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研究

2014-05-30 13:48周思琦李竹君李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创新性

周思琦 李竹君 李娟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充分体现了结束世界大动荡之后各国人民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下的转变,强调反思与批判的同时寻求多元化多视角的“发展”理念。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尤为突出,大量学者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思潮影响下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批判性的新认识。

从当前大时代的教育背景中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着眼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英语文学教学研究,将从后现代教育观的基本特性开放性、自发性、多元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在前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当前英语文学教育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差异性,批判、创新的提出英语文学教学建设性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英语专业文学教学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3-02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诞生并开始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对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者们也纷纷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角度重新审视现行教育理论与模式。80年代,在我国,后现代主义首次在《读书》杂志出现,我国的教育正面临改革创新,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更是一新兴的重要源泉。后现代主义关键在于反对现代主义的基础主义,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思想,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主要内容为:教育目的观,改革教育一元化,追求多元化发展理念;教育课程观,重视丰富性、严肃性、循环性等。教师要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师生观,鼓励师生平等对话、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状;教育研究观,促进教育活动多样化,教育研究者要敢于批判,从多角度研究教育问题;教育评价观,强调人文化评价,崇尚多元的价值观,否定真理的唯一性。

一、英语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英美文化知识的了解,特别是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英语文学教学出现不少问题,如文学课程受冷落,教学模式传统化、一元化,教材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充分、教学环境甚待改善等诸多问题。学生对文学的学习与阅读自主性积极性较低、功利性强、盲目从众、学习效率较低。

近十几年来,要求我国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英语专业要塑造一名合格的英语学生,必须重视文学教学。就英语专业来说,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地位,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对英语的学习就格外重视,学习者颇多,英语教学和就业环境也日趋饱和。然而英语文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学体制亟待革新,学生文学素养亟待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要努力促进英语文学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英语專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素养。

根据我们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与专业学生文学论文撰写能力调研中所做的一项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学教学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参考对近20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调研结果,英语专业文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文学教材与教学不适应。目前我国各高校采用的文学教材具有很大差异性,然而各版本教材都存在编排结构单一化,内容多而泛且各个版本内容相似性高。对于时间有限学习任务较多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问题颇多。通用的主要教材有两大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也有自编教材,还有其他出版社的书目编入教材书目。这样一来,教材的分门别类就造成了书内文学作品的内容不一,本身对文学作品的定义就有难度,太多的不同标准自然为文学学习也增加了很多困难。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传统化。阅读文学作品是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能够长久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生活与精神的反映。教材中文学作品包含其时代最重要的语言和社会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内容不同的情况下,各校的授课老师也是有其自身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了解各地域文化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把重心放在了对词汇、语法等单一认知活动的学习上,对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与赏析不够多或者解释传统化,课堂形式老套,很少有新式的教学活动与创新性讨论研究,不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在应试压力下,很少自主赏析,深入研究。

(3)各高校文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有待完善。据对“您更倾向的网络资源”的调查,选择“电影等视听说资源”的学生占42%。由此可见学生在文学学习中对电影这一网络媒介青睐性很高。教学资源如何丰富其多样性,合理组构最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分配结构是各英语院校的共同问题。在对“贵校英美文学教学环境氛围怎么样?”的调查显示,占43%的学生表示“文学氛围薄弱。文化活动较少”。甚至10%的学生表示本校“软硬件设施都很差,不利于文学学习”。 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各高校的文学教学环境。

(4)学生对文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危机意识都强于十几年前,刚踏入大学时,很多学生就会开始关心毕业后的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等问题,虽然这样有目标的学习生活值得赞扬,但从负面表现出来的功利性也不容忽视。英语文学的学习不同于单纯的应试结果,也不是考证热能够专注的领域。对于文学学习的耐心和对异国文化的通透理解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视,对于“您看过几本英文原著小说”的调查中,“阅读过5本以上”的仅占19%,而选择“无”的也占到了17%。由此可见,学生对经典的阅读总体上数量甚少。能够在大学四年完整读完几本外国原著小说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抱着不挂科的心态来看待文学课,在他们眼里,读一本小说远不如做几套习题更有收益。

(5)学生学习文学的方法不科学。文学内容浩瀚无垠,因时代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语言的晦涩难懂等等都造成学生学习的种种困难。而当代科技快速发展,学生学习文学十分急躁、功利性强,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根据问卷中对于“您平常学习文学的基本方法是?”的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选择“阅读原著看相关电影”,而仅有9%的学生选择了“看文学鉴赏深层学习”。看原著看电影是最基本的,但是学生不能看过一遍就算了,更应该注重深层次的学习,去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去欣赏文学的艺术性的美。

(6)英语院校文化氛围不足。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然而,各院校举行的文化活动却很少,学生参与文学探讨研究的机会更是难得可贵。在对“贵校英美文学教学文化氛围怎么样?”的调查中,仅有8%的学生认为“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交流活动多种多样”,而43%的学生表示“文化氛围薄弱,文化活动较少”。文学是一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科,需要多读、多思考、多研究。然而文化氛围不浓厚则没有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文学学习主动性。

