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学习,发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现行的课改理念不谋而合,对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手段;听课模式;合作学习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其实也是强调“做”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与现行的课改理念不谋而合,对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做上教”: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计算方法之前,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出示两组算式:(1)2×6=12 20×6=120 200×6=1200(2)8×4 80×4 800×4。并提问:“你能根据第一组算式的特点完成第二组算式吗?试一试!比比看谁完成得最快!”学生一听要比赛,积极性都很高,马上开始认真观察,动脑思考,运用类推的方法完成第二小题的计算。
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时,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欣赏了一场艺术美展。屏幕上展示了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令学生们陶醉其中。看完后,问:这些图案美吗?你们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这么美的图案吗?学好了这一单元的知识,你也能成为一名小小艺术家。学生听了,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
二、“在做上学”:改变传统的听课模式,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做”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指出: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做”也就是实践,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才产生“新价值”,也就是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完成好对■的认识后,在“认识几分之一”的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纸片,让他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把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请他们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接着又把表示同一分数的相同形状纸片的不同折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分数的本质属
性。在“做分数”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扩展到了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的一系列活动中不但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对结论形成过程的学习,则更有赖于动手实践活动。在上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完成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猜测后,我让他们动手对猜测的结论进行验证。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验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既学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知道了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做”的课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做”数学以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方明.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惠慧(1983.03—),女,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屏西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