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因公殉职前后

2014-05-27 20:17沈国凡
翠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安山木杆战友

1. 事故发生在意外的一瞬间

对雷锋的牺牲,一直以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雷锋是为抢险牺牲的;有的说雷锋是在做好事的时候出现了意外事故,为保护别人牺牲的;也有人说是倒车时被倒下的电线杆子击中后牺牲的。关于他的死因,全国各种媒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职”。总之,由于历史的原因,雷锋牺牲时没有公布真正的死因,因此多少年来关于雷锋牺牲一直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1962年8月14日晚上10点多钟,已经准备休息的团长吴海山家的电话铃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拿起话筒,电话是从一百公里外正在进行施工任务的二营打来的,说是由于施工的地方连日下雨,外面的食品无法运输进去,全营仅剩一天的粮食了,请求团部立刻派车给他们运送粮食。

吴海山接到电话后立刻通知运输连,让派最好的司机,赶快连夜给二营送粮食。

任务紧急,施工营所在的地方又是连日降雨,运输连经过研究,认为雷锋作为一名班长,平时驾驶技术熟练,不畏困难,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坚决,因此决定派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去执行这次特殊的任务。

雷锋接到任务后立刻开始准备,与乔安山一起认真仔细地检查了汽车,便连夜出发了。

一路上顶风冒雨,道路泥泞,雪亮的灯光划破夜空,直朝二营所在地飞奔。

当雷锋和乔安山将一车粮食送到二营时,汽车周身早已裹满了泥浆。

二营得到这批救命粮非常高兴,给雷锋和乔安山两个人准备了饭菜,让他俩吃了休息一下,到下午再回团部。

雷锋摇着头说,自己已经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马上赶回去向领导汇报,以让领导放心。

雷锋和乔安山向二营的战友挥挥手,开着车就往回走,两个人在车上啃着带来的冷馒头,交换着开车。

8月15日黎明时分,雨开始停了,东方的天空发出青白的光亮,站岗的卫兵看见一辆汽车从营区外面飞驰而来。到了营区门前,卫兵一看车里是雷锋和乔安山,就挥挥手让车子开进了营区。汽车放慢了速度,沿着营区固定的路线开到了一排平房前面。

雷锋所在的运输连是单独的营区,并列着一排排整齐的平房,每排平房与另一排平房的中间隔着十多米的距离,在这个距离的中间,竖着几根木桩,木桩之间有铁丝连结着,是用来给战士们晒衣服和被子的。用的都是八号铁丝,铁丝在两根木桩之间绷得很紧很直。

雷锋向在家的连长汇报了情况,连长见他们一脸疲惫的样子,叫他们先洗洗脸,再到炊事班去吃饭后休息一下。

雷锋考虑到汽车开了一个晚上,车身到处都布满着泥浆,如果不及时清洗干净,不但影响连里汽车的形象,同时雨水淋了,车上部分部位就会生锈,对汽车的保养不利,便提出先洗车再去吃早饭。雷锋主张先将车洗干净,一来是为了执行任务时能节省时间,另外按当时部队规定,这天下午要过党团组织生活,如果不出车,雷锋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参加党组织活动,到时也没有时间去洗车。加之雷锋本来就是一个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因此他提出要先洗车后吃饭。

雷锋与乔安山准备将车开到九连的营区去洗,因为那里的炊事班有个水栓,清洗车子比较方便。可是,车往前一开才发现,路上竟然拦了一层铁丝网,因为平时经常有小孩子通过这里到九班的水栓去玩水,为了防备小孩子淘气,九连在此拦上了“障碍物”。

这一下不但将孩子们拦在了路那边,同时也将雷锋的汽车拦在了路那边,无法开过去。于是,雷锋跳下车去,想办法将铁丝网撂到一边。

乔安山将头从车里探出来问雷锋:“能开过去吗?”

