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冰
摘 要: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做法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实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7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我们的课堂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更是精彩纷呈,教学气氛更是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张扬。这些成功的确令人惊喜万分。但是,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从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和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时间效率淡薄。教师上课冗余信息多、节奏松垮、随意发挥,时间不够了,课内损失课外补;一味增加学习时间,使学生长期处于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班级学生的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只注意提高部分学生的时间效率,忽视了基础薄弱学生的时间效率;学生听讲的时间过多,自己表达、思考、练习运用的时间太少。
2、以教的效率代替学的效率,以教的多少代替学的多少。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是教学收益的唯一指标。但有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以教的多少、补充内容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认为只要加大投入,大量讲练,总能获得高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我听过两位老师在平行班级上了这样的两堂课,课题都是《长颈鹿和小鸟》(除法的认识第一课时),第一位老师课堂上设计了“找住所”“盖房子”“课堂大练兵”“环保大行动”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课堂密度远远超过了1课时的标准,而另一位老师紧扣“平均分”这一重点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高效的完成了1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就说明了老师对教学效率的认识不同,决定了他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问题。
3、教学中存在纪律不良和问题行为等课堂管理问题。教学中强调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对同样影响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鲜有关注,如由于不良纪律使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断,由于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等,这些导致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和失控。
4、消极的课堂气氛也会降低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是教学的软环境,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传达给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移情,从而产生连锁感染,形成某种气氛。学生在宽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往往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达到“新、实、活”的境界。“新”,主要指教学理念新,课的设计新,课要上得新颖有趣,学习才能入境、入情,学生才能精力集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主要指课要上得扎实、充实,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落实,夯实基础。“活”,则是指教法与学法灵活,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气氛和谐,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认知才能深化,思维才能发展,能力才能提高。“新、实、活”是课堂教学的高水平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学习目标。上课伊始,开门见山,说明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出示简要且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接着,让学生默读课题,思考目标,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了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探索有了指向,努力有了方向,学习效率与效果定会有所提高。
2、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源于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依赖于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产生于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需要把学生推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索与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让学生在不受教师束缚的情况下,尝试解决数学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师:我们接下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对得又对又快,但不能重复。老师报一个余数是1,你能说出一个等于它的算式吗?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师:说得真多。下面余数是3。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
3、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新课程课堂教学最好采用“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培养自学能力,真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4、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考虑,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思维素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透过表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流畅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 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