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华
【摘要】识字与写字历来被作为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有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去激发他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习惯 兴趣 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1-01
识字与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历来都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要求是: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養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的要求和目标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小学生的识字渠道,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是本人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以求得同仁们的赐教。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识字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远远浓于文学。因此,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扔、拍、推、跳、洗、举”等字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给每个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课堂上用肢体动作进行演示,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了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的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的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集识字与游戏于一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找朋友、开火车、猜字谜、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枯燥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体验识字的快乐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海、洋、河、江、泪”时,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水”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象形字,如“火、田、川、木”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从,二木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大和天”,“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四、生活中处处能识字,拓展学生识字空间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导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这正印证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我爱我家”、“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让他们体会识字的乐趣。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的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比如在教学《竹制品》一课时,我就以“寻找竹的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后,自己回家观察一下,家中还有些什么竹品,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把这些词语录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使学生除了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之外,更多的认识家中的一些竹制品的名称。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识字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拓展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以后升到高年级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为将来学生独立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