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鸣
摘 要:许昌博物馆经历了两次新馆的建设,而文物征集的高潮时期,也就在那个时候。创建于1965年7月,文革期间中止,1979年1月许昌地区博物馆创建,与许昌地区群众艺术馆合署办公。1985年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由市政府拨款、经过精心选址,最终以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文峰塔为中心建立博物馆馆舍。许昌博物馆1987年迁入,1988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馆标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写。
关键词:许昌博物馆 近50年 文物征集与收藏
一、概况
为了保护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峰塔(现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新馆迁至许都公园,异地新建。2008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在许昌市东城区投资建设许昌博物馆新馆。工程于2009年3月14日正式开始,总建筑面积 21384.75平方米,库房面积2624平方米,办公区面积2464平方米,展厅面积5188平方米。2011年5月18日,许昌博物馆新馆正式落成,对观众开放,由此迈入了建馆以来的第50个年头。这一时期,
由于地處中原腹地,许昌地腴物丰,钟灵毓秀,文脉绵长。作为文物的保管收藏机构,许昌博物馆藏文物四万余件,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字画、画像砖石,其中汉代及三国时期居多,尤其以汉代画像砖石及陶器为馆藏特色。但文物征集的故事,正如文物本身一样,令观众叹为观止。
二、文物征集
许昌博物馆第一次文物征集发生在1980年代至2008年之前。为了在已有的基础上充实文物,博物馆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文物征集活动。亲历的老一代博物馆人回忆起来,最深的感触就是白天下乡征集,晚上就往馆里拉,不是辛苦两字可以概括的,但精神上却是很充实。现今馆藏很大一部分大型的画像石,尤其是作为一级品的铺首衔环画像石的征集,就是从那时期奠定起许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基础。
那是1986年的元旦,天气特别冷,但逼人的寒气依然阻挡不住博物馆人文物征集的脚步。经过事先多方面地做工作,这次的征集本可以是一次非常顺利的征集,它就是即将成为许昌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的铺首衔环画像石,但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限于当时条件,博物馆人只得骑着自行车下乡。虽早早出发,由于路远,到达目的地许昌市襄县孙祠堂乡时,已经过了晌午饭点,乡下当时也没有饭店,大家只好在路边街店里买些饼干之类的充饥。由于没有运输工具,而画像石体量较大,汽车还少,不得不租用拖拉机。由于没有驾驶证,拖拉机白天不敢跑,迫不得已只好晚上走。是夜,拖拉机路上坏了五次;每次熄火,均不得不得由博物馆人与司机两个人一起重新发动,待疲惫不堪的博物馆人回到库房,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与之前文物征集改善的,就是交通工具较以前有所改善;所不同的,就是随着人们文物意识的增强,文物征集的难度增大了。据老馆人回忆,至今依然忐忑的是2000年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当时,博物馆人走街串户访问到一位抗美援朝老革命保存着自己的军功章,很有革命教育展示价值。经过耐心说服教育,老人答应将其捐献给博物馆,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就差履行手续了。恰在此时,老人的儿子要求给予更多的经济补偿。是时正逢正午时分,酷暑难耐,家家户户吃饭的时节,都在街上吃饭,看热闹。街坊邻居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对捐赠一事议论纷纷。博物馆人挨着饿,依然做工作,但似乎没有多大效果。最后,饥肠辘辘的博物馆人,依然执着地凑份子征集了这件文物。
更多的时候,博物馆人的文物征集,用大家的话说,就像是敌特时期的“中共地下党接头”。人们由于认为担心一旦不向博物馆人捐献出文物,当地派出所可能会上门索取文物,导致明明文物就在张村,但偏偏说文物在李村。那是2004年,博物馆人来到曹魏时期的许昌宫故城许昌县张潘镇征集文物,据某村主任说,文物就在本村某某家中,然而,在本人的带领下,又奔走了数个村子,结果却一无所获。
许昌博物馆文物征集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09-2011年期间。为筹备异地新馆《许之昌》(包括《“许昌人”》、《夏都阳翟》、《曹魏许都》、《许州记忆》四个专题)这一大型基本陈列,以及《许昌市基本建设文物保护成果展》临时展览,博物馆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碌起来,大家投入到新一轮高规格的文物征集工作中。主要做法是成立文物征集小组,根据陈展需要,制定文物征集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考察多家文物商店和文物交流中心,与多位收藏家联系沟通,精挑细选征集文物;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商联合办展并请求支持;与许昌六县区文物保管部门开展联合办展,汇聚文物藏品优势;接受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和广大市民捐赠的文物,魏都公安分局和高桥营派出所“打私”文物等;开展文物修复,壁画揭取等工作,增强自身文物造血能力。
联合办展极大地改善了许昌博物馆文物收藏的状况。《“许昌人”》和《夏都阳翟》分别展出的是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许昌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早期文化” 重点研究课题的《禹州瓦店》的最新阶段性成果,分别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占杨和方燕明两位先生承担,联合办展就从这里开始。出于对文物的重视,许昌博物馆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多次协调、沟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商定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许昌人”头像的复原,灵井遗址“许昌人”、禹州瓦店最新考古发掘的一些重要实物,以及图片、文字等材料。
与六县区市的联合办展成绩集中体现在《许昌市基本建设文物保护成果展》中。许昌博物馆领导多次深入魏都区、许昌县、禹州市、长葛市、襄城县、鄢陵县六县区文保单位磋商、协调文物借调事宜,从中挑选出数百件精品文物加以展示,在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为市民送上了靓丽的精品文化盛宴。
此外,由于许昌市原有国家一级文物四神柱础和石辟邪于1997年4月28日被调集到省博物院,为了能够在《曹魏许都》专题陈列上进行展示,许昌博物馆申请有河南省博物院对上述文物进行复制。自1988年至2010年的30多年里,许昌博物馆多方筹措经费,实现了包括石辟邪、四神柱础、阳翟瓦当、钧瓷梅瓶、“花釉罐”在内的一、二、三级文物齐全,征集量达数千件的辉煌成绩。
50年来许昌文博事业的建设为许昌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赢得了丰厚的遗产,这当中凝聚了四代博物馆人文物征集、收藏、保护、修复的辛劳付出。是他们不懈的努力,“蚂蚁搬家”式的株积寸累,才使得许昌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越来越丰富,为观众奉献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品陈展。
参考文献:
[1]宋向光,李志玲.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及特点[J].中国博物馆,2007(02).
[2]宋向光.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