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

2014-05-30 10:48刘宝根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经验想象

刘宝根

想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学习中的想象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是否被作品所感动,要看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填补作品留给他们的想象空间。文学想象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意境的重要工具,它贯穿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整个过程。幼儿在倾听和阅读文学作品时,会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描写、抒情、叙述形成相应的画面形象。一个有着初步的文学作品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幼儿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想象能力,因此,文学想象是幼儿需要学习与发展的语言核心经验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在4~5岁的时候要“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5~6岁的时候要“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这些目标指向的就是幼儿在文学作品学习中所需学习和获得的文学想象能力。在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应特别关注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获得。

一、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是支撑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文学作品想象的基本能力。根据想象的表现形式,幼儿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具体可以分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再造想象

“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再造想象”这一核心经验主要是指,幼儿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和已有文学作品学习的经验,在大脑中再现作者想表现的情节、人物特征、人物关系、事件背景、蕴含情感、主题意境等文学要素,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获得美的感受,受到文学的熏陶。这一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文学作品中地点、环境等背景性要素和主要人物动作、表情的想象;二是对作品中主要情节和主题表达的初步想象;三是对作品整体情节、深刻主题以及意境等的想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再造想象,幼儿可以理解和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为创造想象奠定基础。从总体上来说,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要经历从对文学作品直观要素的想象到对抽象要素的想象,从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到对文学作品态度和意境的感知。具体地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初步理解和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背景性要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跟随教师的讲述或朗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特征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并在教师的要求下回忆并表现这些动作或表情。同时,能获得对整个文学作品的初步印象,表现为能回忆出主人公的名字、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点等。

2.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准确理解和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特征(如外貌、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并初步概括出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能较完整地叙述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并回答他人有关原因和结果方面的问题,理解文学作品的前因后果;在完整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会形成对所学习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主题的初步理解,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但这种理解和感受往往不稳定、不具体。

3.拓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完整和较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能清楚、完整地说出文学作品中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准确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整、有序地叙述文学作品的情节;能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与否及原因,初步感知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递的基本态度,较准确地描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态度、情绪,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二)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想象

“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想象”这一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结构片段、情节或结尾。这一经验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仿编,即利用已有文学作品的结构,填充自己想象的内容;二是续编,即根据文学作品已有的情节,创造一个与前面情节相联系的情节或结尾;三是局部创编,即根据主题想象一个有初步的完整文学要素的文学作品。从总体上说,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经历了从作品理解到作品创造,从文学作品单个要素的创造到文学作品完整要素的创造,从口语化的创造表达到书面化、文学化的多样化创造表达的过程。具体地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如故事中片段情节的结构,儿歌或散文诗的句子结构,并在教师的提问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回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替换文学作品中情节和句子的单个要素(如人物、动作),从而初步仿编出符合原有文学作品结构要求的情节或句子。如在诗歌《水果宝宝去旅行》的学习中,幼儿在理解并掌握了诗歌的结构“××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会用自己喜爱或认识的水果名称来进行仿编。

2.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替换文学作品中的多个要素,仿编出在结构上符合文学作品要求的片段或句子。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编构一个文学作品的片段。例如,幼儿在学习了故事《春天的电话》中打电话的4个片段后,根据教师的提问“那小狐狸会给谁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个动物形象,设想对话的内容,并根据故事原有的结构将对话内容表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将自己编构的情节用语言和动作或借助表演、绘画等方式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

3.拓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编构出具有完整情节,在结构、内容和主题上合理、有逻辑的文学作品片段(情节或句子),所编构的情节有着一定的创意,富有画面感。例如,在诗歌《摇篮》的学习中,能在编构的句子中合理地想象出代表摇篮和宝宝的两个事物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又如,在散文诗《梦姑娘的花篮》的学习中,能根据散文诗中春夏秋冬的时令顺序进行编构。在仿编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且与其他幼儿的想象有区别,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在表述自己编构的片段的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文学性和书面化的语言,如形容词、成语,采用因果复句、排比复句等。

