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霞 徐恩亚
摘要[目的]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微核试验了解川贝水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川贝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最大给药量,记录小鼠给药1周内的生理反应及体征变化,然后通过剖检及血液学指标研究川贝的急性毒性。通过微核试验检测川贝水提取物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影响,了解川贝的致突变性。[结果]小鼠在最大给药量折合生药为90 000 mg/kg的剂量下没有明显异常反应,体重、血液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剖检无内脏病变。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结论]川贝水提取物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可作为兽医临床用药安全使用。
关键词川贝水提取物;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微核试验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15-02
作者简介艾霞(1979-),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从事基础兽药研究
川贝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材,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其性甘、苦,微寒,归心、肺经[1],有润肺散结、止咳化痰的功效。研究表明,川贝具有镇咳[2]、祛痰[3]、平喘[4-6]、镇静、镇痛[7]、抗氧化[8]、抗溃疡[9]、抗菌[6,10]等功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笔者通过川贝水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微核试验,了解川贝对小鼠的毒性和致突变性,旨在为中药川贝在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和兽医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清洁级小鼠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昆明种,雌雄各半,体重为20~24 g。
1.1.2 试验材料。川贝购自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2方法
1.2.1 川贝水提取物的浸提。在200 ml蒸馏水中加入干燥川贝60 g,大火加热沸腾后改为小火煎煮30 min,过滤煎液后再添加200 ml蒸馏水于药渣中,沸水浸提20 min,浓缩2次滤液体积至60 mI,最终浓度达到1 g/ml(即1 g生药/ml),置于冰箱中冷藏备用。
1.2.2 急性毒性试验。
1.2.2.1 预试验。随机分配每组10只小鼠(禁食12 h),雌雄各半,共2组。每组小鼠同时均按照0.03 ml/g的给药剂量灌胃1次,川贝提取物给药浓度分别为1.0和0.1 g/ml。给药后小鼠常规饲养,观察并记录1周内各组的死亡数量,找出10%和100%的药物致死浓度。若小鼠均无死亡,可以采用最大给药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2.2.2 最大给药量试验。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随机分配20只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雌雄各半。参照预试验结果,试验组采用100%给药浓度(1.0 g/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组均采用最大体积0.03 ml/g的灌胃量。每隔4 h灌胃1次,共灌胃3次。灌胃后的小鼠正常饲养,观察并记录1周内2组小鼠的体征变化及生理反应。1周后剖检观察各组小鼠主要脏器(肝、心、脾、肾)的病变情况,计算脏器系数(各脏器重量与体重之比),并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学指标。
1.2.3 微核试验。小鼠50只,平均随机分为5组,雌雄各半。阳性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5 mg/kg;3组给药组灌服川贝提取物,灌胃剂量分别为2.0、1.0和0.1 g/kg;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24 h后各组均重复给药1次。第2次给药6 h后处死小鼠,迅速取两侧股骨制骨髓涂片,经甲醇固定、吉姆萨染色后镜检并计数每只小鼠的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记录其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嗜多染红细胞总数×1 000。
2结果与分析
2.1急性毒性试验
2.1.1预试验。以100%最大给药量和10%给药量给药后,2组小鼠活动、饮食均未见异常,未表现中毒反应,1周内均未见死亡,无法获得半数药物致死量,因此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
2.1.2 最大给药量试验。
2.1.2.1 小鼠行为及体重变化。由表1可知,以最大給药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给药3次(最大给药量为60 000 mg/kg)后,发现给药组小鼠仅给药当天少动且进食减少。给药1周内2组小鼠的进食、排便、皮毛、呼吸、行动均无异常,无其他毒性反应。1周内2组小鼠体重均有所增长,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2.2 脏器的病理剖检。1周后剖检2组小鼠肝、肾、心、脾,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各脏器形状、大小与色泽均正常,未见病变情况。由表2可知,试验组小鼠的肝、肾、心、脾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1.2.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由表3可知,试验组小鼠血液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碱性磷酸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均处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微核试验由表4可知,3组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与其余4组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0.01),试验结果表明川贝提取物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对小鼠无致突变性。
表4小鼠微核试验结果(n=10)
组别微核细胞数微核率∥‰阳性对照组37837.8阴性对照组191.93 g/ml给药剂量组181.82 g/ml给药剂量组202.01 g/ml给药剂量组191.9注:各组嗜多染红细胞数均为10 000。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中川贝水提取物在最大给药量下未导致小鼠死亡,且小鼠均没有表现出中毒反应,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表明川贝急性毒性极低,这与以前研究结果相符[11]。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表明川贝水提取物无致突变性。由此可见,川贝可较安全地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然而,目前对川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生物碱单体,大量单体成分及非生物碱部分的作用机制在临床治疗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川贝的镇咳、平喘等一系列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因此,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为川贝这种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
[2] 李萍,季晖,徐国钧,等.贝母类中药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4(6):360-362.
[3] 梁惠婵,肖百全,连雪科,等.太白贝母祛痰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82-83.
[4] 徐立然,张书亮,魏俊英.川贝咳喘平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65-167.
[5] 周颖,季晖,李萍,等.五种贝母甾体生物碱对豚鼠离体气管务M受体的拮抗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1):58-60.
[6] 熊玮.湖北贝母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1986,17(3):19-20.
[7] 陈梅花,王慧春.贝母的药理研究[J].安徽农学报,2007,13(1):103-105.
[8] 朱艳媚.川贝母保护膈肌功能及其抗氧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32-33.
[9] 赵学慧,曲涉岩,金将福.平贝总碱的抗溃疡作用[J].中草药,1988,19(3):28-30.
[10] 肖灿鹏.中药贝母几种主要成分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