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龙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代物质文明的建设与人类自身的科学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为此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人类自身尤其是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自我评价、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性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作为承载着情感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切实落实心理素质教育呢?
首先,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心理素质教育资源,将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课本中潜藏着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是我们必须关注而且要深入挖掘高中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理论基础,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神圣使命。
如今的中学生普遍表现出“三个有余、三个不够”的特点:浪漫有余理性不够、享受有余付出不够、尝试有余落实不够。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善于幻想,大胆尝试,富于创新,但是,承挫能力差,意志薄弱,兴趣广泛但不专一,勇于尝试但不专注,轻言放弃,易于放弃。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潜存着大量的关于善待自己、敬畏生命方面的教育资源。比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初登诗坛,就文采斐然,但是,他性格孤僻、性情淡然、漠视生命,最后在河北省的山海关卧轨自杀,匆匆了却了年轻的生命,既给海子家人造成了巨大的悲痛,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可见,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本身就是崇高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例子还有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花未眠》的作者川端康成,在惊世之作《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几无杰作,举世瞩目的他因此抑郁寡欢,思想负担异常沉重,精神几近崩溃,再加上他恰逢当时日本的文学危机,川端康成终于不堪生命的重负,也如日本明治以来其他作家一样选择了主动结束生命的不理智做法。尽管关于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他与其他明治时代的作家一样不珍视生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反,《我與地坛》——史铁生在最初残废了双腿的几年里同样苦闷、彷徨、忧郁,甚至同样漠视生命,但是,当他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古老、荒芜但绝不颓废的偌大地坛里时,他真正参透了古老的地坛之所以几百年如一日地坚持在那里就是因为她从不轻言放弃,也始终从未放弃过,他参透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就连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都能够珍惜生命,我们一个个如花似玉、身强体健的中学生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漠视生命呢?诗歌《致大海》的作者普希金,出身于贵族,也接受过很好的贵族教育,还得到过沙皇政府的重用,但是,他执著地追求自由,积极参与推翻沙皇统治的斗争,即使是被流放,仍然信仰坚定、意志坚强、珍重生命。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其次,巧妙利用写作训练调节学生心理。学生的习作是其思想的反映,从他们的习作中可看出他们对人、事、物的看法和见解。我们教师要提倡每个学生围绕身边的人和事,善于观察,每个星期至少写一篇小作文,这样既可以练笔,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当老师从他们的习作中发现学生心理的起伏或矛盾时,就与之进行笔谈,对他们进行心理调节。学生把自己所思所想写在文章中,就表明他们愿意把内心秘密向老师倾诉。为此,语文老师应巧妙利用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自我激励。
此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科学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对于初步呈现出内向性格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呢?各种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另一阵地。其形式有课外阅读、朗诵会、故事会等。有一个男生性格比较内向,对新的学习环境不熟悉,曾经在沟通上与老师和同学有一定障碍,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为了帮助他克服性格上弱点,我们除了课堂上多让他回答问题外,还特别注意利用语文活动对他进行训练,让他敢于开口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团结互助以及团队精神激励他,引领小组成员共同关注他、帮助他,多给他表现自我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个男生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乐于与他人沟通,学习起来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