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璐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2013年,国务院部门首批取消、下放了133 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有不少和科技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学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相对客观,地位超脱,受局部利益影响较小。同时,学会作为科学共同体,拥有无可争辩的学术权威性。因此,科技团体被明确为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一个重要选择,这是国家对科技团体的信任,也是对科技团体的要求和期望。学会应该以此为契机,认清自己,发挥优势,主动地参与到政府职能转移中来,找准对接点,积极承接政府职能。
2013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成功地申请到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农村地区晚期癌痛的社会服务示范项目”。该项目选取上海市远郊崇明县为试点区域,为癌痛诊疗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患者开展了包括义诊、体检、随访和健康知识宣教在内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项目还着眼于农村实际,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的“癌痛规范化诊疗”培训。此外,项目组还创新性地将现代远程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地区肿瘤防控工作,利用智能卡对散在分布的农村患者进行有序的管理,实现了对患者的实时在线随访,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继2013年立项民政部社会服务试点项目之后,今年我会又申请到民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癌症疼痛的社会服务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学会从组织建设、继续教育、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创新服务、专家服务六方面分批开展工作:
一、组织建设
学会常务理事会组织建立了专家评审团,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生的力量,共同对活动预案、申报、实施计划、中期汇报,终期汇报进行评估审核,严格把关。同时,挑选出长期致力于癌痛领域的权威人士组成专家评审团,如复旦大学赵志奇教授、华山医院的俞永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段树民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玉秋教授等。学会秘书长全程参与活动,为学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承接政府职能开辟新路径。
二、继续教育
目前,醫护人员对癌痛的诊疗并不规范,尤其是农村地区。要想治疗疾病,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医者,这点很关键。因此学会以癌痛规范化病房为抓手,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基层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考虑医护人员平时工作较忙,专门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了“癌痛知识在线学习”平台,医护人员可以在线学习最新的诊疗规范化制度,为当地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癌痛诊疗队伍和癌痛防治的网络团队。
三、科普活动
深入病房,癌症康复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单位,举办癌痛科普知识讲座。如发放癌痛患者教育读本,加强癌痛知识宣教,提高癌痛患者、患者家属及基层医护人员对癌痛的认识,推广积极、科学的治疗理念;建立癌痛患者的社会与家庭支持系统,关注其身心健康,并对癌痛晚期病人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四、创新服务
建立病历电子化信息平台,开发癌痛的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为距离较远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智能化移动终端,医生不仅可以在远方接收器上随时关注病人的状态及宁养情况,及时地调整治疗和用药方案,还解决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还注意培养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好习惯,按时吃药,按时作息,有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
五、 专家服务
开展健康体检、大型义诊、随访活动,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我会专门成立了疼痛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分批、分次地开展医疗下乡活动,为经济困难的晚期癌痛患者提供免费体检和抗痛药物,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
六、学术交流
我会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作为首要工作。如以“农村新型癌痛防控体系建设”为主题,与全国癌痛防控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当前癌痛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注重挖掘学会其他的社会职能。如4月25日-26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在崇明召开了2014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B023)”启动会,会议邀请了疼痛方面的权威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赵志奇教授、华山医院的俞永林教授、复旦大学张玉秋教授等。专家们的新技术、新观点开阔了会员们的视野,坚定了大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信心。
通过上述示范性项目的实施,学会初步构建了农村癌痛区域防控体系,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改善了医患关系,为医疗卫生行业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为学会开展社会服务,拓宽职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