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运来?吴忠豪
教学课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聆听特点鲜明的同伴文字故事,让儿童在欣赏中感悟他人文章表达的精妙之处,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一、赏读——读特点之文
(一)赏故事开头
师:故事都编写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既然是讲故事,就不能用读课文的腔调了。同学们,怎样欣赏别人的故事呢?首先要学会倾听;其次,再琢磨别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让我们先听一位小作者是怎么开头的。
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
师:讲故事前是不是先报一下故事的名字?
生:因祸得福。
师:好个清爽的题目!我为你开个头吧。各位老师、同学,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开始。
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因祸得福》。
师:多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如果声音高一点,大家听得就更清楚了。
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师(插话):大家说说看,从“风和日丽”这个词,你们感觉天气如何?
生:晴朗。
师:晴朗的天气预示什么?
生:预示着灰太狼会有好运,心情很好。
师:从这个描写天气的词语,居然能看出灰太狼的心情。这样的描写,叫什么描写?
生:铺垫。
师:是铺垫,这在写法上叫“环境衬托”。通过景色或天气描写,为故事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请你直接讲故事的开头。注意是讲故事,不是读书哦,要让别人非常想听你的故事。
生:谁说灰太狼不贪心,你看,这是前不久才发生的事呢。
师(插话):上来就告诉我们灰太狼是个什么样的人——贪心。这叫什么写法?
生:开门见山。
师:掌声送给这位善听的同学。我们不仅要会编写故事,还要会欣赏别人的故事。
生:啊,疼死我了。
师:不像是灰太狼说的话,酝酿一下,重新讲。
生(再次读):啊,疼死我了!
师:这次有点像了是不是?不过还不够味。再读。
生:啊——疼死我了,我的钱!
师:开篇就是叫喊声,这叫什么开头?这叫“先声夺人”。他是从故事哪儿写起的?
生:从故事结果写起的。是倒叙。
师:这样的故事开头谁不想听?咱们接着往下听。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解释。
师:一个大大的问号,把听众的胃口都吊起来了。你是编故事的高手。
师:故事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重新开始。(生读)会写故事,会读故事,不得了哇。下面这位同学,他有一段非常好玩的故事,请从老师画的红线处开始讲。
生:灰太狼大叫道:“呀!一百元大钞。”他左顾右盼,快速捡起了那一百元大钞。看着红红的钞票,他转念一想,如果我不拿这一百元大钞,岂不是可惜了。得了,我就给老婆红太狼买首饰算了。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语能看出意外与惊喜?
生:呀!
师:这叫什么词语来着?
生:感叹词。
师:请看你们的故事中有没有用上感叹词语,用上了就在下面画上几个红圈圈。
【评析:“环境衬托”“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的开头方法,“倒叙”的写法,“感叹词语”的妙用,学生从哪里感受到的?从学生自己的作品中发现的。学生写出了文章,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写出来的。但习作一旦在教师欣赏的言语里,便放大了习作的闪光点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更加信心满满。】
(二)赏故事经过
师:同学们,捡到了一百块钱的灰太狼,脑子里有几个人在活动?一个人?两个人?你从图上能看出灰太狼的想法吗?这些叫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有了“心理描写”,你的文章才会更长一点。大家想想看,故事是灰太狼有一种想法写得长,还是有两种想法写得长?
生:有两种想法写得长。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请你介绍。
生:灰太狼捡到钱后非常高兴,这时在他眼前仿佛蹦出了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还给失主吧。”另一个小人说:“别听他的,买只羊,回去就不用挨打了。”
师:请你来品评一下。
生:他故事里的灰太狼捡钱后有两种想法。假如只有一种想法,句子就不够长了。
生:一百元,我梦寐以求的一百元。我要发了,啊哈哈——灰太狼左看看右看看,把钱捡了起来,这时候他心里开始纠结了。
师:哪个词用得比较贴切?
生:感叹词“哈哈”。
师:看看你的文章中有没有用上一些感叹词?请在这些词语下方打上“三角号”。
生:还有“纠结”这个词也用得好。
师:课间我浏览了你们的文章,很少有人用上这个可爱的词语。
生:到底是还给人家呢,还是自己留着呢?