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明确的是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既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又具有一定的共时性。在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往往要通过准确理解字词来理解情节、人物特征,进而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感受意境和理解主题。也只有在把握情节结构、意境和主题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进行符合文学作品基本特点的创造想象。

二、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发展的教育支持策略

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感受、学习、理解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幼儿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为指向,顺应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发展的轨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

(一)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作者会创造一个能让幼儿的想象任意翱翔的精神天地。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论在情节、意境、主题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都独具匠心。经常接触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和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过程中初步获得文学审美的情趣。有研究者(谭旭东,2004)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要素和精神内涵,一是体现了儿童的精神哲学,二是包含了爱的哲学,三是构建着梦想的诗学。这些也是教师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时可以参照的准则。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幼儿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形成多元化的文学想象的经验。在现今的幼儿生活中,教师和父母往往更关注童话和故事,对儿歌,尤其是儿童诗和幼儿散文等关注不够,而儿童诗和幼儿散文在语言营造意境、传情达意等方面有着更精练、更优美的特点,因此在发展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另外,现今教师和父母往往更加关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题材,而对顽童的童真、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题材关注不够,这些题材是幼儿文学想象的重要内容,也不容忽视。

选择了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之后,教师还要创设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感受、接触这些作品。除了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餐前活动中播放优秀文学作品,在睡前朗读这些文学作品,在幼儿园的区域中投放这些文学作品的音频、视频或阅读材料,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幼儿讲故事、开展亲子阅读等。

(二)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

幼儿在倾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文学想象,满足于这种想象所带来的快感。因为有了这种愉悦的体验,幼儿进而会喜欢文学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更关注幼儿想象的结果,而不是想象的过程。比如,在散文的欣赏中,许多教师可能更关注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想象意境,因此在问幼儿“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的时候,会更关注幼儿想象的结果,而缺乏对幼儿想象过程的鼓励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力图让幼儿理解和想象出教师所认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

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给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要给幼儿的想象提供支架。当幼儿说“我听完之后觉得很舒服”之类的话时,教师可以继续问“是什么让你觉得很舒服”或“哪句话让你觉得很舒服”,从而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当幼儿表达不出自己的想象时,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在评价时要注意具体破解幼儿想象的过程,而不只是重复幼儿想象的结果。比如在《雾像什么》的学习活动中,在幼儿回答“雾像棉花糖”的时候,教师在问幼儿为什么觉得雾像棉花糖后可以说“他从雾的样子和尝起来的味道上觉得雾像棉花糖”,这种评价有助于其他幼儿更多地关注想象的途径。

(三)根据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进行引导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中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不仅反映在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上,也反映在一个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故事《会动的房子》的学习中,幼儿先是要通过再造想象,理解小松鼠去过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以及它的心情和表现,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续编故事,想象小乌龟和小松鼠还会到什么地方,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色,有什么样的心情和表现。幼儿如果没有对原有作品的充分理解,在后面续编时就难以达到合理、有逻辑的想象水平。

同时,在幼儿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要经历各自的发展过程。例如,在故事《会动的房子》的学习活动中,幼儿从对故事的人物、地点进行再造想象逐渐发展到对声音、动作进行再造想象,最后到对小松鼠情绪和故事整体情节进行再造想象。在续编故事时,幼儿对“小乌龟和小松鼠到了什么地点”这样的单个要素进行创造想象是没有难度的,对“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进行创造想象就会有难度,而要想象出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内容可能就需要更高的想象水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想象的不同发展水平,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想象阶段发展。

(四)给幼儿提供多种表达文学想象的机会

幼儿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文学想象。

口头表达是幼儿表现文学想象的重要形式。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文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文学想象。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口头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游戏是幼儿再现文学想象的重要途径。童年期的游戏具有幻想的性质,这种幻想往往是幼儿在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在游戏,尤其是表演游戏中,幼儿再现自己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文学想象,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想象,发展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想象能力。

绘画和戏剧有助于幼儿提升自己的文学想象。口头表达和游戏对于幼儿的文学想象的表现来说,始终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并且偏向于表现一般性质的生活想象。绘画和戏剧活动则为幼儿提升自己的文学想象能力提供了平台。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经验想象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