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4-05-30 11:55张帆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张帆

摘 要:近年来,自杀现象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呈现上升趋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们呈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尽管各大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渗透了信念培养、自我疏导意识培养等内容,但是,逐年增长的大学生自杀人数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本文对参与问卷调查的530名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得出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杀现象;学生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随着社会变革,社会中出现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压力,这些矛盾和压力对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如何健康成长。然而面对矛盾和压力,大学生的思维及情感模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学生改变自己顺应社会发展,有的不能承受压力选择逃避。在这种不稳定环境下,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埃米尔·迪尔凯姆在其《自杀论》一书中从社会学角度提出“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权威控制着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因此群体的整合是遏制成员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相反,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在中国,近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26.04%。面对社会激烈竞争和矛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自杀现象成因分析

1、经济压力

在接受调查的230名学生中,其中0.05%的学生表示因为经济原因曾考虑过退学,甚至在和父母沟通不畅的情况下考虑过自杀。虽然高校近年来贫困资助范围越来越大,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安心学习,并且还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尤其在大学生群体内,其他学生奢侈的生活会让经济困难学生更加自卑,从而放弃学业甚至放弃生命。

2、就业压力

面对一年又一年就业压力的攀升,曾经的天之骄子奔波于各大招聘会,简历被拒收或是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让现今的大学生面对就业难,无颜面对亲友的询问等困境,更有学生不堪压力重负失去平和心态,选择自杀来逃避现状。

3、感情受挫

昔日大学校园里浪漫的感情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现今大学生对感情的草率造成大学生感情生活的悲剧,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烈,造成身心损失后茫然无措,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

4、心理承受能力差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学生们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问题。很多同学无法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不善与人交往,全新的生活、學习和人际环境使他们感到陌生、新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适应,当遇到与自己思维相悖的事情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有的同学对于周围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听到别人的评价内心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至于对自我产生不信任感。

二、应对策略

1、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帮助学生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根据校园生活的需要,学生日常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内容,并且让学校德高望重、科研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这样可以丰富学生日常生活,并且让学生可以近距离与教师接触,获得更多能量。

2、开展心理普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

在大学校园中,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高校应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摸排工作,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老师及同学都应该注意身边学生的心理危机苗头,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和宿舍长等人的培训,在学生中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人生信念

当社会矛盾和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学生在现实面前面对困难挫折时丧失信心,盲目选择自杀逃避现实。学校不仅要采取措施减少此类危机的发生,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举办培养学生的人生信念,培养其责任心,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自杀预防和自杀干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大学生的培养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教育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成长之路上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商江. 浅谈中国大学生自杀问题[C].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埃米尔·迪尔凯姆,冯韵文.自杀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王艳之.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8):750-751.

[4]刘继红.广东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模式探讨[J].高教探索,2007(5):129-132.

[6] 崔立勇.大学生自杀现象与心理健康教育[J].理论学刊,2006(5):69-71.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个基本着力点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