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录
【摘要】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设疑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問题,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环节有效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选择与设置是一个很艺术的教学技巧,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设疑问题分类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是“疑”。本文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和提问的内容将历史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判断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有说汉武帝信仰佛教,你认为对不对?)
2、叙述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句。
3、述理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4、评价型问题
这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
5、运用型问题
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二、历史课堂设疑的策略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设疑既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历史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把握好设疑提问的时机对课堂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设疑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历史课堂设疑要落在教材的重点处
历史教师课堂所提问题,应是历史教材的关键之处,能够突出历史教材的重点,以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尽量避免提那些与历史教学目的无关,对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无多大帮助的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答案。即使是课堂上临时提问,也不能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进行。所谓重点就是历史教材中所选的基础史料和由其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基础史料和基本思想是贯彻教学目的的主要落脚点,要紧抓不放。从下面两方面入手:第一、无疑也不放过精心的设疑。教材中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铁定了的,它用肯定性的语言陈述,这是不变的基本内容。但是通过设疑可以把不变的基本内容与可变的外在形式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掌握基本史料。第二、于史料精华沉积处的设疑。史料精华的沉积处,大都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归结处、历史理论观点的归纳处,抓住这个重心,通过设疑使学生逐渐懂得观点从史料出,史料为观点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历史课堂设疑要落在教材的难点处
所谓难点,就是教材中不易解答的问题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和事理。例如头绪繁纷的时代背景,复杂的事件原因,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意义或作用交叉学科的概念等。若是重点中飞难点,则必须突破;无足轻重的难点,就不一定要花大力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生学习中字面的障碍处——“拦路虎”的设疑。由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对一些历史概念、名词和术语等不理解,通过设疑,使学生从迷津中解放出来。例如虎门销烟、自然经济、官僚资本、民族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托拉斯等。第二,内容庞杂、头绪纷繁处的设疑。该处设疑主要方法是变庞杂为条理清晰,变纷繁为简约明白。第三,探求事理处的设疑。历史的发展,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历史教材,从根本上说就是说明这个规律。
3、历史课堂设疑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明确、具体、适当进行
设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即“温故而知新”。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有关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就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就会造成“冷场”,是学生胡乱猜疑,势必拖延教学时间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设疑提问,促使学生回忆思考、分析综合,才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课堂提问主要以口头回答为主,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量度适当,便于学生用较少的语言在短时间内完成回答,如果所设疑问题笼统模糊、模棱两可,学生则无从作答;也不宜提出范围过大,内容过多,答案过于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提出的问题不准确,还会使学生以错就错。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要使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才能答出,不能只问“对不对”“是不是”等。以免造成学生听不清楚所提的问题,或思想紧张,“愣神”等
三、历史课堂教学设疑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设疑的数量和质量。要保证设疑与可能获得的成功,疑点的控制量要根据原有程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而定,先前可少一些,一堂课最好抓住一到二个问题展开,以后可以随着程度的提高逐步认识。疑点质量切合课文实际,合乎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还要与学生的知识实际密切结合,避免设疑过于深奥或过于简单,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共鸣,使教师输出的和学生输入的知识在主客体之间保持相互协调,即呈现答题平衡的状态。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并在认识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上的转化。
2、注意设疑的特点和设疑的环境。设疑的目的是设置疑虑,造成障碍,激励剖解。设疑就必须具备既有思维价值并且一定可以有解,培养学生既有思考又非迫切求解不可。要创造一个乐学善学的教学环境,除有一个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外,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法,在思维劳动的氛围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
3、注意探索设疑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在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大胆试验,特别要在现有的一般条件下切实地强化试验,使其总结出的经验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不断清楚教训中的负效应,不断把历史教学质量提高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http://www.zxxk.com/Article/268807.html.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89.
[3]石海丽.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