雷锋一边收拾一边说:“没事,可以开。”

乔安山于是将车开了过去,雷锋跟着上了车。

汽车开上一条两排营房间的狭窄人行道——九连东山侧的一条人行通道口。在车的左侧面有一棵大树,从这棵树开始,用铁丝连了一排一人多高、碗口粗的方木杆,这是平时战士们用来晒被子和衣服的。

汽车在这条狭窄的人行道上成了一个庞然大物,被挤得无法转身。

车门开了,雷锋再次从车子的驾驶室里走了下来。

雷锋下车后看了看地面,然后就开始指挥乔安山,让他倒车转弯。

雷锋一直紧贴着左侧不断地用手指挥,同时口里也不停地喊着口令,让乔安山按照指挥的方向打方向盘。

乔安山是雷锋的助手,在鞍钢的时候就与雷锋认识,参军后成了一对好战友,他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乔安山家里有困难,雷锋就偷偷将自己存的钱取出来寄到他的家里,帮助乔安山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在汽车驾驶方面,雷锋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乔安山。休息的时候,两个人一同到军营外面去逛街,买东西,也一同在外面帮助群众做好事。由于雷锋乐于助人,平易待人,他们俩相处得就像一对亲兄弟一样。

当时,雷锋站在汽车左前方,离这根晾衣杆两米远左右指挥进车:“进——退——打轮——”

乔安山根据雷锋的指挥,慢慢地转着方向,一点一点地向后退着,然后再向前慢慢地转着方向,汽车的前轮已经转过方向,只要后轮再轻轻地转一下,汽车很快就会转出这狭窄的地方了。

车的前轮和大半个车厢越过木杆后,乔安山看班长给他一个通过的手势,就开了过去。就在汽车前进的一瞬间,后面的轮胎外侧一下子将一根木杆根部挤压断了。由于顶部的铁丝绷得很紧,受到顶部铁丝的拉力,木杆一下子后弹过来。

后来,在事故鉴定时对这根木杆进行过检测,此木杆长4.2米,重13公斤,这样的一根木杆突然砸来,危险性可想而知。

一片云朵从远处飘来,将上午的阳光牢牢遮住。

灾难就在这瞬间降临了。

正在全神贯注指挥汽车转向的雷锋根本来不及躲避,被突然弹过来的木杆“咣”的一下击中头部右边的太阳穴,立刻倒了下去,鼻孔里开始出血了。

2. 为抢救雷锋生命副连长开了枪

乔安山急忙跑过去,将雷锋一下子抱了起来,不停地呼喊着:“班长!班长!”

然而,雷锋什么也听不见了。

雷锋的鼻孔和嘴里都在往外出血,战友鲜红的血液染在乔安山的军装上。

乔安山大声地喊着:“班长,班长,你醒醒,你醒醒呀!”

喊声在晴空下回旋。

不远处的部队菜地里有战士在干活,听到叫声后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急忙跑过来,一看乔安山的怀里躺着雷锋,知道出了事故,就帮助乔安山抢救。

乔安山对战友们大声喊:“快去找连长!”

战士韩振马急忙跑去找到连长虞仁昌。

虞仁昌没有想到在部队的营区里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急忙跟着跑向出事地点。一看雷锋这个样子,火速决定将雷锋送往医院抢救。

对于雷锋到底是在哪家医院进行抢救的,至今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报刊上说是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有的说是抚顺市西部医院,也有的说是抚顺市医院。

根据当时部队驻防的情况,雷锋送去抢救的医院应该是抚顺钢铁厂的西部医院。为什么这么说呢?据雷锋的战友,后来曾与我一同在治金部某特大型钢铁厂党委宣传部共事的一位老科长回忆,因为当时国家准备在抚顺建一个特种钢厂,主要任务就是建成后担任特种钢的冶炼任务,这种特殊钢材是准备用来造米格飞机,因为苏联同意在东北为中国建一座造米格飞机的工厂。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防工程,为了保密,全部由部队担任建设任务。而施工部队在一些重大疾病方面的治疗大都是依靠抚顺钢铁厂的医院,特别是抚顺钢铁厂的西部医院,因为这家医院靠部队的营区最近,医疗条件在当时也不错。