师:确实“纠结”啊。
生:算了,反正没人看见。拿回去给老婆买化妆品去。灰太狼拿着钱,一边走,一边看,越看越喜欢,越想越高兴。
【评析:站在故事人物角度,面对着百元大钞可能有一种或是两种乃至三种想法;站在文章写作的角度,则是一种、两种甚至三种构思。此处紧紧抓住人物心理描写与感叹词的运用,回应了第一课时训练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赏故事结果
师:有的人也写灰太狼掉进窨井里,但是不合情也不合理。你们看这位同学为后面灰太狼掉进窨井里提前作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生:正当他看得高兴时,只听“扑通”一声,咦,灰太狼呢?
师:哪个象声词出来了?
生:扑通。
师:用上“象声词”的同学请举手,请把掌声送给自己。用了象声词,你的故事才更生动啊。
生:啊——疼死我啦,我再也不贪财啦。谁来救救我?救命!
师:灰太狼在窨井下面,声音不仅很大而且声嘶力竭。
生:只听“咕咚”一声,灰太狼掉进了窨井里。“啊,摔死我了,一百元大钞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掌声骤起。)
师:他这里面有一个词非常吸引我们。哪个词?
生:咕咚。
师:假如没有“咕咚”这个词语,你再读一下。
生(读后):用上“象声词”,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
师:你们有没有用上“扑通、咕咚”这类词语呢?有,就在下面画上“△”。
生:只听“咚”的一声,灰太狼掉进窨井里了,只听窨井底传来:“可恶的喜羊羊,一定又是你干的好事,我不会放过你的。”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结尾让灰太狼大叫起来。看看你的文章中有几处灰太狼自言自语的句子?有,就在句子下面画上红色的波浪线。
【评析:故事写得好,还要讲得好。“象声词”运用的品味,是引导学生说好话、写好话的又一言语提升训练点。】
(四)赏故事题目
师:我们来欣赏你的画龙点睛之笔——故事题目。
生:灰太狼拾金记。
师:谁干什么事,看题目就知道。
生:都是一百元惹的祸。
师:一听就知道是“钱”惹的事。
生:悲惨的灰太狼。
师:用“悲惨”形容灰太狼,情感出来了。
生:因祸得福。
生:恶有恶报。
师:以成语为题,干净利落。
【评析:同一故事内容,却有不同的“文题”,这就是个性化言语的表达,教师要做的就是欣赏欣赏再欣赏。学生在欣赏中完善不足之处。】
(五)品味词语
师:刚才大家一同欣赏了部分同学精彩的故事片段,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词语,想请你们一起来分享。(投影)
生(读):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大喜过望 、东张西望 、乐极生悲、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赔了夫人又折兵。
师:看来这几个词语大家都认识,都理解吗?不理解没关系。相信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会理解的。“塞翁失马”,请不要用词典上的语言解释它,结合你编的故事说说“塞翁”是谁?“失马”失去的是什么?
生:“塞翁”应该是指“灰太狼”。
生:“失马”失去的是一百元大钞。(掌声)
师:“赔了夫人又折兵”,谁能告诉老师在你编写的故事里面,“夫人”指谁,“折兵”又是指什么?
生:“夫人”是指灰太狼,“折兵”就是那一百元钱,而且还把自己摔得那么惨。
师:你非常不简单,掌声夸赞这位可爱的同学。大家看,“因祸得福”这个词用在灰太狼身上合适吗?
生(齐答):不合适。
师:理由?
生:因祸得福,“祸”是不好的事,摔伤身体,“福”是捡到钞票。
师:那你认为这个词怎么改?
生:因福得祸。
师:老师却认为“因祸得福”用在灰太狼身上是非常合适的,有没有道理呢?仔细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
生:因祸得福,是说他因为捡了钱掉进了窨井里,他以后再也不会贪财了。
师:你认为他得“福”,得的是什么“福”?
生:接受教训,以后不贪钱了。(热烈掌声。)
师:你非常懂得这个词的妙用,因这次的祸害而使灰太狼得到了一个教训、一个启示。你们平时有没有丢过东西?
生:有。
师:那你丢东西的时候,心里着不着急?
