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记
摘要:在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向问题时,作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统筹发展的学科发展,必须要顺应我国教育实际,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上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素质。而在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知识运用与解决问题相断层的弊端,究其因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很难与当前学科发展及学生实际相一致。该文将从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中,就《计算机基础》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展开论述,以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05-0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对于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应用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中,教学质量也获得了提高。对于课程教学过程来说,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教学的结果,也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更对学习动机造成压制,其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为此,该文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际,从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中,来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是应用在课堂实践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上来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具体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明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理清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学方法的遴选上在确保相应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以真正体现课程教学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1.1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要体现实用、典型、精炼
对于案例教学法,主要从结合教学大纲需要,从《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以具体实用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点,理解概念。在案例教学法中通常需要针对教学目标来进行一般性描述,这些描述都是切合具体实际问题,由此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典型的案例中来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师生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及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旨在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上来探究问题的解决能力,而案例教学法,从具体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从中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概念,更能够从案例教学法中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案例教学法在选材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具体的应用价值明显的案例中与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关联,以满足知识精髓与案例的一致性,借助于案例教学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由浅入深的认识课程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的构成因素,以及相关程序设计语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案例中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应该从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和设计步骤上明白方法,为此在构建案例教学时,要从一个实用性强的程序逻辑结构中,让学生认识其基本关系,从而提升自身对程序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典型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中,将知识点与整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联系,以满足系统化、规范化目标。同时,在案例选择时,还应该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行业性上进行考虑,以引导学生从案例学习中增强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此,如何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来选择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体会,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从学生生活实际来着手,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从知识的系统性和广泛性上来着手,以完整而典型的案例来传递丰富的知识内涵,帮助学生从中领会基本思想。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创建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探究式学习为教学模式,旨在从课堂情境的构设上来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主动性,即知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吸取的;同时认识具有建构性,即认识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构建一个新的认识结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在教学设计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情境的设置关系,将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具体的任务,学生从对任务的探究过程中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对任务的解决,对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应该从问题构建中来作为重点,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原型,以此来构成具体的“任务”,从而激发学生能够从“任务”中自觉的学习和探讨。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定位很重要,特别是借助于构设的任务情境,从“任务”驱动中来促进学生调整学习动机,此间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需要,灵活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问题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从“任务”的分析和探讨中来解决“任务”。例如在学习数据库系统与程序设计方法时,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基本知识点,可以通过构设“商品进销数据管理系统”程序来实现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结合商品的进销实际,从具体情境中来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并从数据库系统的剖析和讲解中来丰富知识体系,尽快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如对于数据库在建表时应该考虑哪些字段类型,商品编号、名称、单位、进货价格、出货价格、库存量及其他备注信息;在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是如何定义统计方式;在视图管理上如何构建关联;表单、菜单在建立时应该满足怎样的管理需要,一直到最后的数据统计结果输出方式等方面,来让学生感受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经过对相关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分解,借助于任务来实现对各模块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从具体的任务实践中,明白程序设计的思想、技巧和相应关系,从而让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形成了完整而真实的认识。
2 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策略探讨
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来看,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需要教师从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提升后,才能更好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获取较高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上,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对课程知识的概括都需要建立在宽广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由此得出只有从教师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才能够更好的顺应人才培养需要。
2.1 注重师资专业水平提升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若想从课堂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并非仅仅从典型、实用的实例中来获得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只有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运用多学科优秀的教学理念来分析,既要突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能够从知识关联和行业融合中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如在引入具体案例教学时,不仅要从《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融合,还要从行业背景,案例应用价值等方面增强对基础知识的研讨价值。而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需要从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上来保障,而教师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需要从不断的知识结构更新中来完善自我。如在讲解数据库系统时,对于基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教师要从系统应用的前景和价值上,结合软件开发技术前沿,以典型的案例为蓝本,从系统化、专业化、功能实用化等方面来探讨各数据库模块间的关系及特点,以此来展开对相关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结构、语句特征、以及数据采集、界面设计与优化等模块进行深入细致的定义,才能够更加真切的让学生从“任务”体验中掌握知识和能力。
2.2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应用关键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正如施乃安在“自主学习与自我指导”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气氛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教育家杜威也从教育的目标上提出“教育是为了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来说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为此,创新教学方法旨在从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中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是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上,从案例或任务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从知识的新颖性上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问题情境的构建中,以探索、研究的方式来共同参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以必要的点拨和质疑来引导课堂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二是要从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上,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课堂知识层次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规避“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三是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实际,从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上,强化思维训练,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或方式去解决同一实际问题,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效率上,加大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融合,以营造浓厚的问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范海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包空军,沈高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