雷锋被抬上汽车,几名战友跟车一直将雷锋送到医院。

医院专门腾出一间急救室,派出最好的医生,对雷锋进行抢救。

负责抢救的医生一量体温,接近摄氏四十度,雷锋身体出现抽搐。

医生判断,由于脑部受到外部的击伤,伤势严重,脑出血,导致脑机能出现障,生命垂危。

医院刘斌院长亲自到抢救室对雷锋进行抢救,并让护送雷锋的战友们到外面去买了一些冰棒,将它们放在雷锋的脖子上,用来降温。

温度很快降下来了,可是雷锋的呼吸却突然一下子停止了。

刘院长一边亲自给雷锋做人工呼吸,一边对随同的部队同志讲,雷锋的生命已非常危险,医院一边尽力抢救,一边得请部队出面,赶快联系沈阳202医院的专家前来抢救雷锋的生命。

后来,在刘院长的努力下,已经停止呼吸的雷锋一下子又有了呼吸,这让在场的医生们非常高兴。

刘院长对运输连虞振昌连长说:“雷锋的颅底骨折,内部又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可是抚顺所有的医院做不了开颅手术,我给你写个条,赶紧派人去202(沈阳陆军总医院)找脑外科专家段主任来。”

关于雷锋出现事故的当时情况,虞振昌是这样回忆的:

我看见雷锋倒在地上,小乔把雷锋扶坐在地上,我蹲下去大声喊:“雷锋!雷锋!”没有答应。只见他左眼圈发紫,左鼻孔流出淡淡的血水来;旁边倒了一根被撞断的方木杆子。我忙叫旁边的一个战士,命令似的说:“快把教练场的教练车开过来!”很快,由汽车教员王广湘把车开了过来。这时,我亲自把雷锋抱上汽车,让车直接开往望花西部医院,从车上下来就背上了二楼抢救室,抢救中体温过高,我急忙到楼下买了一箱冰棍进行降温,温度刚降下来,突然呼吸停止了。医生进行人工呼吸后又恢复了。这时一位医生对着我们问:“你们谁是负责人?”我应声后跟他进到了个小房间里。他说:“伤势很重,是颅底骨折,内部出血,生命有危险。”我一下吓呆了。含着眼泪焦急万分地对他说:“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啊!请你们无论如何要千方百计地抢救他呀!”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就提笔写了一张便条,说:“快些派车去沈阳军区总医院,把脑外科主任段教授请来。”我拿了字条折返小路脚不沾地地跑回连里,连里的同志们一下子都围上来问我“雷锋怎样了”?我顾不得旁的啦,忙对副连长白福祖说:“你快点,马上开车到沈阳?”他接过二院医生写的便条含着眼泪说:“只要能把雷锋同志治好救活,我牺牲生命也愿意。”我看他那激动的样子,忙说:“不,雷锋要救,你也要注意安全。”恰好这时候,团部的军务股长来到连里,我灵机一动,便用请求的口吻说:“股长同志,我们白副连长的心情也太激动,能否请您跟车一起走趟沈阳,以便坐在驾驶室里帮助指挥一下?”股长慨然接受了我的请示。他们迅速驾车走后,我考虑到为了增加可靠性,遂又派汽车教员王广湘也开了一台车随后跟着……

谁知有一辆车开出不远,竟然在转弯处差点儿与一辆迎面开来的大货车相撞。大货车看前面疾驶而来的是一辆军车,车子开得像飞一样,就立刻向旁边转向避让,这一避让,将这辆大货车一下子“避让”到了壕沟里。

部队开车的人着急起来,一踩油门就要向前冲。

大货车司机这下子不干了,在后面大声地叫起来。

军车将地方上的货车给“撞”倒在壕沟里了,怎么能跑掉呢?雷锋所在的这个部队,军民关系一直都非常好,不能因此影响军民关系。于是,这辆车冲出去后,立刻就停了下来。

部队开车的人走上前去,向大货车司机说明原因,是为了赶往沈阳去接一位专家抢救战友的生命,希望对方能谅解。

大货车司机于是记下车号、所在部队,才勉强同意放行。

本以为这下子就可以放开来开,将因“撞车”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谁知开到抚顺望花区的一条铁道边的时候,这辆车却突然失灵,没有了刹车。

