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速度义的“快”、“慢”语义演变考察

2014-05-30 05:32李静
关键词:引申义上古古汉语

李静

【摘要】 “快”和“慢”的本义都是与“心”部相关的类属义,但在历史演变中却成为表示速度的最主要的词。这与语义的搭配,汉民族的认知心理以及口语化程度的提高均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快” “慢” 速度义 语义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41-01

现代汉语中,“快”和“慢”这两个词都是多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列举了“快”的义项有九项,其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义项是“速度高”。“慢”的义项列举了五项,排在首位的义项是“速度低”。本文拟从“快”和“慢”语义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探寻其引申的路径,并找到其演变的规律。

一、“快”语义的历时演变考察

《说文解字》,“快,喜也。从心夬聲”,“快”的本义是“喜”。从“喜”的本义出发,又引申出了一系列与心情、性格有关的意义。

1. 表示“高兴,愉快”,这是“快”的本义。例如:

(1)文信侯去而不快。《战国策·秦策五》

2. 从“高兴、愉快”出发,进而引申为表示人心情的“畅快、舒畅、痛快”以及人性格的“爽快、爽利”。例如:

(2)今弃击瓮叩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史记》

3. 又表示“称心,遂意”,例如:

(3)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明。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北史》

4. 从人的心情“舒畅”出发引申为身体的“舒适,舒服”,例如

(4)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录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三国志》

在上古时期,“快”只有本义及其直接引申义这一支的义项,还没有出现表示“速度快”的这一义项。这一时期的“快”的用法比较简单,一般是单用,表示心情的“高兴、愉快”,或者用“不”、“无”等副词来修饰,表示心里的不痛快,如:

(5)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黄帝内经》

在中古时期,“快”引申出“身体的舒适、舒畅”的意义,常用“不快”来表示身体的不舒适。

“快”的搭配范围进一步拓展,开始与表示某一类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进行搭配,如:

(6)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汉书·赵充国传》

后来,在《三国志》、《宋书》、《北史》中陆续出现了“快人”、“快士”、“快手”、“快吏”等词。这时候的“快”的用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使动的用法。在《汉语大字典》中这里的“快”被解释为“直爽、爽快”,但董志翘(2003)认为,这些词中的“快”是“佳”的意思。

随着这类词用例的增多,与“快”能组配的词产生了类推作用,开始与“牛”、“马”进行搭配。如:

(7)家既豪富,诸子与王敬则诸儿,并精车牛,丽服饰。当世快牛称陈世子青,王三郎乌,吕文显折角,江瞿昙白鼻。《晋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口语开始进入书面语中,而“快”的“速度高”的义项也是从此时开始出现的,随着宋元话本、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口语化程度逐渐提高,“快”表速度义项的使用频率也随之提高。

二、“慢”的历时演变考察

“慢”,从曼得义。曼的本义是引申、散布。故包含曼的字多有此义。如“漫”,《玉篇·水部》“水漫漫平远貌”;《释名》,“幔,漫也。漫漫相连缀之言也”;“慢,漫也。漫漫心无所限忌也”。可见,从水的漫指的是水的漫衍散布,从巾的曼指的是连缀而张挂起来的帐幔;从心的慢是心的散漫,不严肃、不恭敬的态度。所以,“慢”的本义是傲慢,不敬。从这一本义出发,又引申出一系列与心意、态度相关的意义。

1.表示“傲慢,不严肃,轻视”,这是本义。例如:

(9)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周易》

2.表示“懈怠”,例如:

(10)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春秋左氏传·昭公》

3.表示“随便,不节制”,例如:

(11)乃往见范宣子而说也,曰:“闻善为国者,赏不过而刑不慢。《吕氏春秋·开春》

以上这些义项均是在本义基础上引申而来的,都是与人的性情、态度相关的意义。“慢”在上古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使用,表示“傲慢,怠慢”,如:

(12)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春秋左氏传·襄公》

另一种是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联合使用,且这些词多为贬义,如“侮”、“亵”、“暴”、“轻”、“怠”、“懈”等。可见,“慢”的本义是带贬义性质的词。如:

(13)然东闾子中不应外。侮慢世士。《孔丛子·陈士义第十四》

随着词语的复音化,这一用例在后来的发展中使用更多。

上古时期的文献中,“慢”字基本上用的都是其本义与直接引申义这一支的意义。表示“缓慢”的用法极其罕见,只有《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叔马慢忌。叔发罕忌”的用例,在这里“慢”有“缓慢”的意思。

到了宋朝以后,“慢”的“缓慢”义开始增多起来,但是与其本义及直接引申义一支的义项相比,仍然是居于次要地位。元代以后,“慢”的缓慢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用例逐渐超过了本义,成为“慢”的常用义。在与“徐”、“缓”两个表速度缓慢义的词的竞争中,也开始逐渐占据了优势。

“徐”和“缓”在与“慢”的竞争中,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再单独使用来表示速度,同样是作为不自由语素组成复合词来表示相关的意义,如“徐徐”、“缓慢”、“缓急”、“缓行”等。

[ 参 考 文 献 ]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2.

[2]王秀玲.《浅谈“慢”常用义之演变》.《语言研究》,2003,06,23,2.

[3]董志翘.《中古汉语中的“快”及与其相关的词语》.《古汉语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引申义上古古汉语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浅析“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