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历史学习中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5-28 19:05柴武霞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柴武霞

摘 要:对于高一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差、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学生哲史观渗透;整体知识观和历史世界观的渗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识记忆;做题应试技巧和答题规范的训练。

关键词:哲史观;整体知识观;历史世界观;历史线索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历史老师以及教学的目标不尽相同,学生对历史一知半解,只有少许感性认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更不用说整合、分析、综合以及联系现实。到高中阶段,对历史学习的要求又上新台阶,特别是学文的学生,又苦于不知如何学习历史,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历史。为此,我在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你是如何学习历史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认为除了要及时转变观念和态度之外,还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对历史真正的认识和喜爱,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健全发展,这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一、对学生哲史观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学习任何科学都应该掌握的,社会科学更是这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事件原因的分析、影响的认识、规律的揭示更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两点论,两分法,重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先是评价标准问题,其次是评价的方法问题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渗透。如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的分析,要用阶级分析法,又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对中共各个时期政策变化原因的分析,更是离不开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些都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哲史观。

二、整体知识观和历史世界观的渗透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和内在的规律。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但有其内在的规律,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就能十分便捷地构建历史发展的总体框架。历史线索是历史肌体的骨架脉络,学习每一册书前,我们都应先告诉学生本册书的主线,由主线派生出的次要线索。本册书学习的主要内容、年限及分段情况。学习每章的内容之前,先掌握每章的知识结构及在本册书的地位,

每节内容也是如此。这样学完之后,整册书的内容会脉络清晰,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闪现。

同时,整个人类历史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别是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学习中国历史,一定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史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要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相对应,才能真正感知中国的落后,增强历史使命感,认识肩负的重任。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只有把它们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分析,才会有最清楚的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不可逆转,整个世界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世界意识,了解世界,胸怀天下,才是胸怀祖国。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我的问卷调查情況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而且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渗透。如何预习,如何合作探究,做必要的指导。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如何复习。养成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下复习的好习惯,并且坚持。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有意识记忆

学习历史不能单凭死记硬背,但历史确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历史的学习是在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基础知识越丰富,理解和联系的能力就会越强。在历史知识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归纳、比较、分析。但是记历史是许多学生头痛的大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复习中,首先要纠正学生的偏见,记忆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再就是引导学生科学记忆,增强记忆的效果,进行复习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减少遗忘。教给学生多种记忆的方法:趣味记忆、归类记忆、理解记忆、比较记忆、画图记忆等等。

五、做题应试技巧和答题规范的训练

要取得好的历史成绩,除以上各点之外,还要做必要的练习,以便查漏补缺,及时纠正。同时,练习也是答题规范的训练。在讲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渗透。如选择题,有因果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不同的选择题有不同的

技巧。

阅读材料题。应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将材料与课本知识进行联系。打好腹稿,依据分值分点分段进行做答。平时训练养成答题分点分段,字迹工整,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最忌胡拉乱写一大片。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中学)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