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运来?吴忠豪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运用儿童漫画这个天然幽默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让学生不仅有说写的兴趣,还解决了材料问题。引导学生不仅要把话说清楚,还要把话说得动听、吸引人。
教学过程:
一、教学暖场
师:我刚才在洗手间捡到了一个东西,不知道是同学们的还是老师的,请举手示意一下。(一老师举手)请您告诉我丢了什么东西?
师甲(现场一听课教师):我丢了手机。
师:可以告诉我手机是什么品牌的?什么颜色?
师甲:黑色三星手机。
师(打开袋子):是黑色的。请拿去吧。
师甲(鞠躬):谢谢宋老师!
师:不用谢我,我要感谢您才是。为什么?因为刚才捡到这部手机的时候,我纠结了好半天。(师生笑)因为,我的手机不是“三星”的,我常想,什么时候送给我的夫人一款三星牌手机多好。进入会场,当看到同学们真诚的眼神,老师们热切的目光,我想不是自己的东西还是还给人家吧。(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评析:教师面对贵重物品,心里在纠结,率先剖析自己,为学生敢讲真话做了示范。】
二、说说拾金故事
师(转身面向学生):同学们,你平日里有没有丢过东西?丢过东西的请举手。(小手如林)请问你有没有遇到“拾金”的事?
生:在学校捡到10块钱,我没有多想,就把钱交给教导处了。
生:我捡到一支钢笔后放在教室“失物招领”处,让别人来领。
师:捡到东西想都没想就上交了,对你们的好行为赞一个。
生:上次,我和一个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30块钱。我俩很犹豫,是把它分了呢,还是还给别人呢?最后还是交给保安处的人了。
师:你面对这么多人敢讲真话,勇气可嘉。
生:在今天来的路上,拾到这根“拉条”,我想收进腰包,现在决定还是还给人家吧。
(全场笑。丢失玩具“拉条”的同学示意是自己的,当场还给了他。)
师:当捡拾到别人东西时,我们大脑里可能出现两个小人,一个说留给自己吧,一个说还给别人吧。(板书:留、还,并在两个字外圈画成卡通状人头)也可能留给自己用几天,过几天还给人家。
师:我们拾到别人的东西,还给人家,这叫——
生:拾金不昧。
师:要是留给自己,还叫“拾金不昧”吗?那叫“拾金——”
生:有昧(师生笑)。
师:“昧”是什么意思?
生:不让人知道,收进自己的腰包。
师:你理解了“昧”字的意思。
【评析:面对众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需要勇气的,好在课始真实场景中有了教师说真话的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创新词,明“昧”意,不忘记学语言。 】
三、唱唱儿歌
师:由“拾金不昧”这个词语,我想起了你们熟悉的一首歌,也是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我们一起欣赏、一起唱好不好?
(投影:《一分钱》歌词曲谱,音乐起,师生打起节拍唱起来。)
【评析:欣赏音乐,不只是在营造欢悦的学习氛围,歌曲使儿童的思想观念形成一个定势,为下边人物出场留下情感冲突的伏线。】
四、看看漫画
师:今天有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人,想不想认识一下?
生:想。
师:他也遇到了一件拾金的好事。他是谁呢?
1.出示图一:
生(惊喜地大喊):灰太狼!
师:我请一位同学把灰太狼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向灰太狼先生打个招呼吧。
(生用不同的方式向灰太狼打招呼)
师:这位同学三个字不仅写对了,还写得很美观。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大家知道要想讲好故事一般离不开故事发生的时间——(生接说:地点、人物与事件)这些要素。你看这个故事人物是谁?
生:灰太狼。
师:事件呢?
生:灰太狼捡钱。
师: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生:在上学、放学的时候。
师:你凭什么说他是上学或放学啊?
生:从他背着书包看出来的。
生:我认为是灰太狼旅游的时候,因为他背着旅行包。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生:公园的路上、旅游回来的路上、学校外面的马路上……
师:灰太狼能发现这张钞票吗?
生:能发现。因为他的眼睛是朝下面看的,而且手都伸出来了。
生:他的额头上有三道金光。
师:从“三道金光”看出什么心情来了?
生:特别高兴,特别兴奋。
师:这件事来得意外吗?(生:意外)有一个词语,既能看出兴奋也能看出意外。哪个词语?
生:忽然,灰太狼发现了一百元大钞。(语气夸张,引起众人大笑。)
师:“忽然”能感受到“意外”,但没有高兴的意思。
生:惊喜。
生:喜出望外。
师:挑战一下,咱们不说“惊喜”、“喜出望外”这些词语,能否让别人也感觉出这件事来得意外与高兴呢?
生:咦——那是什么?灰太狼揉了揉眼睛。
师:听听,哪个字能听出“意外”又“惊喜”?
生:“咦”字。
师:给“咦”字换一个字。
生:哇,呀,啊……
师:有两个字的词语吗?
生:哇噻,哈哈,嘿嘿……
师:这些词语叫什么词语?
生:感叹词。
师:选一个感叹词放到你的故事里面去,是不是变得更吸引人?
生:一天下午,灰太狼放学回家,走在校园外的马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一百元大钞,我不愧是草原上第一好人,连运气都这么好。(掌声骤起)
师:一个“啊”字,也能表达出“意外”与“惊喜”来。同学们,灰太狼先生到底会不会捡起地上的这张百元钞票呢?