“屋漏偏遇连夜雨”,就在这时候,一列运货的火车驶过,一下子撞在了火车最后一节的车厢上,火车司机没有发现,一声长鸣呼啸而去。

这辆车一下子就瘫痪了,停在铁道边一步也动弹不得。随车的人员也因此受伤。

情况紧急,“伤兵”立刻想法向团部报告情况。

再说副连长开的另一辆车,接到命令,不敢停留,他如同奔赴前线一样立刻系上武装带,带上配发的手枪,发动起汽车,冲出营区,飞驰沈阳。

副连长的驾驶技术在全连是有名的,一辆没有任何装载的大卡车在他的手上开得如同飞一样,很快就驶出了抚顺市区。副连长将方向盘一个急转弯,汽车马上就开上了沈(阳)抚(顺)公路,飞一样地向着沈阳方向驰去。

可是,当这辆车行驶到沈抚公路的中段时,前面出现了一辆抚顺某单位的汽车,这辆车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行驶着,任心急如焚的副连长怎样拼命地按喇叭,那辆车仍然是那样不紧不慢地向前驶着。

看到这个样子,副连长急得头上直冒汗水,一把将军帽拉了下来,伸出头去朝前面的车大声喊着,说自己是军车,有战友受了重伤,得赶到沈阳去接专家抢救,希望对方听到后能给自己的车让道。

然而,不知是对方没有听见还是什么原因,就是压着不肯让道。

军人出身的副连长来火了,一分一秒都关系着战友的生命,手就按住喇叭不松,一路鸣叫,以提醒对方。可是,前面的车还是不肯让道。

副连长仿佛看见雷锋躺在医院的身影,看到全团的战友们那急切期盼的目光,作为副连长,他不能让全团的战友与首长失望,不能让雷锋这样好的战士就这样离开大家,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挽救战友的生命。

此时此刻,他已顾不得许多了,情急中的副连长立刻拔出手枪,用手摇下车门,朝着前面那辆汽车“砰砰”就是两枪。

清脆的枪声在沈抚公路上响起,惊得公路上的一些汽车立刻停了下来。

副连长不愧是军中的超级射手,在汽车加速行驶并不断颠簸和变换着方向的情况下,竟然两枪都击中了对方的后轮,那辆汽车一下子就没有了“力气”。

气愤的枪声是前面那辆车始料未及的事情,惊吓之中“嘶”的一声停下来了。当然, 他不停也得停,因为后胎没气了。

盛怒的副连长把车开上前去,停在那车的旁边,用手拉开车门,将那个司机拉了出来,狠狠地给了一拳。副连长打了那个司机之后再次向他说明原因,说部队里的一名战友受了重伤,必须得赶到沈阳去请专家来抢救,事情关系到战友的生命,但他没有说这个人就是雷锋。他说完之后,跑向自己的“嘎斯”,心急火燎地一踩油门,甩下那辆曾经压道的汽车,便流星一样地向着沈阳方向冲去。

为了抢救战友雷锋的生命,这位军人根本没有想到,这事以后会给他引来不少的麻烦。

副连长进了沈阳城,找到202医院,见到段主任,连话都来不及说,拉上车就往回开。下午三点左右,副连长终于将段主任接到了抢救雷锋的抚顺钢铁厂西部医院。他以最快的速度打开车门,拉着段主任就往急救室跑。

医院院子里涌满了军人和当地的群众。当副连长知道雷锋已经在上午11时50分停止了呼吸的时候,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一下子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3. 如何定性雷锋之死

雷锋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他所在的工程兵10团,除了在营区执勤的之外,所有知道消息的首长和士兵都跑往医院,要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好战友。

雷锋牺牲这件事情当时在部队所引起的反响,运输连指导员高士祥是这样回忆:

