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梅
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生活,二是语言。生活可以让作文有具体的内容,语言可以让作文有合宜的表达。作文有了毛病,既可能是内容方面的,也可能是表达方面的。不管哪个方面的,都是因为作者的“懒”。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懈矣。”生活关乎着作文内容,语言关乎着作文表达,如果从生活和语言两个维度去考查,学生作文的病因又“驰”在何处,“懈”在哪里呢?
一、生活:学生做到“三贴近”了吗
学生对生活的“三贴近”,即身体贴近、感官贴近、心灵贴近。身体贴近,就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拥抱生活。感官贴近,就是学生在生活中,必须擦亮双眼,察看世界,净化双耳,聆听四方,伸出鼻子,嗅闻万物。心灵贴近,即学生不仅要“身”入生活,观察生活,而且要“心”入生活,感受生活,从情感上积累生活。
那么,在学校里,我们老师能做到让学生“三贴近”吗?从实践来看,回答是令人遗憾的。
首先,学校关门办学,学生整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身体难以贴近生活。身为一线教师,我深知学生学习的辛苦。学生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做完了语文做数学。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光顾学校外边的世界,甚至对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感人的事,他们也显得漠然,没觉得有趣,没觉得感人。我曾听过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说这样的话:“一去上学,我就有压力,因为作业太多了。一听老师讲课,我就厌烦,因为老师讲得太没趣了。”小小的年龄说出这样的话,让我们当老师的感到汗颜!还有,学校以安全为借口,整天紧锁大门,不让学生走出校园,也很少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怕摔伤了身体。有的学校领导曾对老师说:“教学无所谓,只要别出事。”老师作业多,学校怕出事,学生何谈贴近生活?
其次,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学生的感官难以真正贴近生活。不说别的老师,就我本人来说,我平时很少在生活情境中现场指导学生观察。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我基本上等于零。因此,我班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有意观察欠缺,缺乏主动,缺乏方法,缺乏习惯。我看到我校其他班级的孩子,也和我班学生差不多,观察力都是比较弱的。这是我们当教师的失职呀!这是我们对学生的欠债呀!教师不去培养,学生看似未看,闻所未闻,有感无受,哪谈得上贴近生活呢?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留心周围世界”,有多少学生能做到把世界“留在心中”呢?所谓“留心周围世界”,即看到一个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用大脑分析、思考,会用心灵去体会、感受。其实,一个细心的学生,每天都会从身边发现一些有兴趣的、有意思的或新奇的事情,每天都能遇到让自己动心的事,可这样细心的学生太少太少。为什么?还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感受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写出生活,表达情感,而且要让学生反思感受的过程,总结感受的经验。观察周围世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联想,或边观察边想象,也可以设身处地去思考。如果学生有了这些感受生活的方法及能力,还愁难以“把周围世界留在心中”吗?
一处驰则百处懈。学生身体不能贴近生活,何谈心灵贴近生活?学生心灵不能贴近生活,何谈“留心生活”?在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上,我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二、语言:学生能够“过五关”吗?
学语文主要是学语言。有了语言,才有写好作文的工具。小学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过好语言的“五关”。一是“写字”关。写字是作文的起点,写字是写作的基础。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应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把铅笔字、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到了五、六年级,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过好“写字”关,重点在一、二年级,其他年级也要常抓不懈。抓写字,主要是要打好基础,养成好的习惯。二是“语用”关。即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包括理解词语、积累词语、遣词造句。过好词句关,三、四年级要打好基础,作为重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滚瓜烂熟,该读得有感情的要读得有感情。朗读和背诵是过好语用关的关键,做到这些,作文上才能减少语病,把文章写得文通字顺。三是“构段”关。三、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把朗读、背诵、学好词句作为重点,而且还要把段的学习作为重点,因为学好段是学好篇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段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自然段,明白意义段,会分段,会概括段意,掌握常见的一些构段方式,会写完整的自然段或意义段。四是“谋篇”关。这是五、六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选材、组材、构思的方法,写出像模像样的成篇的文章。五是“立意”关。对小学生来讲,所谓“立意”,即根据一个人的表现、一件事情的发展,从恰当的角度去写出人的品质,写出事情的意义。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文不仅会谋篇布局,而且尽量对所选材料有独立的思考,有个人的见解,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阅读教学注意教“立意”,作文教学引导思“新意”,才有望过好“立意”关。
那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五关”过得如何呢?从实践来看,又是不尽人意的。
(一)学生写字潦草,错别字连篇,这是老师们共同的体会。只有减少作业量,让学生“写字即是练字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才有望闯过“写字”关。另外,抓写字教学,尤要其注意纠正错误的写姿,写姿不正确,何谈写好字。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二)学生抄、背了不少的词语,可作文中就是用不上,词汇贫乏,作文写得干巴巴的,空洞无物,这也是老师们有目共睹的。过好“语用”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奥妙。作文教学必须改变“重写轻改”的不良习惯。阅读教学注重品词句,作文教学下力改词句,才有望度过“语用”关。
(三)当前段的训练是一个空白点。从大量的语文课来看,一些老师往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词句,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段的把握,很少有老师教给学生构段的方式。表现在作文中,即学生写一段话,不知何处加句号,一段话没有个中心意思,段与段之间联系不紧密等。阅读教学加强段的训练,作文教学从写好一段话入手,这样才能逐渐走过“构段”关。
(四)一些阅读课,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少有回归整体。一节课,教师冷不丁地从课文中拎出几句来,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东读几句,西读几句,个别读几句,齐读几句,很少让学生品读整体,很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学生便缺乏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表现在作文上便是选材不典型,布局不恰当,首尾难照应,过渡欠自然,条理不清晰。阅读教学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去教,作文教学注重教会学生作前的构思,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过好“谋篇”关的重要环节。
(五)不论是竞赛作文还是平时的作文,立意新颖有真情实感、独立思考的作文少之又少。这也是作文教学上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不会立意、立不出新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意旨体会得不深刻,或者未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立意的方法;作文教学中,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的引导缺乏耐心,缺乏比较,缺乏广泛的讨论。阅读教学教立意,作文教学重立意,学生才有望过了“立意”关。
一处弛则百处懈。学生识字写字不过关,就影响语言的运用;作文的遣词造句成了问题,写好一段话、几段话也成了问题;段构得不好,凭什么能把篇谋好?材料组织得不好,又如何从这些材料中挖掘出作文的新意呢?语言五关,一环扣一环,一环有问题,环环受牵连。
我们教作文也应记取这句话:“一处弛则百处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