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玲
【摘要】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无机化学难学,教师教得吃力,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通过重树信心,牢固基础,探究实验,引导计算,教学教材改革,提高无机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7-01
无机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熟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知晓溶液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基本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医学实践之中。中职生学好这门基础课程,对从事医务工作大有裨益。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不少。
1.教学困境表现
1.1学生感到难学。中职生普遍反应无机化学这门课程难学,课堂上学习很吃力,听了容易忘记,往往一堂课下来,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课后想自己复习巩固,可是翻开课本,像看天书一样,看不懂,看不进;考试的时候不会做,成绩不好。
1.2教师教得吃力。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仔细讲解化学计算,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接受不了,不能够把课本知识,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2.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2.1基础知识不牢固。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中职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很好掌握初中所学的知识。如初中要求背诵、默写的1~18号元素,能够默写的寥寥无几,甚至有的一个都默写不出来的。计算能力弱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常用的几个量如质量、体积的量的符号、单位以及分单位模糊不清。
2.2产生畏难情绪。知识的积累是一点一点积淀的,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部分中职生难以深入学习,觉得越学越困难,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看见化学符号感到眼花缭乱,化学方程式看不懂记不住,化学计算不会,甚至谈计算色变。于是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好化学的信心。
2.3缺乏学习的韧劲和钻劲。一些中职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满足于60分目标,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书本知识,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上;还有一些中职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片面认为专业课程重要,学好专业就能够很好就业工作,殊不知化学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对将来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2.4教学沒有与初中知识很好衔接。一方面是中职无机化学内容的呈现没有与初中化学知识无缝对接,有的内容虽然有提及,可是形式有不同,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是中职无机化学教学没能够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主要是中职学校化学教师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初中化学教学,更没有了解初中化学教学。
2.5学科知识抽象不直观难理解。一是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微粒看不见摸不着。二是符号多。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丰富的无机物,元素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在单质或者化合物中。同时,化学计算常用的量的符号及其单位符号、公式符号为数众多。学生对符号不熟,无所适从。三是化学式复杂。多一个原子,少一个原子就构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
3.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沟通了解,重树信心。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要做好两个沟通:一是学前沟通。就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困难之处,做好教学预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搞好教学设计,为循循善诱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学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哪些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点,需要提供哪些帮助。教学实践证明,沟通得好,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学生重树学习的信心。
3.2建立元素观,牢固基础。一是加强元素的背、默、听。化学的特色思维就是要以元素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不懂元素符号,就会在化学学习中成为瞎子、聋子和哑巴。必须重视元素的学习,特别是七个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要求能够背诵、默写、听写。二是加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默写出1~20号元素,以族的形式默写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能应用元素周期律书写各种无机物的化学式。三是加强课堂朗读,把化学符号印入大脑。无机物命名自有规律如Na2SO4,书写是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读却是要先读阴离子后读阳离子,读作“硫酸钠”,等等。四是形成族的概念。元素周期表有七个主族和0族,要通过典型元素的学习形成族的概念。如: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的学习,选择氯原子为代表学习其结构特点和性质,进而了解其它卤素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族的概念。
3.3探究实验,挖掘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挖掘潜能。如卤离子检验,取适量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钾溶液于三支试管中,滴加硝酸银,均产生沉淀,黄色沉淀物颜色鲜明容易识别,另外两种沉淀物颜色相似不易区分,有的学生就拿着试管到太阳光下观察,可是还没来得及辨清楚颜色就发现沉淀物颜色改变成了灰色,而在室内细心观察的学生则观察到了颜色的差别:一种是白色沉淀,另一种是浅黄色沉淀。继续加入稀硝酸排除干扰就可鉴别卤离子。进一步引导探究:为什么在太阳光下沉淀物颜色会发生改变,而在室内未出现这样的现象?颜色改变说明发生化学变化,阳光提供能量,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发生分解反应。通过探究,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挖掘了潜能,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获取更多的生动的化学知识。
3.4由浅入深,引导化学计算。计算是学习化学的一块硬骨头。一方面要由浅入深引导。如溶液四种常用浓度,可以从常见溶液的标签:浓硫酸、红星二锅头酒、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把教学的起点降低到复习初中的质量分数。提示有的溶质常温下是液体,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溶质的量以及溶液的量,溶质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就是体积分数,单位是1。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就是质量浓度,单位g/L。g和mol可以相互转换,g/L转换成mol/L,如何转换?溶质物质的量mol除以溶液的体积L就是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找到了四种浓度计算的区别与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化学公式“双语化”。化学公式通常用符号表示,有英文符号还有希腊字母,很容易混淆。教师必须使符号公式汉字化,即“双语化”。如ρ(B)= m(B)/V“汉化”成溶质B的质量浓度=溶质B的质量/溶液的体积。这样,学生能弄清公式的意义,即使忘记符号公式,也能够通过汉字公式解题。
3.5改革教学,适应需要。教师要做好教材的学习研究,不但要研究中职教材,还要研究初中化学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革中职化学教材,使其很好与初中化学知识衔接;要适当降低学习目标要求,适应中职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这些改革,使教学相长。
4.实效性评价
对教学实效性的判断,是以学生是否进步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实施了以上教学策略之后,教学实效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读写基本的化学式;以前的化学考试,涉及化学计算部分大多数学生直接放弃,现在,涉及化学计算的题目学生能够努力做,更可喜的是学生即使忘记了符号公式,也能够运用汉字公式完成计算。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了公式,但是借助积累的经验,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这样不但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化学的思维和能力,让他们快乐而自信。
参考文献:
[1]丁秋玲.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李兴洲.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