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洁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01-01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为学生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阅读这些美文,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在阅读中学会审美呢?
一、通过对比感知形象美
对比阅读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们就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是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二、通过想象拓展意境美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感受意境之美是古诗词学习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诗歌的形象在脑海中活起来,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如学习《咏鹅》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走出了课堂,来到了乡间的小溪边。溪边种满了大柳树,长长的柳枝垂到了溪面上,微风吹过,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在溪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溪水碧绿碧绿,清澈见底 ,水中不时有漂亮的小鱼游来游去。这时,一对对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过来,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会忍不住兴奋地大叫起来“鹅、鹅、鹅”……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会进入到诗的境界中。他们仿佛看到了长着一身雪白羽毛的大白鹅在碧绿的水面上游来游去,透过水面,一双红色的脚掌正拨动着清澈的流水,发出哗哗的声音。“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继而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句诗,诗情画意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们的心中流淌出来。
三、通过推敲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就拿诗词来说吧!古诗中的字、词都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的。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了“绿”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想一想,如果换成“来”、“到”、“过”、“入”、“满”等字是否会更好呢?毋庸置疑,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它们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语言的生动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的。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与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朗朗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像这类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推敲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琢磨人物对话时多想一想,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究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诉我们鼻子碰扁的原因)这含义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藐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阅读中,琢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阅读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既领悟到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又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着美的意识,还提高了审美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课余多挤出时间多读美文!
(责任编辑 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