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外科切口感染10例分析

2014-05-30 15:54:13朱群芳高芳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普外科危险因素

朱群芳 高芳

【摘要】就普外科切口感染10 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 年01月~2013 年06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有10例(5%),其中有6例(60%)年龄在55 岁以上,4例(40%)是手术后第2 天出现切口感染,6例(60%)是手术后当日出现切口感染,6例(60%)伴有慢性疾病者中,1例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呼吸衰竭、1 例为糖尿病、2 例为冠心病、2 例为高血压。结论:应提高普外科医护人员对于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识,积极处理和预防易感因素,最大限度地控制切口感染。

【关键词】消毒;危险因素;普外科;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50-01

在医院感染中,易发生普外科切口感染,抗生素、手术状况、高危人群、住院时间、医院环境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1-2],本文就普外科切口感染1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 年01 月~2013 年06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有10例(5%),女4 例,男6例;平均年龄为59.45 岁,最大年龄为69 岁,最小年龄为32 岁。其中有6例(60%)年龄在55 岁以上,4例(40%)在手术后第2 天出现切口感染,6例(60%)是手术后当日出现切口感染,6 例(60%)伴有慢性疾病者中,1例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呼吸衰竭、1例为糖尿病、2例为冠心病、2例为高血压。

3 讨论

患者各主要器官功能、机体状况均与院内感染存在较大关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易感原发疾病患者。与此同时,非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与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联系,是由于肿瘤患者本身就具有较低的免疫功能[3],再加上放化治疗,使患者体内出现机体代谢紊乱,从而使其出现院内感染。应减少空气中致病菌含量,大幅度提高病房内空气洁净度。另外,还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进行雾化吸入、吸氧,如果雾化罐、湿化瓶及管道未经过及时的更换和消毒,即便只有少部分细菌被吸入至患者肺部,也会使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大幅度增加。所以,对于患者的住院病房应加强空气消毒及管道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出入频率应进行严格控制。此外,还应避免尘土飞扬,保持空气湿度,扩大床间距,减少患者间接触[4]。

外科引流术的操作方式属于创伤性,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创伤,再加上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之类的细菌具有较强的产黏液作用,易在物体表面粘附,使患者的切口感染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身体组织刺激较小的引流方式及引流材料[5]。其次,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几率和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正比。因此,为了防止出现由于创伤、失血、住院时间长、大手术等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和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重点监护创伤严重、失血量大、大手术、肿瘤、全麻插管患者的监护。

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在于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即使是广谱抗生素也有其各自不同的抑菌效果和细菌的敏感性;同时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菌株也随之增多,因此,治疗时首选抗菌药品对细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及早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以便选择适宜有效的抗生素。严格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并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断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确保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同时,持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抗生素相关知识教育,此外,医院还定期对入院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调查,对涉及抗生素的处方,统一保存,以备后期检查。加大对乱用抗生素类药品危害的宣传,采用医患沟通等形式,宣传抗生素类药品的用途、用法和区别等,全力推动抗生素管理再上新台阶。同时,建立健全用药质量管理制度。医院院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处方和病历的抽查,重点观察抗生素应用情况,加大奖惩力度,实行质量考评。将抗生素的管理分成三线,每一线抗菌药物设定相应的权限,尤其是要限制性应用二、三线抗菌药物,选用药物的依据必须是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学诊断、临床诊断等

手术时间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术野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概率增加,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增加,浸血敷料反复使用,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暴露的时间越长,创伤面积就可能越大,就可能越易出血和产生局部血肿,这将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时间越长,评分标准越高,感染概率就越高,因此,提高手术医师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缩短手术切口暴露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程度,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本次监测中发生感染的II类手术,手术时间均较长一例为2小时55分,另一例为4小时25分。

切口的清理与缝合采用双氧水与甲硝唑注射液按1:5 配比,配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可大大减少伤口的感染率。建议缝针边距差别太大,能更好地平衡切口周围张力,以免影响血运,导致组织清除炎性因子能力下降[6]。总之,应提高普外科医护人员对于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识,积极处理和预防易感因素,最大限度地控制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 谭毓铨.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0,3(6):327.

[2] 何瑾玢,李卿,江金燕.101 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

[3]胡之炬.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5(2):22.

[4] 严金燕,贾氢,罗书练,等.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30(4):39-41.

[5] 陈晓英.呼吸内科病房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9,33(12):906-907.

[6] 马文文.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探析[J].求醫问药,2012,10(1):400.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普外科危险因素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2:34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9:29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36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