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办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2014-05-30 07:44聂延庆
职教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职业

聂延庆 卢 萌

多元评价观吸收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等多种评价理论的精华,坚持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多元,是从传统评价中创新的最具时代特征的评价。[1]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具有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和时代性总体特点,也内在契合了多元评价的多维性、多主体性,多元评价在职业教育评价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探究。

一、职业教育办学为何要开展多元评价

(一)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教学评价制度是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杆,多元评价制度力推职教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号召赋予的新内涵,是素质、能力、个性、社会关系等要素的全面发展。然而,当下职业教育的“制器”化误区渐显,把“以就业为导向”理解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追求所谓“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片面强调“就业率”、“奖牌数”、“知名度”,鼓励学生假签协议、虚拟就业,这些做法看似务实高效,实则以“务实高效”之名盖“急功近利”、“术业不专”之实,漠视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和生活体验,制造虚拟繁荣。此般现象,其弊病之源就是个别学校片面、狭隘地理解了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以至不惜以牺牲学生的个人成长换取教学评估的赞许。

(二)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

多元评价有利于改革现有办学评价中“重基础设施,轻文化氛围”“重规模数量,轻内涵质量”“重专业能力,轻理想道德”的偏颇,将职业院校塑造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第一阵地,把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观、生活观、爱情观、择业观。面对民族责任感淡薄、厌学情绪愈烈、追“星”扮“酷”、不愿苦读、不想苦练、爱情追求“物质化”和“游戏化”的“九〇”后新现象、新问题,必须创新评价方式和管理方法,力戒评价“僵死化、边缘化、形式化、虚无化”顽疾,突破仅靠书面试卷定乾坤,理想追求、民族观念、学习动机、职业理想和审美情操无处“写”之窘态,探索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为目标的德育评价模式,建立“差异化”、“人性化”、“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 的多元评价方案。

(三)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就业竞争力

在现有政府及职业院校绝对主导的学生评价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和评价结果很难被用人单位信服,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就业,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专任教师、辅导员对“本家”学生的评价自会有文过饰非之嫌、委曲求全之弊,给用人单位带来了麻烦,提高了鉴定、筛选成本。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学制本有差异、标准本有差异,故在此意义上,各院校的评价结果并不具有参照性;同时,因“粉饰”瑕疵的存在,即使同一院校甚至同一专业的评鉴结果也失去了作为聘用的直接依据的价值。多元评价下各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教学评价,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办学、新闻媒体报道等建立基本的评价,还可通过与学校没有直接利益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获取客观的评价及资料,从而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费用耗损。另外,客观的评价还能为企业日后开展培训学习、考核奖励、选人用人、干部储备等提供参考,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拟合企业的效益至上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职业院校办学管理体制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化、外延式”向“质量化、内涵式”转变,国家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期盼越来越多、社会关注越来越强、院校压力越来越大,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传统管理理念、制度、方法都遇到了新挑战。为增强职业教育评估、评价的适应性,改革任务重、头绪多、成本高、资源紧。不仅如此,在现有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的垂直管理体制下,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高职院校办学评估的任务,政府“掌舵”又“划桨”,容易粗放实施、程序不清、指标错位、方法简单、回避不严、资料不实、信息不明,评估结果与结论缺乏应有的维度、信度与效度,惹来对评估工作的非议与质疑,影响了职业院校办学评估的权威性,削弱了评估工作应有的导向作用与推动作用。实行职业院校办学的多元评价,政府主动放权,“掌舵”而不“划桨”,调动学生、家长、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把教育主管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增强评估工作的功效,赢得公信。

二、职业教育办学多元评价如何从宏观上把握

(一)突出多主体、多维度

多元评价的本质是多元主体利益与价值在教育领域内的表象,它必须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管理的治理机制为前提,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团体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评价,不同主体的不同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利益观聚焦于教育发展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学校敞开民主表达的大门,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示教育经费预算与使用、师资队伍资历与构成、对外服务项目与科研经费、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学生课程成绩单、毕业实习考核表、学生成长日志、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表、毕业生对口就业调查表等基础信息;通过参听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课、校园公开课,浏览校园网站、校内公示台、物联网教学平台、校园宣传片,参加院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社团活动日、学生座谈会、校园招聘会、学生作品展览会、校园科技文化节,访问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校方积极接受、主动回应来自各方的关切与质疑,解疑释惑,开诚布公。

(二)强调发展性、过程性

多元评价在横向上表现为多元主体评价、多维度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衡量的是学生在某一时点拥有或展现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反映学生发展的“全面”实现程度,是终结性评价;在纵向上则表现为多时点评价、续贯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性评价,它反映学生发展的知识、情意、素质、技能在已有基础上的增量、高量和深量,具有前后的呼应性、可比性,契合了学生的学业成长规律,是发展性评价,是更为真实意义上的多元性评价。因此,多元性评价,不仅包括静态多元评价,更应包括动态评价。

依据动态评价的原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实施“三三三”监控模式,即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辅助工作线监控;学院、系(部)、教研室(实验室)三级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与社会评价三评监控办学的“三三三”立体评价系统,“三线”监控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在实质和评价中相互协同、融合、印证,又逐层递进,各线节点在综合评价线内有机循环,且每一个节点上又可细分为更小的动态循环。比如, “三明治式”的“教学工作线”就是一个微循环动态试测。[2]其实施过程:一是无帮助的前测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设任务,教师不给予任何帮助。二是干预促进段,教师根据被评价者的反应和完成水平,选取与前测相似的教学任务和情景,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做前测的思考过程,然后就完成测验任务所需要的资讯、器具策略、技巧、思路等对学生进行辅导,针对其优点和不足因材施教。三是与前测难度平行的后测段,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教师通过分数增量即“获益分数”,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效果。