8月15日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正在后勤处张协理员宿舍开会,突然电话响了起来,协理员拿起话筒,里边没有声音,气得他把听筒扔到一边足足有五六分钟,张协理员说:“总机搞得什么名堂?”有人插话说:“(是)不是听筒坏啦,你再摇摇看看。”张协理员拿起电话一听不是话筒坏了,而是总机把各级领导的电话全接通了,里边有人讲话说:“通报一个不幸的消息,雷锋同志发生了重大事故。”连续讲了好几次,听到这里,协理员的脸都变色了,开会的同志们都愣了,协理员结结巴巴地说:“雷锋,雷锋发生……”我更懵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一下子从炕上跳下来,心想:雷锋和小乔开车,可能掉到山沟里了!我们正在着急时,团里领导来电话说,正好团(部)的一辆车开过来。我们上了车,政委韩万金、政治处主任都已在车上。回到连队,只见干部战士全低着头,抚顺市和望花区的领导和周围的群众以及学校的学生听说雷锋出了事,都急切地赶来了。由于我们急着想知道雷锋到底出了什么事,就没有来得及向其他领导和群众说话,只是问雷锋在哪里?连长呢?一名战士说:“在西部医院抢救。”

我们挤过人群,直奔医院,远远就望见一群白衣大夫。韩政委第一句话就问:“雷锋在哪里?”回答说在医院的太平房,我们的头顿时就耷拉下来了……

雷锋是在1962年8月15日牺牲的。关于他的死因,全国各地媒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职”。直到近几年来,才有一些影视片和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的部分情景。

202医院的段主任对雷锋的抢救进行了鉴定,认为西部医院抢救是及时的,实施的方法是科学的,是合乎医疗规范的,不存在任何方面的问题。雷锋主要是因为头部受了重伤,引起颅底骨折,内部出血,导致脑机能出现障碍牺牲。

雷锋,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士兵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但是,关于雷锋之死,将如何定性处理呢?

1962年8月15日中午,也就是将雷锋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的时候,雷锋所在的工程兵10团立刻派人前往沈阳,向工程兵兵部汇报事故情况。

雷锋当时在部队和地方上已经是一个名人,又是人大代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认识他和了解他事迹的人都很多,这样一位优秀的战士不幸牺牲,非同小可。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接到汇报,非常重视,立刻派人前往处理事故,调查事故的原因。

来人乘一辆吉普车,从沈阳飞快地赶往抚顺。

下午两点多钟,这辆吉普车赶到事故发生地。

军营里显得空荡荡的,大部分战士在外地施工,在家留守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之雷锋被送往医院抢救,一些团里的留守干部和战士也赶往医院看望,因此除了执勤的之外,留在营区的人不多。

风从营区外面呼呼地吹过来,营房旁边,树上的树枝和绿叶不停地摇动着,给这个冷清的营区又平添了几分清冷的气氛。

站在中午啸啸的风声和树叶摇动的声音中,工程兵政治部派来的两名调查人员听取了工程兵10团团、连两级领导的汇报。

听完汇报后,调查的人员问:“当时那辆‘嘎斯车头的转向是朝什么方向的?”

汇报的人说不太清楚。

调查的人员再问:“雷锋指挥倒车时乔安山听没听到?”

汇报的人也说不知道。

两位工程兵政治部派来处理事故的人员又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汇报的人无法回答,因为他们不是目击者,两个人只得先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

经过勘察发现,从雷锋所在的运输连到九连炊事班的水栓处,要走九连营房和房前一排晾衣杆之间的土道,由于有一根晾衣的木杆竖在入口处,所以要驶上这条道还得先拐个直角弯,绝对是不可能一次性就开得进去的。通道进口狭窄,加之地面不平,左高右低,木杆根部埋有凸头,致使汽车驶入时,车身倾斜,在这种情况下,雷锋跳下车来查看地形,指挥车子转向,让助手乔安山在车上驾驶。

现场勘察时还发现,那根木杆是从根部折断的,木杆上粘有黑色橡胶末,而车轮后胎上也有明显擦痕。除此,车厢板和木杆的上部均未发现刮碰的痕迹。

事故现场就摆在面前,造成事故的原因很清楚,地方太过窄小,车辆转不过弯,而雷锋指挥的方向是正确的。

既然雷锋指挥是正确的,那事故责任就应是由乔安山所造成的。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为了弄清事实,于是派人将乔安山叫来。

