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刘益和 徐大军 李倩倩 刘佩佩
摘 要: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激励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在贫困生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本文主要从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动态激励的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动态激励;方法
现在,各学校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建立了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不同形式的资助体系,然而对于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却很少有关注,学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开导。贫困生心理动态激励模式对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及书本费,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日常的花销上比较拮据,看到有钱的同学会比较羡慕,在与人交往时存在一定的障碍,通常性格也会比较内向,平时说话不多,在待人接物上也不热情,他们本身的不自信,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贫困生若经常处于这种自闭的状态,对自身的成长不利。经济带来的压力,使得贫困生更加敏感,贫困生总认为同学之间的玩笑话是在笑话自己。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困扰下,贫困生的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继而更加自卑,自卑的心理又会影响到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动态激励的方法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亟需解决,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对贫困生进行心理上的动态激励,对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1.创立容纳心理帮扶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现在各个学校都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是仅仅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如果没有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就会使得一些贫困生出现“等、靠、拿”的思想,所以应将心理帮扶加入到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中,以更好地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动态激励。在心理帮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贫困生进行交流,以了解贫困生的想法及需求,对于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地找到解决办法引导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将心理帮扶纳入贫困生资助体系,弥补了原有资助体系中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忽略的不足,更好地完善了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学校应找一些志愿者或者心理教师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帮扶,鼓励贫困生接受心理帮扶,志愿者可以主动找到贫困生与其接触,引导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救。
2.构建维护个体尊严的贫困生资助方式
有些贫困生的自尊心很强,不恰当的资助方式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学校应在资助贫困生时注意考虑维护个体尊严。贫困生不愿告诉他人自己的家庭情况,觉得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很多学校,资助贫困生时,一般是先将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布,在学校的同学、教师以及领导确认无误之后,才能真正获得经济资助。这样的方式虽然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但是没有考虑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生不愿将自己一直自卑的家庭情况向所有人公开,学校在这方面应有所改进,关注、维护贫困生的自尊心。在资助贫困生时,可以只让少数人参与评选及认定,这样既保护了贫困生的隐私也照顾到了贫困生的心理。构建维护个体尊严的贫困生资助方式,可以更好地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动态激励,减少贫困生的心理困扰。
3.在人文关怀下,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激励
对于贫困生应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例如由于贫困生长期以来受到消极心理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可以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以及班干部开展“一帮一”的学习帮扶活动,让贫困生在学习上能够有提高,让他们逐渐找到自信,慢慢地变得开朗。开展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让贫困生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增进友谊,改变自己。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英语、计算机等的免费培训,让英语水平差或者计算机水平差的贫困生能够不再因为培训费而止步。同时,免费的培训,使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学员之间是平等的,以减轻他们的自卑感。针对贫困生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现象,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贫困生参加,这样不仅可以让贫困生能够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也使得贫困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于贫困生良好心理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人文关怀下,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激励,可以逐渐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总之,随着各个学校不断扩招,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何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贫困生心理动态激励模式能够使贫困生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走出消极的心理阴影,使其正确地看待学校的资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徐新巧.面向高校經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育人个案分析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2,12(4):26-27
[2]陈俊俊.基于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2011,11(1):29-30
[3]陈嵘,秦竹,等.云南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