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鸿宾
摘 要:要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乐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依托情境教学指引学生充分进行课前预习,体会无限畅想的幸福;依托于提问教学通过互动课堂让学生充分交流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依托于课后的兴趣小组拓展学生数学能力和延伸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的快乐,由此构建起乐学的数学课堂并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乐学课堂;畅想自由
引言
早在17世纪,就有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写的《大教学论》中(世界著名教育学著作)开篇提及:“人们需要寻找一种新式教学办法,这种办法应该是教师少教,可学生却能多学.从而使学生不再厌恶学校的无益的辛苦,而时时拥有一种闲暇、快乐和坚定的进步.”华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郭思乐教授也说:“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使学生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知道孩子的智慧,只有当他自由思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紧随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努力为学生创建乐学数学课堂,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尝试.
1 创设情境指引学生课前预习,感受数学畅想的快乐
初中课堂一节课仅有45分钟,十分有限,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延伸这有限的课堂时间到更多的课外充足时空中去.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准和学习进度,一方面帮助三、五个学生结合在一起组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另一方面通过架设教学情境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充满兴致地提前学习课堂知识.而且通过学生组成互动小组,小组内成员彼此督促,小组外互相竞争,从而加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动脑筋,通过上网搜索、互动启发、图书馆阅读等诸多办法,施展创新性思维进行充分畅想,既提升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游弋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从中充分感受数学畅想的快乐.
作为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仅仅通过课堂讲定义讲原理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所以,在教学当中需要凭借生动具体的材料使数学变得形象化、生动化,这就需要把数学教育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指引学生把数学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推动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 [1 ].孔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在“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这么一节课,由于学生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圆,因此认为这一节无足轻重,很好掌握.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创设情境式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圆”的兴趣,在课程还未开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数学小组为单位开展圆的知识趣味数学竞赛,共提出三个问题:(1)在课余找找自己周围的圆物体并比赛哪一个小组找得最多?(2)同时针对自己找出的圆物体说明这种物体是不是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为什么?(3)有没有可能设计成别的形状会更适合这个物体呢?
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很大的兴趣,尤其是我提出来的引申问题,学生课后找到我说,刚开始觉得问题十分“小儿科”,可是仔细想想,其中存在着很大的畅想空间,越想越不简单,所以学生们很快地和小组其它成员一起寻找答案.他们或者开展小组讨论,或者分工回家上网、问父母,从而第二天的数学课精彩纷呈,出乎我的预料.
在课堂中,学生自觉按小组进行发言,首先学生提到地球是圆的,联想到地球的自转,由此想到滚动的车轮,得出结论只有圆的物体才能滚起来,又想到了齿轮之间的磨合……,可谓五花八门.于是我故意说:“房子是方的不是圆的,是为了不让房子‘滚么?”学生们轰堂大笑,但立即有学生驳斥我说房子也可以是圆的,比如永定土楼.通过课前充足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介绍永定土楼为什么是圆的,有什么功用,又延伸到现代建筑中已经充分引入了圆这一概念,以及对于提升建筑功用的意义等等诸多和圆相关的知识,甚至很多知识也是我闻所未闻的,可以肯定这必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学生在课后仍旧津津乐道,充分体会到数学畅想带来的乐趣,由此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原来数学课也可以如此精彩!
2 创建互动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教育理论对教师提出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介入课堂教育当中,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开动脑筋主动“汲取”知识 [2 ].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通过各种数学趣味问题,帮助学生创设探索性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手、小组讨论,开展充分互动,通过不同侧面开展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变教师“要我学”成为学生“我要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充满好奇心,他们的思想这时候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数学很多方面已经进入到抽象教学,比如各种几何体的学习.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争取把抽象的数学教学转变成为形象的数学教学 [1 ].因此,我为了达成形象教学目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所以努力创建一种由学生自主动手,通过实践操作达到掌握数学真知的办法.
比如以开展“点、线、面、体”的相关教学为例,我让学生从家里带马铃薯、萝卜等到学校,学生们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按我的要求兴致勃勃地把我要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上课时,我先提问,让学生说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立体图形,然后,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把带来的土豆等物体雕刻成这些熟悉的立体图形.
在作品完成之后,我寓教于乐提出相应数学问题:①这些立体图体是由什么围成的?有什么区别?②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不同几何图形之间有什么区别?③几何图形的线和线相交,又得到什么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让同学们按照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看小组之间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我就继续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如果不一致我就引导学生探讨谁的答案正确?为什么?从而不断推动学生跟上课堂学习节奏并努力思索寻找答案.
数学课堂上,我逐步放弃原来的“满堂灌”式的教学,通过各种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在具体教学当中注意以提问为引导不断创设各种趣味性、探索性情境,尽量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寻找答案.通过这种立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枯燥、数学课听不懂,而是带着十足的愉悦乐学数学、善学数学,并感觉课堂学习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无比期待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3 创建兴趣小组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体验成功与发展的快乐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指的是学习不应该就事学事,而应该把工夫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当中.对于数学来说,学生想要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习数学.
因此,课余时间,我召集班级当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趣味活动,如七巧板游戏、数学小制作、数学猜谜等,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发展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并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兴致盎然地追求更多的成功,从而卓有成效地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这些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带动了班级其它同学一起加入到活动中来,从而使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4 结论
数学作为一门具备很强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使得不少学生在数学面前溃不成军.对于数学教育来说,如何帮助孩子们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热情、兴趣以及自信,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挑战 [3 ].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创设情境开展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并质疑,并在课后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和自尊,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国教学理论界提出要为学生构建一种乐学的课堂,并以此作为教师一生的追求目标和学生最理想的学习境界 [4 ].因为乐学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好学、乐学的体验,是一种愉悦学习的感受,乐学课堂不是指游戏、娱乐和不做作业,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喜学和乐学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现阶段帮助孩子们构建起乐学的数学课堂,这是我作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徽.教学实践的应然形态:关注情境的智慧性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9(1):71-78.
[2]高桂荣.谈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2008(4):32.
[3]朱朝霞.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发展,2011(1):28.
[4]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