调查的人没有下任何的结论,而是让乔安山发动汽车,根据雷锋指挥的方向再开一次。

乔安山发动起那辆13号“老爷车”,根据要求还原了当时开车的情形。从表面上看汽车是刮碰不到木杆的,而唯有车后轮胎左外侧,挤压到木杆根部,才使木杆从根部折断。加上晾衣铁丝的牵引反弹力量,木杆迅速击向雷锋,造成悲剧。

当汽车停下来的一瞬间,乔安山的眼里早已含满了泪水。

搞清楚基本事实后,调查人员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这次伤亡事件,既不是乔安山有意所为的驾驶责任,也不是雷锋指挥的失误,而是一次无法预料的偶然、意外的伤害事故。调查人员以上级保卫部门代表的身份,提出事故的初步意见,即雷锋之死是属于“以身殉职、意外事故”。

经过一个下午的调查与勘测,晚上调查人员将意见向10团政委韩万金作了汇报。团党委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合乎当时的客观情况,结论准确可信。

调查人员回到工程兵部,根据调查与勘测的情况,对于雷锋之死及其事故原因向工程兵部党委写了报告,并得到正式批准,将雷锋之死定为“以身殉职,意外事故”。

为什么说是“以身殉职”呢?参加调查的人员解释说,因为雷锋是在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他是作为班长在指挥本班战士乔安山倒车时牺牲的。为什么说是“意外事故”呢?一般人谈到雷锋牺牲原因时,常说是汽车撞的,其实不准确。事实上不是汽车直接撞的,而是汽车撞倒木杆,木杆打到雷锋头上。木杆也不是顺向打到头上的,而是在铁丝的拉力作用下打到的。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汽车的前轮和车厢的大部都已过交叉检测器,后轮按理也可以从这里慢慢开过,可是却无意间挤压到了木杆的根部;木杆在后轮力量作用下从根部被挤断;挤断后的木杆不是顺着倒下,而是在上面铁丝的作用下侧着倒了下去,正好击中了雷锋的头部。这对于当事人雷锋和乔安山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当然是意外事故。

这个结论是比较客观、准确、得当的。说明雷锋不是无谓牺牲,也不是责任事故,也不认为乔安山有直接责任。

此后,无论是雷锋所在部队或者是雷锋部队所在地发出的讣告,还是全国各地新闻机关所发出的新闻稿件,都以这个报告的结论为准。

即使早已有了这样的结论,但在众所周知的乔安山打破沉默之前的那段时间里,雷锋之死的具体原因仍没有人能够全盘托出。多少年来,新闻媒体一直都是以“以身殉职”这个口径进行宣传报道,至于雷锋到底是怎样出的“意外事故”,并“以身殉职”的,更成了关心和热爱雷锋的人们心中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个未解之谜。

4. 两个等待处理的人

关于雷锋“因公殉职”,有两个人曾经为此受到过一些影响,这两个人就是雷锋的助手乔安山和雷锋所在运输连的副连长。

雷锋与乔安山既是同在鞍钢工作过的工友,又是一同在运输连里开车的战友。雷锋对乔安山的帮助更是令乔安山感动终生,这样好的战友不幸牺牲,不仅震惊了整个工程兵10团,同时也震惊了抚顺市的普通百姓。一开始有人埋怨乔安山开车不慎,造成如此惨痛的事故,给乔安山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事故出来后,乔安山被关了禁闭。

他被独自关在一间屋子里,心中感到非常难过,因为牺牲的是他最好的战友和班长,是他最敬重的人,而他有泪水也不敢像别的战友那样流出来,因为无论如何这次事故与自己有关,事情的后果严重到无法让人谅解。

他独自坐在禁闭室里反省,觉得永远无法原谅自己。雷锋,一个多么好的战友啊,他那双温暖的手曾多次握着自己的手,教自己识字,教自己进行数字的计算,教自己如何把握好方向盘,提高开车术,为保卫祖国开好汽车,更有自己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位好战友竟然将每月仅有的6元生活补贴费中省下的钱,偷偷地邮给了自己的父母。造成如此重大的事故,自己如何对得起他啊!

