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芸
摘 要: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让学生成为善思好问的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要培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课堂;问题意识;高中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问题的产生需要创造一定的地理学习环境。比如,从某些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阿拉伯人为什么偏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也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白色长袍。为什么呢?这除了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形成长时记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可以用地理思维去解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为学生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应当鼓励学生在了解“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基础上,再追问一句“还有什么”。在讲解自然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校园里的树木,有同学就会疑问:法国梧桐叶子大,冬季又落叶,属于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雪松的叶子截然不同,又属于什么自然带的植被呢?学生通过各种植被的外表不同和书本上的介绍一一对应,很快就能自己弄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的区别了。那么,更多的同学会想到校园内还有夹竹桃和橘子树,叶子又阔又硬,冬季也不落叶,那又是什么自然带植被呢?同学们通过眼前的事物,不仅形象直观地认识了解自然带,而且对自己家乡的自然事物进一步有所了解。用现场实物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参与度,从而激活了课堂。
三、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知的发展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激发问题意识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例如,在进行“地球的公转”一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几个问题:“地球是怎样公转的?”“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地球公转为什么会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怎样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的?”“四季是怎样产生?”等,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前后联系、由浅入深的问题去组织教学,远比教师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的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拓展学生问题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绝不仅是一种课堂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地理课堂上我们要留心生活中的事情,平时要养成爱发现、爱提问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将课内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探索更多的未知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黄河中下游某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时,我及时引入了《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乘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提问:黄土高原上是否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盛行在哪个季节?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设置在城市的哪个方位比较合理?
此外,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越发喜爱地理。当学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主动提问、主动设疑,获取成功时,更加会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探索问题和创新意识增强,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成功。
当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朝夕之功,应当成为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开展学习。让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让思考带给学生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