包家明,赵燕.护士形象礼仪与病人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007,22(16):1516-1518.
[5] 彭美慈,王春生,王国成,等.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6] 张凤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6(2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