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014-05-30 14:20刘艳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刘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古老的活生活形态和生命的记忆文化基因库。,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句名言说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我国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张“文化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充分展示“非遗”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忱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责任与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的精神主题也是“希望传承创造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的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可见,因此,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育的最深远功能则是影响文化发展。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若将濒临灭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相结合,这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有效方式。

二、实践与探索

(一)研究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学校有良好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生态环境,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育传承的过程,能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魅力、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通过学生的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 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音乐学科中的许多教学元素都是以非遗内容作为教材的内容。再和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又发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也有不少的内容与非遗的内容是一脉相承,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以非遗为教学的内容之一。,比如数学教学中观察物体时,就是让学生对紫砂壶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还有的内容则可以把非遗作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五年级课外阅读就有一个单元是《有趣的汉字》,就把非遗中的文学内容中有关于文字的内容《青林寺谜语》两者有机的结合,既传授了学生教材中内容书本知识,又同时把非遗的内容也融入其中,作为教材补充内容,或者作为课堂的拓展课堂内容。我们就课程内容与非遗教育的进行有機的整合,让非遗的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凸显出来,把非遗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延伸,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

(二)具体操作

1.认真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首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名录》进行了学习。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含哪些内容;蕴藏了哪些人类文明,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等。在头脑中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初步概念。

2.梳理相关学科教材,进行内容筛选

首先成立了教材编写小组,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教师们根据名录中的内容,并结合本学科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创编教材,根据国家课程选取了30个内容。,把30个内容分布在3—6年级进行,包括三年级的蹴鞠、济公传说、快乐的锅庄、美妙与灵动的孔雀舞、董永传说;四年级的秧歌、宣纸制作、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太极拳、万安罗盘、苗族蜡染、白族扎染、宜兴紫砂陶制技艺;五年级的江南丝竹、青林寺谜语、江格尔、走马镇民间故事、格萨尔、昆曲、孟姜女传说、剪纸;六年级的制扇技艺、皮影戏、京剧脸谱、蒙古长调、京剧、刘三姐歌谣、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苏绣等。

30个内容在选择上是结合各个学科的教材而选定的。这样的目的是把非遗的内容分配到各个年级段,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把非遗的内容与国家课程结合在一起,在国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非遗的教育、渗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非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晓。把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六年级的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就是中国的宜兴紫砂壶,让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把紫砂壶的制作技艺(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是非遗的内容)在此也加入其中,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两者在此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六年级的美术课中,国家课程就有画皮影的内容,皮影正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皮影这种形式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教学中有武术的补充内容,教师在完成武术的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非遗的渗透,告诉学生武术中的太极拳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的课外阅读补充拓展有《走进名著》的环节,也可以加入非遗中的文学部分,让学生进行欣赏;三年级的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藏族的音乐歌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藏族歌舞的同时,也知道了藏族的歌舞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内容的加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编纂适合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校本教材

确立教材的编纂体例,按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把教材分为“阅读与思考”(介绍非遗的内容)、“探究与体验”(进行思考,寻找答案)、“实践园地”(亲自探索,进行实践)、“资料袋”(知识扩展)等栏目。然后把30个教材内容合理地安排进去。最后编纂成一本校本教材《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4.校本教材的合理使用

这套教材在3—6年级的正常课堂教学中使用。把“非遗”教育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非遗”的渗透教育。

三、反思与提高

将各科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融合的重要手段。其根本意义就是用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培育具有中国传统优秀传统品格的一代新人。这也正是值得我们长久努力的目标。

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教育资源和强大生命力,积极探索中国文化传承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并在传承文化中育人,在育人中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成为了学校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

保护好、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我们的民族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