生:着急。
师: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希望别人能把东西快点还给你。
生:嗯。
师:假如,我们站在失主的角度去着想,不拿不属于自己的钱或物品,这就遵从了自己内心的良知,那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反过来,贪图别人丢失的钱物,尽管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但你的内心在这几天里老是感到——(生:愧疚,不安宁),因为你会不断地批评自己,甚至谴责自己。你感到内心是不安的,内心不安,你就失去了生活的平静。“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能从灰太狼的这个故事里受到启示。
【评析:文章是要载道的,情感是要熏陶的。表面上是在品味词语,实为暗度陈仓,“拾金不昧”的价值观悄然渗透于学生心灵之中。】
二、赏评——写长短之语
(一)自评等第
师:平日里都是老师给你们批改作文,但是许多同学并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给自己评了个“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时候,对文章后面的批语也看不明白,比如,“本文不具体、不生动,没有条理”。今天啊,就请你们拿出红笔做一回小老师,搞明白我这篇文章到底该得什么等第,有什么样的评语。
(学生非常高兴地拿起红笔。)
师:首先看你的故事里有没有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有的话就可以得40分。
师:如果你的文章中写灰太狼发现钞票时,运用了“咦”“呀”“哈哈”等感叹词语,就再得30分。同样,在故事的结尾处用上了“扑通”“咕咚”等象声词,再加30分。
师:接着还有加分项目,要不要?灰太狼捡起钱后,有几种想法?只要有想法的就得40分!有两种想法的可以得50分。
(生大呼超百分了。)
师:同学们别高兴过早了哦。减分开始,如果你没有写上题目,就扣5分。知道为什么吗?每当考试时,你没有写文章题目,就被批改试卷的老师“咔嚓”扣去5分。如果你有题目,那就再加上5分。
师:可惜,这位同学尽管有题目,但不能得5分,要扣3分。为什么呢?
(生疑惑地摇摇头。)
师:你给题目加上“书名号”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上“书名号”吗?
生:我知道,在文章的句子中当遇到书名或电视剧、电影、小说等名字时,才要加书名号。文章的标题不可以加。
师:如果你的文章有乱涂乱抹的,扣10分。
生:老师,如果是用修改符号修改的,算不算?
师:作文就应有删添痕迹的,只要不划破纸张,都是干净作业。老师还要大力表扬你呢。
师:算一算自己的文章得多少分了?有没有低于90分的?
(生摇头。)
师:恭喜你们!给自己竖一个大拇指。请在文章的右上角用红笔端端正正写上 “优秀”二字。
(二)自写评语
师:告诉老师你在哪个方面得分最多?
生:我用上了“象声词”与“感叹词”,一下子得了60分。
生:我在心理描写上得到了50分。
师:现在请你拿起红笔,给你面前的作文写下批语。首先请你转换角色,你变成了老师,你面对的不是你的作文,是一位小学生的。把红笔移到文章末尾处,空一行不写,从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批语。怎样写呢?非常简单,写两句话就可以了。第一句:本文或该篇文章,在什么地方写得好。第二句:如果这篇文章在什么地方怎么怎么就更好了。请先说说,说顺嘴了再动笔写下来。
(片刻后,交流评语。)
生:这篇文章感叹词、象声词用得好,使文章很生动,而且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有,很好。如果感叹词多用一点就好了。加油,我相信你!
师:初次写评语写得头头是道,不简单啊。“感叹词”不一定越多越好,有一个用得合适就足够了。
生:此篇文章开头部分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非常清楚,特别是想象部分写得很具体。如果卷面书写再整洁一点就更好了。(掌声)
师:好家伙。此评语一看就知道是位有7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语文老师写的。
生:该篇文章把灰太狼捡钱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但在灰太狼捡钞票之前心中想得再具体些就更好了。
师:这样的评语既说清楚了文章的长处,也说清楚了文章的短处,相信你的学生读了批语后心里会更明白。如果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生动、形象、有趣,就更令人信服了。
【评析:红笔不是教师的专有,它也因该是学生的专利。谁说学生不会写评语,那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做教师的剥夺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劳累了教师自己,还弱化了学生自我评价作文的能力。学生远离作文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习作的成功感、自信感。当学生肯定了自我,才会有学习作文的动力源。这点不仅仅是在作文学习上。】
三、结课——恋情趣之课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宋老师还会回来的——”
(学生们伴着《一分钱》的歌曲声欢快地走出教室。)
【总评:每个小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读者应该有一定的欣赏水平,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提高小读者的欣赏水平。因为有了一定欣赏水平的小作者,才会理性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文字作品。】
(实录整理:徐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