三、职业教育办学多元评价体系如何构建

(一)塑造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管理的环境

教育评价是对公共教育产品管理的重要方式,其发展关乎国家、社会和个人,但中国传统的臣民文化抑制了其教育管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政府要引导社会逐步摆脱奴性文化,帮助公众树立主体观念、自我意识,摒弃顺从思想、被动意识、依附心理和完全冀希在个别贤明校长、教育专家治理学校的惰性思维,主动以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行为,既是公众的义务,也是公众的权利。应通过培训、考核、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全社会多元评价的参与能力,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的考核评价理念要更新,能力要提高。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多元评价的紧迫性认识,通过国家自主招生政策、学生“减负”政策去理解去感知多元评价就在身边,刻不容缓;二是提高多元评价的操作技能;三是借鉴国际经验,实现第三方评价立法。[3]早在2002年颁布的日本《学校教育法》不仅确立了日本大学的第三方评价制度、认证评价制度,还规定了日本所有的大学一律有义务接受第三方评价,并由认证评价机构定期评价公布大学是否满足其标准。

(二)制定出台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操作标准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系统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各职业院校的掌握也不尽一致,比较值得借鉴的是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评议指标》(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年验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19号)。这里,重点以较新的后者为参考,结合多元评价的要求进行了修正:一是指标文字表述力求贴近学生、家长、企业等第三方的体验,适当减少学术性专业性用语;二是为增强普适性和宏观指导性,弱化纯粹项目性的、暂时性的、不具有全国性的指标;三是调整一级指标分值分配;四是为体现差异性,将原有二级指标权重“1.0、0.8、0.6”三级调整为“1.0、0.8、0.6、0.3”四级;五是分别将一级、二级指标内容调整变通;六是明确参与主体。指标体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搭建第三方参与平台,畅通评价参与渠道

职业院校可以通过邀请家长、企业专家、新闻记者等代表担任校风监督员、质量评议员、专业调研员、思想辅导员等多种方式,对学院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评判,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天浏览一下学院网站,每个星期与学生进行一次交流,每月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一次意见反馈,每个学期对教师工作进行一次评判,每年对学院育人质量进行一次评估,[4]类似这种以互动、交流为前提的评价,能够增进各方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支持,降低教育管理成本。

职业教育质量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四)拓展校企合作功能,融多元评价于校企合作

依托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与学校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各方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把企业参与考核评价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与考核制度、教学活动督查制度、课程评价标准等,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评价活动,作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项内容来对待。第二,利用实习教学、培训考核等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机会,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人力资源专员等对学生的实习表现、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企业应确定相对稳定的考评工作人员、校企之间经常互通评价信息等。第三,建立学校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对理论知识熟练程度、生产操作技能的情况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表现评价,并作为学校推荐就业和企业招用的依据。

(五)研发物联网教育平台,助推远端多元评价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领域广泛,也必将带来职业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重大突破。如家长可以在家中登录学院教学平台(如Moodle),根据获取的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学习表现情况、任务操作情况、测试测验成绩、实训实践情况、行踪轨迹及健康情况进行发展性评价,教务部门可以综合学生各类信息进行评价管理,而家长也可随时登录该平台获得孩子进校或离校时间、考试成绩、教师评价情况、学生异常情况及相关通知等信息,大大提高教学评价的便捷性和及时性。[5]另外,通过开发阅读器接口中间件,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导入现有教学平台中,构建由“在线预习准备、课堂探索研究、在线答疑点评、撰写总结报告、教师点播评价”教学模式,实现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现场评价与远端评价的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上述层面以外,还需要信息公开制度、教育审批放权改革、利益分享机制、财税金融激励、非政府组织活动规范等健全的制度和互补性政策来保障。

四、职业教育办学多元评价应注意的“度”

(一)对接度

随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特色办学思路的确立,各个院校办学中也体现出差异化、行业化和本土化。但不管如何追求办学特色化,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使命是既定的,不可动摇的。这就需要研究考核评价与把握办学的吻合度、对接度,即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度、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对接度、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对接度、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对接度、师资团队结构与教学要求的对接度、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标准对接度以及教学措施与实现课程任务的对接度等等。

(二)持续度

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日益加剧的招生压力、就业压力下,如何构建、谋划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长效发展无疑是社会的重要议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强调,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这就是要求发展必须是职业院校“框架”、“标准”下的持续,不盲目追求升格,主要包括:办学体制建设对深化校企合作的持续度、经费投入管理对远期收益增长的持续度、领导能力建设对决策管理水平提高的持续度、师资队伍建设对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形成的持续度、教学运行管理对规范开放的持续度、招生管理对生源质量提高的持续度等。

(三)贡献度

职业院校办学首先是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么样培养的问题,也就是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有没有贡献、在哪些领域有贡献、有多大贡献的问题。正是如此,职业院校办学的贡献度才会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主要包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对国家实施的人才战略、民族复兴战略的贡献度;职业院校办学对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贡献度;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学质量的贡献度;职业院校办学的制度措施对办学质量保障的贡献度,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对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以及对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贡献度等等。

[1]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6.

[2]Elliot J.Dynamic assessment in educational settings:Realising potential[J].Educational Review,2003(55):16-32.

[3]郭朝红,王彬.日本大学评价政策的形成过程[J].复旦教育论坛,2006(5):2.

[4]叶黎祖,姚学文.走近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请家长参与评估教学质量[N].湖南日报,2010-5-21.

[5]贺志强,庄君明.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77-83.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