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的形势,作业的形式有必要进行转变,使作业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赋予每一次作业无限的情趣和充实的内涵,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烦恼和辛苦,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的成长点,并且自觉成为一种需要。
一、在作业中增添一点娱乐性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却只能捣毁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语文作业还未布置,学生就已经猜到了老师会留什么作业,没有新意,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烦。用游戏的形式将娱乐和作业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例如,一次我在让学生抄写课后生字的作业时,有的同学告诉我,他早就已经写完了,这让我有些无奈。但我随后灵机一动,把作业换了种方式。我向大家宣布了作业的要求:“学习了新生字,学习了新课文,我们今天就用这些生字做游戏,游戏的方法大家自己设计,比如可以把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笔画多少排列,还可以按生字的声母不同分类等等。明天交流时,我们比一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和设计方法最多奖,交流作业时把内容说出来。”学生的兴致非常高,全班竟没有一个不完成作业的。他们设计的游戏有“生字医院”、“生字连连看”、“找朋友”、“用本课所学生字写一段话”……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要求以后多做这样的“游戏”作业。
为什么以往抄五遍生字还嫌多,而现在练习十几遍却兴趣盎然?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将抄生字转化为“做游戏”,让作业本身充满生机与活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二者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都一成不变,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失去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慢慢地被磨灭。所以,我认为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经常改变作业的形式,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做,喜欢读的读,喜欢写的写,喜欢画的画,喜欢说的说,喜欢设计的设计……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引导学生由“要我做作业”转变为“我要做作业”、“我喜欢做作业”,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体验成功,提高能力。正如新课改所要求的那样: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作业中增添一些表演内容
我们学到的课文,有的叙述生动的故事,有的描写美妙的景色,我们在上新课前的预习作业时,可让学生选择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让学生表演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整理收集资料,进行小组汇报,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比如:朗诵、小品、表演、快板等。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外阅读既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利于强化整体效益;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量地接触名家名作,而名作的魅力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有意识地把课内每篇文章当作例子和媒介,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文学海洋,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感受文学之美。比如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富含群众智慧的口头创作,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轶闻轶事,当代报刊杂志上颇见语言功底的,具有创新意味的妙言妙句,如果能有机地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使这些鲜活生动的好材料變成学生们乐于去做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兴趣的培养来自课外。通过这个源头学生可以汲取无穷的营养,来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让学生不再把语文作业列为最不感兴趣的作业。
三、让互联网与语文作业联手
美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学生们对互联网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语文作业展示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让大家一起欣赏,点评。将个人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像现在很多学生在QQ空间发表日志抒发自己的情感,何不给语文作业也提供这样的机会?
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将语文作业中的一些内容开展成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以上所述,只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技巧,若深入探讨其间的奥秘,远不止这些。我想,若潜心耕耘,定能采撷到更美的奇葩。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主导作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并深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在知识上完成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在情感上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在能力上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会使苦学变成乐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