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注意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需要教师发挥学生主体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和学习体验,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有效情境;有效性;兴趣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有发展”。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注意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传统教学低效率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的情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校本教研重点研究的问题,成为课改热点问题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尊重教材,开发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最为重要的载体,只有尊重教材,开发教材,才能“为有源头活水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材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用教材中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是观念上的更新,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负数”相关知识时,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起来较为模糊,仅仅依靠教材所提高的例子,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于是我们利用“正数与负数”本身具有相反的意识,通过一位同学说“上”,另一位同学说“下”,等类似的游戏。游戏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游戏入手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再是直接、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赋予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知识情感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内容时,教师统一则故事引入本课。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接着教师提问: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什么?猜猜看。这样教师由此引入本课分数的内容。
三、注重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了途径,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知识,提升能力。
1.利用操作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有效的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活动,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发现,最终真正地理解和
掌握。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与■相等的分数,并边折、边观察、边思考:每次对折后,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份?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从中悟出表示涂色部分的这些分数都和■相等。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感知数学事实,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重视学生自我探究与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交流、思考、发现、分析等活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引发思考。这样的探究过程才具有意义。
四、有效的教学手段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彩;能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有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负数”概念时,教师通过分析天气预报时的气温变化,让学生认识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表示,这时教师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的温度显示,这样会更加形象生动。而在认识“温度计”时,教师仅仅需要通过直观展示“温度计”,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通过繁琐的图像展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教师在自身的教学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没有哪种方法是可以照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实现高效,需要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和学习体验,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宋花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青海教育,
2011(Z2).
作者简介:翟春艳(1971.08—),女,就职学校: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办事处老君台小学任教,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