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文化自觉及其模型建构

2014-05-29 09:37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专业过程

胡 方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 重庆 400020)

“教师究竟是谁?”是教书育人的“工具”,还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做教师是为了什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实现教育使命?还是为了实现人生的追求与梦想?探讨“教师是谁”的问题,归根结底,不只是去探讨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指做教师意味着什么,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度过其有意义的职业生涯。研究教师文化自觉,其基本认识出发点是:教师不只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而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文化人。他不仅通过知识的传授、方法的引领,使人类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延续;他还将已有的文化知识成果通过自我的创造性体验,转化为具有个人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从事实意义上创造并发展着人类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也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师文化自觉的内涵解析

(一)何谓教师文化自觉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文化自觉涉及关于“人自身”的、人的解放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是人类求取自身生存发展、到达自由王国过程中的最高精神体现。“文化自觉”意味着“人的发展”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发展的目的在于人自身,在于使人成为有崇高境界追求的、真正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文化主体。

教师文化自觉是指教师主体形成的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文化信念、理性认识和行为准则,并以此为指引主动对教育生活进行持续的体验和反思,也包括教师优化并创新教育实践的行动过程。教师文化自觉在文化上表现为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在实践上表现为教师不断增强文化传承、选择与创造的自主能力,提升职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和文化创造力,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教育主体的生命成长。

(二)教师文化从自在走向自觉

教师文化经历了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演进过程。教师作为特定文化的继承者,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认、获得自身应有的文化素养,成为文化的继承者,这首先是一个文化习得的过程,自在的教师文化因素因此潜移默化地融进教师的血液中,传统教师文化也自在自发地左右着教师的行为。同时,作为一个理性的文化人,教师还承担着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觉的文化精神,具有理性的反思与批判的精神,对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建构和教育实践方式选择等进行深刻反思与理性批判,这必然带来文化的创新,也就对教师文化自觉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与冲突,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活力与驱动力。教师是生活于当下时代的人,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师只有立足于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深刻理解,才会正确地进行文化的选择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文化自觉,意味着教师是在对自身文化作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来实现文化的新飞跃。

最后,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区分,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变迁的艰巨性。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其他领域相比,文化是相对稳定的领域,如果不能真正触动自在的文化模式,那么现实的生存方式不可能改变。教师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教师共同体的组织形式或机制,教师“潜意识”、“教师集体意识”等传统、规范在教师生活世界中自在自发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教师往往埋头于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种“自在”的态度,按惯习、经验进行教学,对在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种种变化视若不见。如果不能激发教师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哲学理性等自觉的文化意识,教师文化的变革便无从谈起,更何谈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二、教师文化自觉的特征解构

(一)以理性为本质

教师是文化自觉的主体,教师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理性,在于教师主体对自身行为的自觉判断、自主选择,是教师文化认识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达成文化自觉,意味着教师能理性地认识与把握自身的前途与命运,这种认识与把握反映为教师有自觉践行与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以现实的人作为理性的尺度做出价值意义的探询,以理性的原则做出价值选择与判断,以理性的方式观察、思考并采取行动。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等方面在理性思维上加以确定。

(二)以实践为基础

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得以实现,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其自身的教学实践行动和教学信念加以批判性的关注,在自我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反思基础上,促使自己采取行动对教育教学实践加以创造性改进,从而使自我的解放从意识走向行动。因此,教师文化自觉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生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三)以传承与创新为宗旨

教师首先是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与纽带,传递文化成果、培养受教育者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通过教育教学,学生学业得到发展,其思想行为也必须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规范与习俗,从而使特定社会形态得以保持并延续。教师更要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在自主与批判反思过程实现文化创新的创造者。作为文化创造者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以生活世界为起点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意识,通过沟通和对话,师生一起进行文化的理解、思考与实践活动。教师还将带领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信息,通过深层次的文化反省与文化研究,对知识与文化进行探究与建构;意味着引导学生既尊重自我、也学会尊重他人;既理解自己的故事,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理解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从而实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理想。

图1 教师文化自觉模型图

三、教师文化自觉的模型建构

走向文化自觉的教师,是有着独特的意识状态和精神面貌的人,既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格要求,也有其自觉的、系统的文化架构;教师文化自觉又是在行动中建构生成的,是教师自身走向解放、走向生命价值实现的动态过程;教师文化自觉更是在系统中互动建构起来的,是生成于群体的、开放的多元文化交流,是在对话、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参见图1)。

(一)教师文化自觉的内生性要素

1.境界向上的理念自觉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身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2],它是教师关于学生与学习、关于学科与教学、关于教与学、关于师生关系、关于教师职业等的观念,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成长也将产生根本性影响。

对教师而言,境界向上的理念自觉意味着教师以教师职业的理想精神为追求,在对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发展等问题有着自觉理解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以“生命与意义”“社会与实践”“灵魂与境界”的高度统一为精神引领,不断反思、实践以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其中首要的是“在教育价值观上,重视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上的价值判断从矛盾走向融合。”[3]

2.专业发展的学科自觉

专业发展的学科自觉,是教师自觉地把教育教学等专业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理性审视自身专业水平与专业实践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一是具有自觉提升专业水平的紧迫性,并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自觉意识到专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创造性地解决;三是形成教师的精神世界。[4]

专业发展的学科自觉,来自于教师对其专业角色的理解与认同,教师既通过文化自我认同得到自我肯定,也在文化反思中发现自我的弱点,进行自我批判。帕尔默(Palmer)指出:“认识自己的学生和任教的学科,主要依赖于强烈的自觉。当我们不了解自己时也就无法了解学生,而且当我们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就不可能教好他们。同理,当教师们没有了解自我时,也不能够懂得他所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深层次地、在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隔靴搔痒地、如概念堆砌一般地看待学科,远离事物的本真。”[5]

