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深?黄维
摘要:通过对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组间实验,探讨参与式教学、感知控制、人际关系纽带和学生满意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最终带来学生满意。这一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感知控制;人际关系纽带;学生满意
作者简介:刘洪深(1977-),男,山东乳山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黄维(1974-),男,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项目批准号:JG1357)、湖南省研究生教改一般项目“基于科研训练过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参与式监测评估与政策改进研究”(项目批准号:JG2009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28-02
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教育,实际上已经渗透着一定的主体参与思想。然而,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却成为开展参与式教学范式研究的鼻祖,目前,英国在参与式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依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20世纪90年代参与式教学被引入中国。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在实践方面对参与式教学不断加以尝试,但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较为零散[2],尤其是与国外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国内更多的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另外,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的,却鲜有从学生的视角展开研究。为此,本文将基于学生视角,构建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有所贡献。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1.参与式教学
早年,英国学者提出的“参与式”思想并非是针对教学的,而是社会学专家在研究国际性援助课题时所概括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获得成功。后来教育教学领域引进了这一理论,并逐渐发展为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目前,参与式教学已在国际上获得普遍认可,与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与教师一起共同推进教学进程,从而达到使“知识被嵌入学生”转化为“知识被学生积极内化”的效果,并且使学生享受探索新知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参与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根据陈华的经验,正规的参与教学法主要适合于研究生教育;而在大学本科的教学中,可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3]由于本研究的学生视角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因此在实证研究的情景设计中,参与式教学采用的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2.感知控制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记忆与学习,毫无创造性,几乎扼杀了人的天性。事实上,教学需要回归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Bateson认为,人性中存在着控制环境的欲望和需求,而且控制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驱动力。在心理学领域,感知控制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病人和老人的住院治疗的研究中。例如,如果病人在心理上有较高的控制感,或者病人可以自行决定接见访客,往往可以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感知控制的增加會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例如,Schutz指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拥有控制的感觉对其满意感有重要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就是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话与互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介入课程和教学。总之,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们感到自己不仅是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受体”,而且是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一部分。[4]就其本质而言,参与式教学正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控制感,最终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5]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H1: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参与式教学具有更高的感知控制。
H2:感知控制对学生满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3.人际关系纽带
人际关系纽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信任程度和友谊程度。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6]张蕾认为,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人际关系,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参与式教学则呈现出交往性的特征,这里的交往性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但在本研究中,人际关系纽带特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包含在其中。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可以角色互换,因而可以体验彼此的经历与感受,加深理解,提高角色认同,从而改善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潘媛也认为,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唐卫民和华娜的实证研究表明,师生之间的关系纽带是影响学生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H3: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会建立更强的人际关系纽带。
H4:人际关系纽带对学生满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各种假设,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模型。
二、实验研究
综合研究目的,我们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形式展开研究。也就是说,首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然后,让学生填写问卷。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实验情景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的实验采用组间设计,我们选择了长沙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的参与者。其中一班30人,男女比例为16∶14;二班32人,男女比例为14∶18。为了对实验进行控制,我们的授课内容完全是一样的,主要讲授市场营销方面的推销技巧。具体授课时,在一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而在二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当然,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等,而根据葛彦和傅海洪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式中的角色扮演比较认同和接受,因此,本研究对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实验情景选取了角色扮演。传统教学方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情景见表1。
表1 实验情景
传统教学方式(“灌输式”/“填鸭式”) 参与式教学方式(角色扮演)
整个课堂采取讲解的方式,主要是讲解推销的概念以及推销的技巧。虽然在讲解推销技巧时也会列举一些案例,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当然,整个课堂也没有给学生提问或者回答问题的机会。总之,整节课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我们确定了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和电脑U盘的推销员两个角色。选出一名学生演大一新生,另一名学生演推销员。让他们根据各自的身份特点,充分展示、表演如何将U盘推销给大一新生。如果新生购买了U盘,营销员获胜;反之,学生获胜。表演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他们是否充分运用了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点,并补充其他的有效解决途径。
2.情景测试
在授完课后,让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效果填写问卷。问卷包括“感知控制”、“人际关系纽带”和“学生满意”三个变量。其中,感知控制的测评参考了Bateson(1985)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觉得该课堂的一切状况可以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觉得在该课堂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能够影响该课堂的进展。人际关系纽带的测评参考了Gwinner、Gremler和Bitner(1998)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非常了解我们的任课老师;我与任课老师建立了友谊;我与任课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学生满意的测评参考了Anderson和Fornell(2000)的研究,包括三个语句,分别为:我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满意;与预期相比,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让我感到很满意;我对这样的课堂经历感到满意。以上每个测量语句均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来衡量的,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3.实验结果
通过ANOVA方差分析发现,一班和二班在感知控制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一班M= 2.267,二班M= 3.854;F(1,61)=8796,p<0.05);同样,在人际关系纽带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班M= 2.422,二班M= 3.042;F(1,61)=2.082,p<0.05)。这说明,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两个班级学生的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具有显著差异,并且都是参与式教学方式下的均值大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均值,从而H1和H3均得以验证。
另外,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满意进行回归分析,即检验自变量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对因变量学生满意是否显著,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结果发现,感知控制对学生满意的回顾系数显著(β=0.540, p<0.05),而人际关系纽带对学生满意的回归系数也显著(β=0.227, p<0.05)。这些结果表明,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对学生满意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而H2和H4得以证实。
三、结论与讨论
1.理论贡献
以往,有关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理论;二是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事实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是一种过程性激励,就其本质而言,以往有关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激励上。而本研究的结论可以进一步丰富以往的理论依据,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不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而且具有情感作用,即通过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实现学生满意。
2.实践意义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具有更明显的感知控制和人际关系纽带,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感到满意,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视角而言,參与式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应充分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樱,何云峰.论参与式教学范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53-57.
[2]张方成,马三喜.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158-159.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159-161.
[4]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25-26.
[5]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120-124.
[6]张明梅.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9):121-123.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