(7)文学学习考核制度不完善。文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而最终提高英语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然而,现在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多以应试为主,引发这一现象的根源则在于学校对于文学教学的考核制度不科学。多数学校文学考核形式单一,仅以传统的笔试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并且笔试内容、考试范围一成不变,题目形式固定化。对“您认为文学学习效果的考核标准应该是什么?”的调查表示,仅有10%的学生支持“单纯考试成绩的高低”,而49%的学生选择了“对各个时期主要作家、思潮、作品的解读能力”和34%的学生选择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而这种考核制度无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学,阅读文学作品,更不可能达到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的。

二、如何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研究英语专业文学教学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人”,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上的教育目的观,忽视了个人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完备性。后现代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应该从教育者自身状况和社会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模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全面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在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上就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要尊重这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注重培养其在对英语文学解读的基础上,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文学的兴趣,认识到学习英语文学的重要意义。

同时,后现代主义者还提出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是在后现代状态下,为了如何构建一种新的课程,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带来的弊端而提出来的理论和观点。后现代课程观的倡导者多尔勾画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框架。他认为后现代课程必须强调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课程目标不应是预先确定的,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

将这些主张转嫁到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来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话语权的平等关系,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上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者鼓励老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对话关系,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亦师亦友”,主张打破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的发展,有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如果教师凭借自己身份的特殊,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灌输给学生,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限制学生的眼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教师应该变“灌输式教学”为“导入式教学”,协助学生培养批判能力,最终解放自己。小班教学、开放式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学习模式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平等对话的关系。

此外,后现代主义提倡反思批判精神、多元化视角,强调非中心性等,所以,新一代的教育研究者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批判,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对落后的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东西提出批判,只有这样不停地进行反思批判,教育研究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要从多角度出发研究教育问题,坚持多元化的视角。而传统方法论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的对立,用逻辑与理性的科学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排除包括直觉、想象在内的一切非理性的方法。因此,教育活动应该从现代性里解放出来,从一元走向多元,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开放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盲目崇拜权威和真理并敢于向权威和真理挑战,用新思想和新观念解决问题。

再者,从教育的目的观评价而言,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的价值观,否定真理的唯一性,倡导一种多元的、非理性的教育目的观。现代教育对理性与集体的强调忽视了人的个性,使个人生活的意义丧失。所以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教育不应该仅仅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完人”为目标,还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片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尊重,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也非常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从教育评价的主体来看,“现代教育评价已经不再把教育的评价者视为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研究者和被研究者这种不平等关系导致彼此间的对话、交流几乎不可能,被研究者的主体的真实体验完全被忽略,教育研究缺乏了真实性。因此,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教育评价应该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开放、平等的对话关系上。同时,我们对教育评价的关注应该从生硬的评价标准和条件转向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评估的标准和主体要多样化,比如说,平时成绩与实际综合能力结合,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结合等。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有对教师的评价。这包括专家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还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不管评价的主体是谁,都要充分尊重教师人格,让教师自己主动认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快的进步,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從后现代主义观对文学教学的建议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差异性、多元化、不确定性、开放性等观点正是我们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为我们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研究寻找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那么,就后现代主义教育思维的视角看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做如下思考:

首先,针对当前教材分门别类且内容编排不一的情况,各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达成一个基本共识。教育范围内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并不是难事,所以就教材编排和选择上各高校完全可以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拟定出一些适合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优秀文学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

其次,就教学模式而言,模拟情景教学能够帮助老师教学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吸收更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化进行再创造。另外,角色互换教学也能够一改传统的老师——学生单向授受形式,转而变成互动双向教学。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是基于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无可厚非的选择。

再者, 后现代主义否定唯一性、崇尚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以一种开放的思想推动教学改革,引进吸收好的教学资源及设备为师生营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最后,从后现代主义教学目的观来看学生学习态度和考核制度的问题,文学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是二者并不会一直保持完全统一的状态。由此学生对教学目的和自身学习目的关系的把握尤为重要,老师应保持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性的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推动教学目的的进行。此外,教学考核模式单一性仍然阻碍文学教学的理想模式,也是致使学生学习应试目的的主要原因。所以,为达到文学教学目的,师生之间多听、多说、多演的方式达到的测试效果绝对优于一纸试卷。

结语

当前,英语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传统化、一元化,教材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充分、教学环境甚待改善。在这种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方向性等等都有待科学引导。时代在进步,经济、政策、社会思潮都应当与时俱进,当然也包括教育。教育,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社会各界人士予以重视,应当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教育进行创新改革。同样,英语专业文学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唤我们加速进行文学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文学能力,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具备自主性地阅读、分析、研究文学的能力。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发展与强化了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这一理论对于文学教育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在对我国英语专业文学教育现状的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综合性、开放性、自发性、多元性等本质特点,结合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教育课程观、教育师生观、教育研究观、教育评价观科学地提出了英语文学教学建设性思路和方法。希望对于各英语院校改进文学教学制度、对于学生端正文学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J],教育管理,2007(2).

[2]李庆健,吴翠.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研究[J],考试周刊,2012(50).

[3]苏兰,苏春.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刍议——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J],科教文汇,2008(18).

[4]周建平,从“科学认知论”到“生活认知论”——论教学的认识论基础的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创新性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