【评析:在学生言语获得两次提升后,“感叹词”开始介入进来,话语就是这样生动、形象起来的。】
2.出示图二:
师:这幅图看懂了吗?(生:看懂了)既然大家看懂了,我请一位同学来模仿一下灰太狼的模样。
(一生讲台前表演。)
师:看到这位“灰太狼”的模样,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小心翼翼,环顾四周……
师:这些词用在灰太狼身上非常贴切,请你用一两个词讲一讲故事吧。
生:灰太狼东张西望,想把这一百元大钞捡起来。(掌声响起)
生:他看见了那张百元大钞,左顾右盼,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正准备捡起来。
师:灰太狼真的会捡起地上的这张钞票吗?
【评析:话说得清楚,还要说得形象,形象的语言从哪里来?从观察中来,从体验中来。】
3.出示图三:
师:猜得果然不错。灰太狼把百元大钞捡了起来。看到灰太狼这副神态,你会想到哪个词语?
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欣喜若狂……
师:这时候,捡到百元钞票的灰太狼是否也犹豫了好半天呢?(板书:他想……)
生:当时他想:要不拿这一百块钱去买一只羊,省的我还要去抓羊。
生:当时他想,反正没人看见,拿了就拿了吧,收进腰包算了。
师:假如灰太狼先生把这张钞票留给自己,他要干什么去?
生:灰太狼用一百块钱给红太狼买化妆品。
师:现在女人大都喜欢灰太狼一样的男士,我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孩子们,想一想,灰太狼这个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评析:有了想象,才有心里话语的倾吐,这想象发散的思维点从哪里开始?从“当时他想……”“这时他想……”开始。“话”就是这样被拉长的。】
4.出示图四:
(生大笑不已)
师: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之外?(生点头)灰太狼先生哪里去了呢?
生:他掉进了井里,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生:因为灰太狼看钱看得太认真,没看路,就掉到下水道里去了。
师:你交代了灰太狼掉下去的原因。这是下水道吗?
生:枯井,陷阱……
师:孩子们,它有一个更合适的名字——“窨井”。(教学生认读“窨”字,然后讲解“窨井”与“下水道”的区别。)
生:灰太狼捡起一百块钱,打算给他老婆买化妆品,却一不小心掉进了窨井里。
师:老师认为灰太狼是掉不进去的。
(生愕然)
师:想想看,如果窨井上有盖子,会掉进去吗?
生:灰太狼捡起一百块钱,正准备给他老婆买化妆品,却一不小心掉进了没有盖子的窨井里。
师:话说清楚了,但是还不够可怕。你们看这没有盖子的窨井,像不像人张开的嘴巴?
生:灰太狼捡到钱,太专注了,不小心掉到了张着大嘴的窨井里面,钱飘在了井外面。
师:多聪明的同学啊!马上把故事变得可怕了。请问大家这个故事的结果意外不意外?(意外)那你不说“意外”这个词,也能让别人体会出来吗?
生:灰太狼正往卖纪念品的摊上走去,“啊——”灰太狼呢?
师:“啊”字来得突然,用得非常好。
生:灰太狼拿着钱,心里想,可以给儿子买玩具啦。他边看边想,一不小心喊出了他最流行的台词:“啊——我一定会回来的!”就掉进了张着大嘴的窨井里。
师:老师有一点不明白,灰太狼掉进这个窨井里,没有一点声响吗?是轻飘飘的、悄无声息进去的?
生:嘭。
生:扑通。
生:咕咚。
师:这几个词都叫象声词。请你选一个象声词放到话里,感受一下。
生:灰太狼捡到了一百块钱,正想着买什么肉串呢,想得太专注,“扑通”一声,掉进了脚下吃人的窨井里。“Oh,my god!我的钱,跟我一块掉进来吧。”(师生大笑)
生:灰太狼“扑通”一声掉进了黑咕隆咚的窨井里,连忙大喊:“我一定会回来的。一百元钞票你别走啊。”
师:灰太狼掉进这么深的窨井里,只心疼他的钱吗?如果还活着的话,不呼救吗?
生:啊——我要死掉啦。
师:还是小命重要啊。这句话再说一下,让人听得顺畅一些。
生:啊——痛死我了,我要死掉啦。
师:灰太狼掉进窨井里,可能腿断了,胳膊折了,也可能流血了,总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这个故事好玩吧?
生:好玩。
【评析:话说清楚了,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还要说准确(如“窨井”),说准确了还不够,还要说得形象(如“张着嘴巴的窨井”),说得形象还不够,还要说得可怕、符合人物的言语身份(如坠井的“象声词”及井底灰太狼的“叫喊声”)。语言能力就是这样一步步提升起来的。】
五、写写故事
师:既然这个故事很好玩,能否把图上的故事变成文字故事呢?
生:没问题。
师:在动笔之前,你想想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灰太狼。
师:如果这个故事从前往后写,写法上叫——(生:顺叙)。如果从后往前写,叫什么写法——(生:倒叙)。这个故事你可以写“我”在哪里,怎么想,干什么,这叫第一人称。反过来,写灰太狼怎么怎么样,或者他怎么样,这叫第三人称。想想看,你编的故事写给谁看最合适?
生:给小灰灰看。
师:为什么给小灰灰看呢?
生:让儿子看到老爸的丑事,让他受到教育。
生:给老婆红太狼看。
师:为什么?
生:让红太狼知道他挣钱不容易,以后就不用平底锅打他了。
生:给像灰太狼一样把捡来的东西占为己有的人看。(掌声)
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写,都要使人想读你编写的故事,觉得非常好玩。先想片刻再动笔,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空着不写,或用拼音代写,以免影响你的思考。
(生写作。教师浏览学生习作,为第2课赏评作文作铺垫。)
【评析:明确了读者对象,下笔才有神。因为它解决了“为谁写”和“写给谁”的问题,“情”就找到了发泄口,“事”就有了着力点。何愁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必须树立正确的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前者解决为什么写作的问题,后者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我们是该下决心解决“应师命”做作文的积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