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本光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56 d。结果:两组有效率、症状积分及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消失快,疗效肯定。
关键词:中西医;胃食管反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10-01
胃食管反流病比较常见,当机体过度摄入食物,会引起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发生反流,反流物进入食管和消化道外的某些部位,刺激食管、咽喉部黏膜、或者气管受损,发生水肿、充血等病理改变,从而产生疼痛、呕酸水等临床表现。而中医理论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浊邪上扰,常见病因为先天体质虚弱、禀赋不足、饮食不规律、七情失调等,患者表现为吞咽不适、胃脘部泛酸、烧心等。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科对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西醫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GERD诊断问卷(RDQ量表)的标准。内镜分型采用1999年烟台会议制订的分级标准,0级:食管黏膜形态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积0分;I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1分;II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积2分;III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积3分。
1.2 一般资料 全部68例病例均为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门诊50例,住院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在38~70岁,平均46岁;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3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在36~68岁,平均45岁;病程2个月~5年。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瑞复琳(伊托必利)50mg,3次/d;威地美(铝碳酸镁)1.0嚼碎,3次/d。治疗组加用自拟加味利咽方,基本方:枳壳10g,桔梗10g,木蝴蝶10g,土牛膝10g,麦冬15g,陈皮12g,威灵仙15g,白及12g,沉香6g,蒲公英10g。气郁证者加合欢花12g,柴胡10g;痰气交阻者加半夏10g,射干10g;肝胃郁热者加竹茹10g,大黄10g;气滞血瘀者加莪术10g,丹参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在服药期间均忌烟酒,忌食辛辣、高脂食物,调情志,忌过饱或餐后立即平卧,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症状、体征,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并随访半年。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疗效标准 参照1999年烟台会议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评定标准制订。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内镜积分减少2分;好转: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积分无变化或增加。
4 治疗结果
4.1 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31,P<0.05)。见表1。显效病例中,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16.7%(4/24),对照组为58.8%(10/1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86,P<0.05)。
4.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治疗组食管刺激、食管外、胃排空延迟症状及镜下黏膜炎症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除食管外症状外,均无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GERD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其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低下和食管运动障碍有关。现代医学主要以抑酸、促动力、保护黏膜剂等对症治疗为主,尚没有针对提高LES压力的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复发率高。中医药在辨证论治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整体调节。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为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明显的食管、胃动力异常,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降低,尤其是一过性括约肌松驰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攻击因了均可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损害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炎。从而引起反复中、上腹部胀痛,明显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暖气,或伴呕吐黄绿苦水等。目前尚无一种药物是针对抗反流机制来进行治疗的,因而抗酸是当今最基本的治疗,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食管和胃的排空能力,以及保护食管和胃黏膜,强化其防御功能等措施,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结胸”等范畴。病变部位在食管,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主要病因为饮食失宜,七情内伤;病机主要为肝胃气滞,郁而化热,胃气通降失司,久则酸性或非酸性物质随胃气上逆,侵犯食管。故临床上多从热、气、逆、酸论治,并注意兼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冯丽英.胃食管反流病56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57-58.
[2]韩毓国.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胃镜及病理检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5):44-45.
[3]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10月三亚[J].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