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型工程师”看齐:再谈大学生能力培养

2014-05-30 10:48任彦刘慧博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产学研创新能力

任彦?刘慧博

摘要:以高等工程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的对比实例,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在与企业联合办学中,以创新思维为基础,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将创新教育渗透、融合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

作者简介:任彦(1977-),女,辽宁鞍山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慧博(1972-),女,辽宁鞍山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编号:JY201108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2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人才成为一个国建的重要战略资源,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人才纳入国家政策范畴,并将其落实到各项教育改革实践中。[1]长期以来,拥有更多知识储备和掌握更加先进技术的“新型工程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使之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实践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努力构建先进的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的陈旧内容,整合各方面实践教学的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描述

一是在教学理论方面,并未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因为只采用了简单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并没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在教学实践方面,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需求,采用统一式、单一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忽略了实际先进工业技术的普及,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被体现出来。三是课程教学资源贫乏,缺乏可持续性学习的平台。四是毕业设计选题陈旧,选题导向脱离了创新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单位的工作应用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能力训练不全面,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不能适应企业用人的需求。

因此,高等学校在工程教育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与社会技术发展接轨、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构架

图1显示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结构。在该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动态的培养模式,采用改革→实践→完善→再改革→再实践→再完善的螺旋上升式改革方式,在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最终制定出系统合理的培养方案实施细则。遵循这种原则,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自动化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为试点,连续三年开展了“如何提高大學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探索性研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改革体系,从而提高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为其他专业的实践改革提供了参照。

1.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人才为基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起始点和落实点。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视角出发,以工程师知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为导向,综合我校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较高思维创新能力的社会综合型人才。

2.改革的基本措施

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发展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支撑,通过结合我校的办学宗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创新性实践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针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2]

(1)根据本科生所学专业内容与就业方向的需要,加大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

首先,调整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先进性,做到优化教学内容与减轻师生负担相结合。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3],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注重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培养,在实训中改革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针对实训内容查阅有关科技文献,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检索、捕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创新活动中组织学生研讨创新案例,有助于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发现问题,形成创意,是创新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台阶。

最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举,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4]通过全方位的多层次考核手段,合理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从而增强实验考核的比重。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环节,鼓励学生从态度上转变传统培养方式以试卷理论考核为重的想法,最后达到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即社会、行业、企业与高校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人才,是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间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5]在改革实施中,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贯穿“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坚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实现校企双赢。

1)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教育的模式主要包括“2+1”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几种类型。[6]信息工程学院在分析了“工学交替”式培养方式的特点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把实验教学、课程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有机地纳入实践环节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现有的硬件资源和企业系统化的生产线,分别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开放,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能更好地从实验室走到实际生产中,充分体验到研究的乐趣,自觉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按照上述体系结构,让学生在校理论、实践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形成理论与实践初步结合、学与用高级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具体方法是将整个培养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课程实训和创新实验,让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满足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这一阶段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

第二阶段,选拔出部分优秀的学生送到企业中去培养,这一阶段又被细分成两步。第一步,安排生产第一线上的优秀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顶岗轮岗实习,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继续学习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第二步,在详细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设计,并最终实现学与用的高级结合。通过这一阶段让部分优秀的学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2)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我校整合了现有的教师资源,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管理和设计过程。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或兼职任教。另外,改革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突出实践能力考核,激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体现“双师型”的价值取向,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一方面可以实现我校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采用此种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普通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的品牌效应。

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好的课题,科学的、优化的选题模式和深化的选题内容是寻求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有所突破的先行条件。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要满足轻理论、重实践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原则;与教师科研课题内容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最新科学技术,体现本专业新工艺、新能源、新产品的研究方向。

总之,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由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工程师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制定工作。

3.建立合理的检查考核体系

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要建立系统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及其分值,以达到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应用技术的目的,从而完善检查考核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除了原有的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和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外,增加对校企联合办学成果的考核。因此,可采取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给出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最后评价结果,此方式更好地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能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通过对学院已毕业大学生的跟踪调访,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单位对学院所培养的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进而优化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使想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改善和提高。

如图3所示,经过2011年至2013年的新型培养,我校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毕业生的素质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三、总结

在激烈的人才競争形势下,实践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彰显出来。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改革,在对原有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深入到一线企业中联合培养学生,从而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点,最终形成一个“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创新”的可靠、优质的新培养体系。与此同时,我校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新培养体系能够逐渐将实践与创新深植于心中,积极热情投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向“新型工程师”看齐,为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群英,马廷奇.本科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回顾与反思——政策分析视角[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73-78.

[0]崔桂梅.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14-116.

[3]任彦,崔桂梅.“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2-113,153.

[4]韦克平,刘惠珍,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05,(5):46-47.

[5]刘莲秋,姜涛.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39-40.

[6]杨雪兰.校企合作办学和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9,(2):14-15.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能力产学研创新能力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青年教师在职实践能力提高体系构建
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