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总能听到这样的品德课:设计合理,过程流畅,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气氛不温不火,亮点不多,所以主要分析了课堂即时评价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品德课堂;对策研究;解决问题
一、面对问题
案例1:(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向白色恶魔①说“不”》)
这篇课文第一课时重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遠离毒品。整堂课教师都采用了让学生看图说感想,举实例讨论说感受的形式,可见学生回答的机会非常多,但整个课堂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嗯”“是的”“不是”“对”“是这样”
“好”“是啊”这类枯燥的评价,整堂课气氛沉闷,节奏犹如老牛拉破车一样。
案例2:(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做事不拖拉》)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适当的鼓励与激趣是少不了的。在课堂上本人看到这样一幕:当学生回答出问题,教师马上面带微笑,甚至极其夸张地表扬“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你真行,老师都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诸如此类的教学用语充斥整个课堂;活动时,“小朋友们,大家要积极开动脑筋,谁回答出来老师就有小小的奖品。”“嗯,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于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拿到奖品的洋洋得意,没被老师叫到的唉声叹气,最后在老师需要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
以上两个案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品德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即时评价问题。纵观品德课堂,细细梳理思绪,就会发现上述案例已不是新鲜话题。事实上,现在不少品德课堂正在步入忽视课堂即时评价,片面追求表面成功的误区。如案例1中,教师的评价敷衍空洞;案例2中教师的评价矫枉过正,承载过多物质鼓励,助长学生的功利思想。虽然这两堂课设计合理,过程流畅,教师投入,课件丰富,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气氛不温不火,流于形式,怎么都不能使课堂气氛“沸腾”。那么,这火候差在何处呢?
二、原因分析
品德课堂的即时评价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1.源于教师生本心不真
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矫枉过正地尊重学生的感受,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出现了大量廉价甚至曲意奉承的表扬,“好”声一片,哪怕学生的感受是显然脱离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我们所要形成的道德情感。
2.源于教师基本功不实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有些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备课时未做充分准备,尤其是未能事先预设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以至于上起课来缺乏经验,随随便便,语言啰嗦,完全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如案例1中的教师课堂表现。
3.源于教师责任心不强
最让我们担心的是部分教师缺少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
没有爱可言,怎么会真正关注学生,并且为此付出自己的劳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评价呢?
三、解决问题
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在品德课堂中,我们要实施“得法有效”的即时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1.认真倾听,及时评价
有位专家曾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可见认真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义务,还是教师有效发挥及时评价语言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活力和求知欲,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就算课前充分地备教案、备学生,一旦进入课堂,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数。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就必须有对环境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回答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倾听能力,及时捕捉信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评价。
案例3:浙江海宁的朱希杰老师在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朱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劝家里人戒烟时,一个学生回答:“把爸爸的香烟和打火机藏起来”,朱老师并没有盲目地点头或者说好,而是马上问:“这种方法有效吗?”得到的回答当然是“无效”时,他马上把问题再往前推进一步:“你是好样的,因为你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着为爸爸戒烟,但没能成功,其他小专家有更好的办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吗?”……朱老师每次创设情境或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他都能很快地做出恰当反馈与回应,顺势引导学生专注地倾听,努力地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我想这一切皆源于朱老师作为一个引领者的同时,很好地把自己放在一个课堂倾听者的位置。
2.心中有“度”,准确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做出评价要有一个标准或尺度。这个“度”,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好。教师心中有“度”,才能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回应。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其次在课堂运行中要不受外界任何影响,始终坚持把握评价的分寸,否则就不可能做出准确评价,进而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案例4:本人曾经执教过《圆明园在哭泣》,对其中出现的错误一直深深自责。在上课时,我为了效果,为了使大家的感情能迸发,故意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性错误的纠正:当学生列举不平等条约时,有一位学生说错其中的一个时间;当学生异常激动地诉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时,有一位学生把失败归为清朝人民的腐败。这两处我做评价时都没纠正,我告诉自己:“现在气氛这么好,下课再跟学生讲。”每每想起这两点,我都面红耳赤,难道为了课堂所谓的“完美”,为了情感的喷发,就可以忽视知识吗?明知道是错误的也故意不进行正确评价。品德课是人文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三者统一,缺一就达不到品德课真正的教学目的,而且我这么做,不仅把学生带入知识误区,而且和品德课程的宗旨相违背。教师自己首先放弃了心中的尺度,又如何能引导学生?
3.启迪思维,得法评价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多,因此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片面性、表面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科学的、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点拨评价中,给学生以启迪。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更不可操之过急,应静下心来,充分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和引导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得法点拨引导下自主建构新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这样做的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或提示注意点要好得多。
案例5:一位老师在上《秋天在哪里》(二上)一课时,问:“秋天到了,小朋友说说看,你们从哪儿发现秋天来了?”许多学生回答“上学的路上,我看到有的树叶落了,知道秋天来了”“秋天庄稼丰收了”等,而其中一个学生却回答“我看到了美丽的红叶子,知道秋天到了。”老师听后想到周围并没有枫树呀,以为学生在胡说,但他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這位同学的观察很仔细,不过有的红叶子在春天里也有,你再想想,能说清楚什么红叶子就更完整了?”这个学生想想说:“是爬山虎的叶子,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去散步的时候,我看到爬山虎的叶子变红了,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老师高兴地说:“你真善于观察。”诸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什么新发现”“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你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等等类似的针对性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中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就不会让学生在接受诚恳批评中自尊心受损,也让学生懂得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加以思考,才能有更完整、更正确的答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4.出奇制胜,真诚评价
对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感到厌倦乏味;而有时,课堂的即时评价单单凭语言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时需要教师注重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语言评价风格变化、迥异。在使用时可尝试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这样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案例6:在教学《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堂课时,进入到“你曾经宽容过他人吗?”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描述了他与好朋友有一次因为玩具的归属问题起了争执,俩人一直没和好,而好朋友又转学了,很后悔自己不够宽容,没有跟朋友说句对不起时哭了。这时候,班里陷入一片沉寂,我明白这时候什么语言都是多余的,于是我轻轻走过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拍拍他的肩膀,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舒缓了,止住了哭声。这时候我说:“不要紧,记住自己是个宽容的孩子,打个电话给他,说声对不起,我想一切会雨过天晴。加油!”孩子们齐声鼓掌喊加油。他终于破涕为笑,有力地向我点点头。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是道德和智慧的引领者,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无论这些语言灵活丰富、巧妙机智,还是幽默风趣、求变创新。
总之,品德课堂中教师即时评价是丰富多彩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它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是一种智慧和爱心的生成。“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教师只有心怀学生,不断丰富自身学养,加强锤炼,品德课堂才会变得熠熠生辉,生命的精彩也在此刻尽情绽放!
参加文献:
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玉姣(1980.04—),女,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浙江省临安市玲珑小学,研究方向: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