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理论的虚拟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014-05-30 11:49牛三勇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虚拟企业儒家观念

牛三勇

摘要: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组织模式,虚拟企业已成为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而虚拟企业的实施和运作、生存和发展,除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外,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它是企业成长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虚拟企业文化建设有许多开创性的探索,但还不完善。本文在研究虚拟企业文化建设的诸方面要素,以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为载体的儒家理论,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来构建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虚拟企业企业文化儒家理论动态联盟分工协作

1.问题的缘起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统筹配置资源,信息技术消除了人类之间知识、信息传递的障碍,技术革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产品品种纷繁缭乱,采用模仿战略分割市场利润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越来越难以单枪匹马地面对全球竞争,必须迅速调整组织结构,在以多变、不确定性及全球化趋向为特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作为动态组织形式的虚拟企业由此问世。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任何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它所归属的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建构需要在吸收世界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家学说的精华,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

2.虚拟企业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什么是虚拟企业的理解还是千差万别的,虚拟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以下通过虚拟企业的定义来探究虚拟企业的本质特征。

2.1“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说明了虚拟企业运作的技术基础。只有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降低交易成本的时候,虚拟企业才能逐步成为主流的企业形态。

2.2“诸种核心能力”说明了虚拟企业业务能力的高水准。一般而言,一个企业能有一两个核心能力就已经非常困难了,而在虚拟企业中有多个核心能力,这是各个有专长的企业间合作的结果。

2.3所谓“动态联合体”是指虚拟企业的合作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当市场机遇已经被抓住并被完成后,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解散。当又有新的机遇时,再重新选择伙伴,重新建立新的虚拟企业。这就保证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反映的快捷。

3.虚拟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1虚拟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消极影响

虚拟企业的产生就是因市场机遇围绕项目、产品或服务而组成的临时性的联盟,因此有着很强的不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文化形成了冲击。

3.1.1存续时间的短暂性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虚拟企业是各个网络成员在各自整体战略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合作目的而临时组建起来的一种联盟,一旦合作目的达到,虚拟企业立即解散。一般意义上,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虚拟企业存在时间的短暂性增加了其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1.2虚拟企业的工作方式弱化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虚拟企业普遍实行并行工程作业。虚拟企业中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等异步通信系统及网络的支持,使得企业工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顺序的串行工作方式,各个工作模块之间在一个统一思路的指导之下,既独立完成任务,又彼此协调配合。这种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和异地装配的方式使虚拟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难以产生共同的企业文化。即使产生了企业文化,也使其凝聚功能大打折扣。

3.1.3虚拟企业文化中的跨文化协调问题。

虚拟企业的组织者根据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外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优势互补。虚拟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把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企业的人员集成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一旦虚拟企业解体,这些人员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虚拟企业员工构成的复杂性使企业对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协调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3.2虚拟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虚拟企业的诸多新的特征对企业文化来讲并非都是消极的。从积极的层面上分析,虚拟企业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更具有平等和开放特征的新型企业文化。因为虚拟企业治理结构的“共同治理”特性是构建虚拟企业文化的基石,虚拟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治理结构的“共同治理”性。这是因为: 虚拟企业是为了特定的商业机遇而形成的企业动态联盟。既然是联盟,其治理结构就不会是单边治理;虚拟企业往往是由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作组成的。对参与虚拟企业的各方来讲,每一方相对于其他各方都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拟企业是为了迎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物。

4.构建顺应虚拟企业运作的企业文化

人们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实行虚拟组织运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求企业树立新的经营观念,具体地说:

4.1以人为本观念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由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以及顾客以各自相对独立的优势为结点而组成的网络,往往是各个网络成员出于自身的某种战略考虑而臨时组建的动态合作方式。控制管理这样一群成员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如何与之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分工合作维系彼此间共同的目标。每个成员都有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自由,但都受整个商业任务的大背景制约。

4.2合作共赢观念

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拥有适应某一市场机遇的所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学会与外部企业合作,整合利用外部企业的现有资源——不管它在哪里或由谁拥有它,以便尽快地、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效用比”将产品投向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为了生存,必须首先学会合作和彼此依赖,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树立合作竞争的长远思想和新观念。

4.3顾客中心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的目的由满足生存和温饱转变为追求机能的享受和个性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该改变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追求大规模、低成本的经营策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4.4核心专长观念

贯注核心职能,实现生产专业化既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日益高度化和复杂化。这就要求企業树立核心专长的观念,强调做精做强而非做大做全,尽可能地集中资源,培育企业核心专长,保持企业在主要业务领域技术领先地位。

4.5全球经营观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国家企业间经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1984)指出,当前的一大趋势是从过去的一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各国合作生产已成为新的全球模式,“全球的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发展经济或左右世界经济的局面已经结束”。经济发展全球化要求企业树立全球经营观念。

4.6信息网络观

要使虚拟组织各成员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必须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不仅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从众多的备选组织中精选出合作伙伴,把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组织综合成单一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经营实体,而且使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合作更为有效。

5.基于儒家理论的虚拟企业文化建设

儒家理论作为中国千百年来根植于人们心中为人处世的理念和信

仰,以此为基础构建企业文化成为创新同时也是必然之举。基于以上对于虚拟企业的特征及其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诸多方面的分析,加上创建虚拟企业文化我们所应该遵循的观念,以下将基于儒家理论探索虚拟企业文化建设。