3.多维融合的素养自觉

多维融合的素养自觉是教师文化自觉的素质基础。“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也不同于今日教师。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6]多维融合的素养自觉,指教师除了要具备传统要求中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外,更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师人文素养的储备,是教师更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意义和主体性的过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则是教师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更为深入,形成科学的教学态度与探究精神。多维融合的素养自觉也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征,它不仅是直接接受知识的过程,对教师个人而言更是一个选择学习、发展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形成个人的实践智慧、教育哲学的过程。

4.文化践行的能力自觉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实践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体。走向文化自觉的教师,尤须形成文化践行的能力自觉,即具备文化的体认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的文化体认能力表现在教师作为独立的思考者,要自觉学习与反思人类历史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要善于吸收文化财富,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要具备认知、反思、批判、传承的能力,对“我”文化与“他”文化之间有对话与交流、理解的能力。教师的文化创造能力,即教师在对多元文化进行认知、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选择、融合与创新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创造新的文化形态的同时,丰富并完善个体精神世界的能力。

(二)教师文化自觉的生成性的要素

教师文化自觉既是教师价值追求的精神体现,更是以其对教育理性认识为指导的自觉践行,是教师自身走向解放、走向生命价值体现的动态过程,其实践生成活动集中体现为:

1.在自主中开展学习

在不断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通过自觉地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在反思、建构的基础上,促进自我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提升教师文化理解、批判与创生的能力。教师自主学习的过程,并非只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多元文化交流、互动的过程。

在自主中开展学习,意味着教师具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想学”;具备了自我发展意识,“能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会学”;体现了相当的意志努力,“恒学”。[7]它意味着教师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主动求索,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意味着教师有主动学习的行为,主动地选择、自主地构建、自我地调控,通过教师个体知识的扩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认知方式的优化乃至达成自我的系统更新。因此,在自主中开展学习,是教师基于自身基础、兴趣与发展需要,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等,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的充分体现,是教师自觉的行为。

2.在对话中寻求理解

对话、协商、参与、合作、理解等对于教师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价值。教师文化自觉是教师不断获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与他人、与他文化的对话、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借助语言等手段习得社会文化、学校文化、教师文化等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再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教学方式的过程。

对话是教师间互动交流、合作研究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话,教师围绕教学活动、教育事件、教育问题与学生发展等方面,共同交流、研讨,对现象与问题达成共同回应、共同理解。通过对话,教师获取了来自他者的支持,推动自我提升的实现。要改变传统教师文化中或各自为政,或相互竞争的局面,必须倡导基于专业对话的互相倾听、互相激发,在合作、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多元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超越。

3.在反思中勇于批判

反思首先表现为一种问题意识。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认识并反省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世界,用怀疑的态度面对实践,将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的教学现象问题化,从教学情境、学生生活、自身困境以及人际交流中发现问题,甚至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教师跳出日常的教育生活,站在例行生活之外审视教育问题,从而找到看待教育问题的新思路、新看法。

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对自我的反思,即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与设计,如作为教师基于专业自我观察与判断而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价值感、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与规划等。其二是对教学实践的监控与反思,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等,如基于学生的差异,教师应如何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分配等;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如何,思维的激活程度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给予了及时而恰当的评价等。

4.在研究中实践创新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个性实践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创生新的文化样态,正是教师文化走向自觉的实践路径。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师实践研究首在“求善”而非“求真”,即“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主要方法就是在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实践、思考并改进提高。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获得新鲜的教育体验,这都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研究成果。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师实践行为的改进必须建立在系统研究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不仅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要说明背后的原因,即在“求善”的基础上“求真”。因此,经验总结、行动研究以及实践反思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而研究的成果,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分析与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并加以实施。

(三)教师文化自觉的系统性建构

教师文化自觉包含着若干个递进的层面:教师个体文化自觉——教师群体文化自觉——学校文化自觉,即从教师个体的文化自觉出发,由个体层面上升到群体层面,由小群体上升到大群体,由单个群体扩展到多个群体,最后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达成学校系统的文化自觉。对教师文化自觉的理解也可以分解成相互作用的不同层面,即教师个人层面、教师交往关系层面和教师共同体层面,它们是教师参与到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不同层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学校文化,又共同被学校文化所塑造。在教师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既有个人的文化自觉,又有合作建构的群体文化自觉的产生,同时还包含着共同体支持的文化共享和身份产生。

教师个体文化自觉也受到教师群体文化自觉的规定性影响,教师群体的文化精神支配着教师个体的文化精神,使个体在不同程度上屈从于群体的文化精神;因此,教师文化自觉的系统建构不是封闭的自我认识,而是生成于群体的、开放的多元文化交流,是在多元、互动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自主选择;是克服成见与偏执的理性心态,是对差异文化的尊重、接纳;是教学生活世界中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是在对话、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

文化自觉所关涉的是人的解放的问题,关注的是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如何以现实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尺度,把促进师生潜能发展、生命意义延展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实现教育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的崇高使命,使教师真正从自在走向自觉正是教师走出文化困境、价值困境的必由之路!▲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56.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72.

[3]裴娣娜.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1(2):4-7.

[4]舒志定.论教师的专业自觉[J].教师教育研究,2007(6):10-13,23.

[5]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6]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39.

[7]景怡光,程培杰.论自主学习实质的准确把握[J].教育评论,2007(2):73-75.

猜你喜欢
建构专业过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