现在,雷锋被送往医院,自己却不能前去看一眼,而被单独关在禁闭室,如同一只被囚在笼子里的老虎,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去,心中深感焦虑不安。要是自己这样就能抢救雷锋的生命,那他愿意就在这禁闭室里永远地被“禁闭”下去。

乔安山真想痛哭一场。

对于乔安山的情况,政委韩万金非常关心,他理解乔安山的心情和压力,但事故正在调查中,是否与乔安山有关还得等调查清楚才能下结论。他担心乔安山一时想不通,在禁闭室里出事,就一再地对运输连的领导们说:“雷锋已经牺牲了,小乔你们得看好了,不能因为这事再出一条人命。”

事情是明摆着的。在那个时代里,要是有人“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分析这件事情,乔安山的命运就可想而知。好在当时工程兵部派出的两位调查人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救了乔安山一命。

当晚,上级派来的调查人员将调查结论向韩万金政委汇报,并在汇报之后得到了韩万金的认同,准备提交党委会讨论并上报上级政治部。

调查人员来到运输连,向连队领导讲明了事故原因及调查的初步结论,排除了乔安山“故意撞倒木杆”的嫌疑,认为此事全属意外事故,特别是乔安山的情绪还不稳定,要求连里解除对他的禁闭,让他放下思想包袱。连里领导来到禁闭室,解除了对他的禁闭,让他放下包袱,继承雷锋的遗志,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

禁闭室大门上的铁锁被打开了,乔安山走了出来,他独自站在营房外面的空地上,抬头看着夜色中的天空,天上的星星闪着光亮,也许,那中间有一颗就是自己敬重的战友雷锋啊!

后来10团开始整理雷锋事迹,在决定人员时,再次发生分歧。

因为乔安山是雷锋的助手,两个人同开一辆车,对雷锋特别了解,自然会让他参加。但是,有人认为乔安山出了驾驶事故,因此雷锋才牺牲,就凭这一点就不能让他留在里面,更不能让他参加这项工作。

事情反映到韩万金政委那里,他坚决支持让乔安山参加雷锋事迹的整理工作,认为“小乔虽出了事故,但他为人老实,工作认真,作为雷锋的助手,这一位置谁也替代不了” 。

在韩万金的竭力支持下,乔安山不但参加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工作,1963年1月21日,还光荣出席了沈阳军区“雷锋班”命名大会,于是也就有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离开雷锋的日子》。

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副连长,将202医院的段主任接到抚顺钢铁厂西部医院后,雷锋已经没有了呼吸。段主任对于这家医院的整个抢救进行了查询,调看了抢救时的记录和用药及抢救措施的记录,认为这家医院对于雷锋的抢救是及时的,是合乎医疗程序的,是尽了最大努力的,一切抢救措施和方法都合乎科学。

到了此时,任何人都无回天之力,让自己的好战友雷锋再回到大家中间了。

副连长在抢救雷锋的过程中是尽了最大努力的部队干部之一,他为自己连队失去了这样好的一名战士而难过,为自己失去了这样好的一位战友而悲痛。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快,一件事情就找上门来了。

雷锋生命危在旦夕,作为被派往沈阳去接202医院段主任的副连长,深感自己肩上担负着全体官兵的重托与希望,自觉责任重大,一路飞奔,可是却因前面地方上的一辆车压道而拔枪射击,并动手打了地方上的那位司机。

作为一名军人,这下可犯下了军队的大忌,不但没有因此救活雷锋,回来后不久,地方上的一纸告状信邮到了部队里,说是这位军人横行霸道,不讲道理,竟然在公路上开枪并打人,破坏了军民关系,要求对这位军人进行处理。

用不着查找“这位军人”是谁,时间地点一核对,立刻就锁定了运输连的那位副连长,沈阳军区和工程兵部要求对于这种违反军纪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团政委韩万金找副连长谈话,副连长承认自己在路上的确开了枪,打了人,但这都是因为那辆地方上的汽车不肯让道,总是压着前面的路不让他的车上前。通过喊话,多次向对方说明原因也不肯让。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没有办法,自己只得向前面那辆车的后轮上开枪,至于后来冲上去打人,那当然是不对的,但也是因为一时气愤才动了手。想想雷锋的生命就握在自己的手里,耽误一分钟就会给雷锋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争取一分钟雷锋就多一分钟生还的希望,在这种思想的催促下,自己一时缺乏冷静,才动手打了人。