5.1从家国观念看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构建

通过儒家学说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并没有今天所谓的国家观念,只有家国天下的观念,儒家伦理顺应了人性的特点,主张把这种对自己的爱,以自我为起点,以家庭为中心,由里及外,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一步一步地推扩出去,以至于无穷。所以,在虚拟企业中构建组织结构,就不能拘泥于企业,本部门的利益,而应该破除“隧道效应”,组建一个能在网络经济下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灵活而柔性的、没有明显层次区别的组织结构。作为虚拟企业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要求,结合本组织的性质和工作要求只控制关键的生产环节,只从事自己的业务强项,而将关键环节以外的其它工序通过资源外包的形式委托给组织外的企业,从而形成分散但功能更加灵活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当然网络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相对于传统经济,形式上比较松散,而且系统性和约束力明显低于工业经济下的刚性的、可见的组织结构。因此,为弥补形式上的种种缺憾,需要企业从精神、伦理和道德这一层面加以补充和培养。

5.2从名分制看虚拟企业中各节点企业的定位

所谓名分制,用孔子的话来说,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认为名是具有次序的人际关系中的个体身份标志,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分是指具有某种身份或处于某种位置的个体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所应履行的伦理义务。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名,就要尽什么样的份,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在网络经济下,虚拟企业在组建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考虑企业的名分问题,也就是赋予将要在合作中承担职责的各企业的地位以及相互的权利、义务问题。

5.3从正名看虚拟企业中各节点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

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仅仅确定五伦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正名”。正名包含两重含义:一是要正定身份,二是要正定名分。正名首先是要正定身份,另外,还要正定每个人的身份和其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名和分之间的关系不能相应,就是名实不符。如果,企业之间身份不能相对固定而导致责权不明,则有可能会出现合作伙伴不愿或不能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所接受的任务的情况。那么,这时失去的很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顾客群,甚至是整个市场。

5.4从忠孝两全看节点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利益

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是以社会国家为本位。当与个人、家庭局部的定位相比,集体、整体、国家、社会是本位,应当具有优先性。然而,儒家主张“以孝治天下”,又难说是完全以国家社会为本位。同样,在虚拟企业当中,各合作单元之间,存在着小集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从网络经济的竞争要求来看,应该讲求整个动态联盟的协同发展。但市场经济又是一个非常实在的、经常涉及经济利益的现实社会。作为一个复杂人,在小集体发展的过程当中,必定不可能完全纯粹地讲奉献。我们可以从儒学中借鉴到本位不是原则,只是一个原点,一个价值的基点,是一个考虑事情、决定行动之利弊得失的参考尺度。作为整个虚拟企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只停留在保障核心企业的利益上,而应该把共同发展,共享利益作为最终的目的。作为节点企业,自身的发展就是对核心企业发展促进,而核心企业发展就是对节点企业的保证。

5.5从爱有等差和兼爱看虚拟企业中各层次的关系

儒家伦理提出了一种处理所有伦常关系的普遍准则:爱有等差。它要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照宗法和血缘的亲疏远近来依次推行仁义。儒家的爱有等差思想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处理虚拟企业中战略联盟各层次利益的分享问题。一方面它考虑到了人情不齐而处之于先后次序;另一方面,爱有等差与兼爱理论又要求把爱和仁义的原则推行于万事万物。在面对冲突或及小矛盾的情况下生产的先后顺序、批量大小问题、或者定单的接受与否、合作关系的存续与否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在虚拟企业的经营中也具有实践上的完备性。同时,在爱有等差原理的启发下,我们也可以借鉴物料管理的有关分类方法,把企业战略联盟当中涉及到的企业按照亲疏远近分别予以处理,在平时就保持不同的联系状态。

5.6从家庭管理看网络经济下企业文化的养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特色,它会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到全体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以及经营业绩。新经济下,网络企业所拥有的新的经营和运转模式,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改变。这种改变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而且,鉴于网络的超越时空的特性,要在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文化的企业之间形成共识,更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然而《大学篇》曾提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尧舜之仁与桀纣之基是那么的不同,而其政令皆为国民所遵从。这主要是原为政令要求的内容与民众平素的教养习尚相协调的原因,若是相反的话则会道到民众的抵制和反抗。

6.结语

从企业文化开始萌芽,到它植根于员工的思想意识领域再到在跨企业的合作中形成一种共识,的确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准备。但是网络经济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全球性的协作发展的文化理念还暂时缺位。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本源性的东西,又逐渐被东西方文化所接受,其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共识,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所以,我们有必要考虑把儒家伦理当成网络经济下企业文化的领跑队员。

参考文献:

[1]嘉平.企业动态联盟[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

[2]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

[3]闫忠元.虚拟公司:企业的未来[J].中外管理,1998(11):38.

[4]张承耀.虚拟企业与策略联盟[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

[5]计维斌.论企业再造的一种新模式一一敏捷企业及虚拟公司[J].经济体制改革,1998(4):44.

[6]张青山.企业动态联盟风险的管理机制和防范体系[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

[7]张绍学.以人为本:儒家爱民与现代管理的核心[M].昆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虚拟企业儒家观念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维生素的新观念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