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取向

2014-05-30 10:48朱巧丽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数学题数学教师逻辑

朱巧丽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由浅入深的、分层次的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逻辑取向。然而数学教师会发现自己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学生不一定能迅速吸收每一个数学知识,他们可能会呈片段式的吸收自己能理解的知识,这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如碎片一般,它们没有层次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是学生的心理取向带来的学习结果。如果教师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不能调和,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降低。為了让教师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一致,教师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整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现以《四则混合运算》一课说明数学教师的逻辑取向与心理取向整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通常会希望学生迅速的掌握概念知识,在以后应用概念知识时不要犯下概念错误。然而教师却发现,自己有时即使给学生灌输很多概念知识,学生还是有时记不住,或者有时记错了,或者有时不知道如何应用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的逻辑取向与学生心理取向不一致的原因,即教师输出的知识并没有被学生有效的吸收。教师要整合自己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首先就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所说的知识?实际上学生难以接受教师传授的概念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给予的知识太抽象,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缘故,教师要整合自己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就要从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

比如教师给学生看一些数学题,告诉学生这些数学题中有错,看哪位学生能最快、最准确的指出这些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愿意带着挑战心去寻找别人的错误,他们在观察以后发现以下的数学题:273-34+24=273-58、500÷20×5=500÷100=5、80-20×3=60×3=180,前面的计算目的和后面的计算结果不一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题的计算过程全错了?那么正确的计算方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总结以上的数学过程,就会发现,以上数学题中等号前的计算目的和计算结果不一致全是因为计算顺序出现错误,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学生找到四则运算法则的定律为: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内容。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至右进行计算;如果出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就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教师将学生放在合适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找到数学规律就能真正的掌握数学概念。

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有时发现自己曾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找数学计算的规律,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出来,他们还是希望教师直接给他们数学定律。这就造成教师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不一致的问题。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说的知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不能理解眼前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整合自己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

比如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教学的难点之一,这种运算规律过于抽象,有些学生背数学公式就觉得非常吃力,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不背错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突破这个学习难点。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以下的表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如果将前面的数学例子转为抽象的字母符号,那么字母符号就能代表例子中的运算规律。

三、引导学生分层实践,让学生扩展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各种数学知识以后,还希望学生能扩展视野,加强思维,能够进一步理解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教学思路不感兴趣,他们似乎并不想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不愿意扩展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资质不同,教师要让自己的逻辑取向能得到贯彻,就要分层引导学生实践,让他们针对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扩展知识。

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道习题:

1.甲数是48,乙数比甲数的3倍少10,甲乙两数是多少?

2.

3.

题1为较简单的数学题,学生只要掌握了课堂中的知识,就能够应用数学公式解答该题;题2的难度适中,它需要学生思考出一个简洁的规律才能快速的得到数学答案;题3则需要学生有开阔的想象力,找到最简的计算方法,否则该题的计算过程会变得非常繁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题,争取完成全部三题。如果学生觉得自己能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可研究的数学对象,他们就会愿意积极的研究数学。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要让自己的逻辑取向与学生的心理取向一致,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否则两者根本不能统一。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不能一味的顾自己的逻辑取向,以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会让学生难以有效的吸收数学知识;同样也不能够一味的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这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堕性。教师只有有效的整合两者的目的,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吸收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数学题数学教师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解数学题后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多种解法オ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