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因质疑而精彩

2014-05-27 00:26:05黄朝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眼文本课文

黄朝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91-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质疑问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最能让学生潜伏的求知欲转向活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设置情境,巧妙质疑

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宽松气氛,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敢于向文本挑战,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先利用班班通播放了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着,巧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在教学中,设置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巧妙质疑。允许学生出错、争辩,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对那些钻研课文,质疑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并借此带动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文,质疑文本内容。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这样,就会慢慢地形成一股敢于质疑、巧妙质疑的好风气。

二、引导点拨,善于质疑

质疑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学生要学会质疑,关键是要把握正确的思维角度,教师要正确引导。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提示了文章的重点,有的还直接点明了中心。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审题能力。如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存在什么疑问?”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地举手提问:“课文为什么用‘生死攸关的烛光为题?这烛光有什么扣人心弦呢?围绕这‘生死攸关的烛光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了学生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主动从课文中找答案,这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铺垫。

2.引导学生对文眼、关键句质疑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存在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于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易于绘出主线。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穷人主要写谁?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的?导入后再重点突破:桑娜在帮助西蒙收养两个孤儿时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从哪一个成语中最能概括地体现出来?从而提出文本中的忐忑不安。然后紧扣文眼,让学生列举具体写出了表现忐忑不安的句子,归纳出4个供学生研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走进文本,文本知识迎刃而解。

三、运用方法,积极释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问题由学生提出,就要由学生自己解答。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探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逐渐学会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1.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质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质疑必须释疑。学生在开始学习质疑时,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看看哪些问题能够通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研究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提高质疑水平。

2.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别人的发言,想要哪些正是自己的疑问,哪些是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哪些问题自己能够解决,哪些同学的问题或见解能引起自己更深层的思考,特别是在同学们提不出问题时老师是怎样指点思维方向时,使之从不同角度来学习质疑。

3.教师点拨,自主释疑。对于一些深奥的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解答问题。在解疑中要做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议,以议促解,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品味。教师只在学生对一些难点“山穷水尽”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让学生有一个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之,阅读教学离不开质疑,质疑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而且伴随着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巧妙地质疑,善于质疑,积极释疑,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因质疑而精彩。

(责任编辑 刘凌芝)

猜你喜欢
文眼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读与写(2020年1期)2020-11-25 03:22:08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