副连长承认自己错了,但也不后悔,因为对于好战友雷锋,作为他的上级领导,一名军人,他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就因为这件事情组织上要给自己处分,那自己也认了,给任何的处分都接受。

韩万金爱兵,爱部下,关心每一个战士与下属。副连长虽然文化不高,但平时做事能吃苦,敢拼命,如果上战场,一定是位冲锋在前的勇士。对于这样的一名连队干部,韩万金不想给他更大的处分,更何况是因为抢救雷锋的生命才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可是,被打的司机对于这件事却不依不饶,一直告到了沈阳军区党委,提出要对副连长进行处分。

作为一名军人,因为自己的行为破坏了军民关系,事关重大,再加上沈阳军区为此事一再地催促,团党委最后决定对副连长作出撤职处理。

副连长对此没有提出任何的意见,他默认了部队对自己的处分,并做好“打起背包回家种田”的准备。

没有想到,这件看似已经决定的处理,后来却出现了转机。

雷锋逝世不久,工程兵10团在营区里举办了一次雷锋事迹展览,吸引了军内外许多人前来参观。这天,一辆轿车开进了军营,从车上走下来的是中共抚顺市委书记沈越,他也是慕名而来到“雷锋事迹展览室”参观的。

看完展览之后,沈越一行来到团部休息,在问到抢救雷锋生命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副连长的事情。副连长的举动虽然有些不妥,也过于鲁莽,但却很令这位市委书记感动。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部队官兵对雷锋的热爱,感受到了雷锋与部队官兵之间的兄弟之情,骨肉之爱。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是共同为祖国出力的好同志,如果遇到战争,他们一定是在同一条战壕里同生死共灭敌的好战友。

沈越认为,副连长做出的举动虽然不妥,但事出有因,主要是抢救雷锋生命心切,才做出了开枪打车和打人的事情,感情用事才出了错,不是他有意所为,应予以谅解,免于处分。

沈越回到市委后,又与地方上的司机所在单位进行协调。对方一听说打人的军人当时是为了抢救雷锋的生命而奔赴沈阳的,顿感不安起来,说自己当时没有听清楚后面军车上人的喊话,要是说清楚是为了抢救雷锋的生命,让个道那还用得着说吗?别说是让道,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救活雷锋那也是不惜的呀!

地方上的司机立刻给部队写信,主动道歉,同时要求不要给副连长处分。

沈越将地方上的事处理妥后,就直奔沈阳,找到沈阳军区的主要领导,要求免去对于副连长的处分。

其实,作为军人,沈阳军区的几位老将军十分了解副连长做出如此举动的心情。现在部队所在城市的主要领导已经将地方上的事情处理妥当,又为此专门上门来求情了,这还有什么说的呢?

那是一个多么严肃而美好的时代,一段多么动情而感人的岁月啊!

电话很快地从沈阳军区打到了工程兵政治部,再从工程兵政治部打到了工程兵10团,至此,副连长才最终未被免职。

(本文选自作者采访雷锋生前战友写成的《走进真实的雷锋》,该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作者简介:

沈国凡,中国作协会员,常州市作协顾问。曾任冶金部攀钢文联专职副主席。有作品获“中国脊梁”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两次获紫金山文学奖。出版有《共和国大审判——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亲历记》《我所亲历的胡风案》《1965年后的彭德怀》《“红灯记”的台前幕后》等17部纪实图书,都曾产生过强烈反响。曾参加著名的长江漂流探险和汶川地震采访,历经艰险,九死一生,写成长篇纪实《长江之魂》《大爱苍生》。有散文、小说、电视剧散见于海内外。

猜你喜欢
安山木杆战友
家庭版的“雷锋班”
乐在团建中
关于影响通信油木杆质量相关因素的探讨
疫情下的笔试
战友是什么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
立木取信
安山煤矿快速定量充装防寒闸门电、液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