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刚
摘 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喜欢音乐的学生占大多数,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多年的课堂音乐学习后,依然在音乐的起点处徘徊,仍然是处在喜欢的位置,并不因喜欢音乐而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具体知识的学习进步不多,音乐素养基本上还处在原地,没有多少提高。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能去喜欢音乐知识,并且用音乐知识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呢?如何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把兴趣变成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习的老师呢?
关键词:情感与态度;理解与认知;动手动脑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喜欢音乐的学生占大多数,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多年的課堂音乐学习后,依然在音乐的起点处徘徊,仍然是处在喜欢的位置,并不因喜欢音乐而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音乐具体知识的学习进步不多,音乐素养基本上还处在原地,没有多少提高。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却不能去喜欢音乐知识,并且用音乐知识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呢?如何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把兴趣变成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习的老师呢?
一、尊重学生感受的音乐情感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方式越来越多,从原来的电视、广播、CD、VCD、DVD到现在的MP3、MP4、手机、专用音乐播放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大量地接受各种类型的音乐。因此,现在的学生的爱好广泛,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有人喜欢。其中,有很多类型的音乐教师不会喜欢,有很多音乐也有灰暗面,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引导。不能一味地从教师的个人喜好出发,直接对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打击,对自己不喜欢的类型音乐一棒子打死。学生喜欢的音乐或者是因为好玩,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真心,都是从自身的实际感受出发,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好切入口。结合不同类型的音乐特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耐心的引导。培养他们去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观、世界观。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书本上的音乐都是通过千挑万选的音乐精品,虽然它们很好,但是很多学生因从小音乐的基本素养没有很好地建立,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音乐的内涵,所以往往抱着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就是不好的,所以对书本音乐不好学,不认真学。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多媒体技术恰好能准确生动地把音乐的内涵和教师的意图表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牧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蓝天白云下辽阔的牧场,羊群在原野中像白云一样铺在地面,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方便地和学生进行音乐内涵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感受,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只有自己多实践,对事物的理解才会更深刻,音乐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从一个一个的音节开始,让学生不断进行尝试,然后可以扩大到一个小节,一个乐句。可以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让他们不断地体会成功,体验成功,让欢乐如影随形,让他们从动手动脑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愉悦学习。随着信心慢慢地建立,音乐课堂会越来越活跃,学生也就更喜欢和教师交流。此外教师也要学会和学生交流,信其师,重其道。通过交流,学生就会对教师感兴趣,继而对老师教的音乐感兴趣,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类型,他们也会努力去理解,去尝试。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去实践,利用有效的时间和学生共同去感受音乐,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四、注重音乐要素和情感的渗透
随着学生兴趣的慢慢深化,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更深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一段好的音乐都是心灵的节奏,透露着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如何更好地听懂、更好地用心翻译,就需要我们对音乐鉴赏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良好欣赏习惯的培养。感性培养阶段,我们从学生喜欢的音乐入手,先从作者入手,从他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习惯、社会特点以及作者的生活习惯开始给学生介绍。然后从音乐旋律起伏所表达的感情内涵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慢慢体会,通过一次次对音乐感悟和鉴赏,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把学生的兴趣变为学习的动力,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努力,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引导过程中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创造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喜爱,才会激发学生长久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李蓉莉.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誗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