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松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把经典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庄子思想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语文篇目与庄子思想结合起来,用“归隐自然与淡然无极”、“政治失意与自然融汇”和“珍视生活与审美人生”这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关键词:庄子思想 语文教学 拓展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借助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演讲的效果”;在教材中也有“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就有“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并指出“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面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可见,表达与交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系列演讲的实践
有鉴于此,特别是聆听了唐江澎老师《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一课,笔者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演讲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表达,其实也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其实就是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克服语文教学理科化即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答题技巧的训练来获得语文解题能力的错误倾向,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走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路子。为此,笔者在原有的平时零星演讲训练的基础上决定开展系列演讲活动,具体做法是。
1.明确要求。首先结合专题向学生介绍关于演讲的知识,懂得演讲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肢体语言为手段向公众传播信息,来抒发情感、感召听众的一门艺术。内容具有思辩性,要求理论思维形象化,生活感受逻辑化,语言表达立体化,思想观念人格化。我们不是演说家,但我们可以通过演讲展示我们的个性、气质、风度、修养,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我们演讲不一定很精彩,但要努力把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清楚,声音洪亮,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清楚了解自己的观点。
2.以读促写。学生要演讲就要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然而,目前中学生阅读的现状是基本没有什么课外阅读,尤其是在现代媒体和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冲击下,静心读书课余时间或者是大量的字词、病句、成语的大量反复练习,要么是为了应试的“快餐式”的阅读,把名著肢解成为内容概要、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形象分析,根本不可能静心品味语言之隽永、情节之曲折、人物之复杂。所以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指导,要为学生提供下锅之“米”,这些“米”就是必修教材和读本中的素材和人们对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的评价。我围绕教材和读本中的专题确定了如下专题。结合”人生的境界”专题谈“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结合“时代之子”专题谈“成才的条件”;结合林觉民的《与妻书》谈“小我与大我”;结合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全祖望的《梅花岭记》谈“气节”;结合《阿Q正传》谈“精神胜利法的影响”……。结合教材如由《春江花月夜》谈“月”的意象作用,由《唐诗宋词选读》中“倚阑干”谈“阑干”意蕴,还谈“诗人在风雨中”,谈“诗词中愁的的种类和表现手法”;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比如社科院教授唐均在央视合不拢嘴笑谈农民工冻死街头;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避寒躲入垃圾箱被闷死;9岁女孩寒夜街头卖爆米花借路灯做功课;李天一打人;“最美女孩”单膝跪地当街给乞丐喂饭;我的“中国梦”等等。
3.以写促讲。学生通过阅读,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写作,学生分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讲稿,确定演讲人选,演讲选手都很重视,想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学生可以不脱稿,鼓励脱稿。学生在演讲中可谓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比如,学生张容千在记叙同学上台演讲时说:
“唰,一个矫健的身影跃上讲台,不愧是体育委员余成成,走路都能在前仰后合的同时保持平衡。他站定了,马步一扎,双手前举,手捧稿子,开始演讲。不过我很疑惑地是,他怎么结结巴巴的,本来笔直的腰杆子,不时的弯下来仔细琢磨稿子上的汉字,有点像熊猫烧香来入侵时那只邪恶的熊猫,不停地向观众鞠躬,真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4.倾听点评。在演讲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不是一味看热闹,看表面现象,而要把握演讲者讲话的要点,并把这些要点记录下来,选手演讲后及时让同学复述要点,并进行点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集中注意力,提高凝神度,同时对演讲人也是一种尊重,演讲人和听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点评基础上,演讲选手对演讲稿进行进一步修改,打印成文稿,在班级传阅,其他同学可以在文稿上修改,最后由语文课代表对一个阶段同学们的演讲稿收集整理,装订成册,成为同学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我想这些文稿也将是同学们多年后的宝贵记忆。
5.激励评价。对学生的演讲,只有同班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老师要适时点拨,加以引导。特别是每月一次的集中演讲尤为重要,我及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同学评出一二三等奖,我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学生马雪柔在周记中写道:
比赛的最后有一个小插曲,大家看着老师发着奖品,心里真有点“透心凉”啊,一阵阵的失望和后悔啊,比如我。小小的演讲会却有着大学问,收获了知识,也享受到了快乐。我们学会了如何演讲出激情,演讲出快乐。
二.系列演讲的体会
1.在演讲中学会表达。通过学生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我还不知道,竟然真的有学生从来没有站到讲台上演讲,比如学生赵帅辉在演讲以后写的体会文章这样说。
语文课将至,内心紧张的火焰仿佛被浇了油一般,寒冷的早晨显得格外燥热,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演讲比赛开始了,内心紧张的我,哆嗦地盯着自己的稿子,也不知是在准备,还是在发呆。前面同学的演讲也没听进去。“有请下一位,赵帅辉,”那一刹那,心脏仿佛被提到了噪子眼上,前进是我唯一的退路。拿起演讲稿向台上走去,还是紧张,连自己的声音都没注意到,一开口声音便从噪子眼里炸了出来,之后就更收不住了,脑子里的空白,让我多次低下头来看提纲,当读到文言文时,“系统彻底崩溃了”,多次的重复道出了内心的紧张,尴尬无语的我伸手捂住了脸。台下的寂静是在暗示我继续讲下去。一咬牙,一跺脚,我回过神来继续讲……短暂的几分钟仿佛过得相当漫长,五十多双眼睛让我喘不过气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理解在我脑海里又加深了。endprint
走下台来,回到位上,默默地看着提纲发呆,终究还是未能控制好自身的心态啊。拿起笔来在提纲的空白处记下了几笔演讲时的缺陷之处,接着继续盯着提纲……
每一次上台都是一次磨练的机会,胜败乃兵家常事,因为这点失败而丧气可不是我的性格,我要珍惜把握好每次登台的机会,那都是锻炼我们心理素质的绝好机会,如果还有机会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的失败,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一定会回来的。
2013年3月,江苏省“杏坛杯”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在我校举行,一位青年教师借用我班上课,学生积极踊跃的表现,大胆而有见地的发言给上课老师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这位上课老师获得优异成绩增加了砝码。我在旁边听课,为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暗暗高兴。
2.在演讲中展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我”,但是这些“我”都被我们的“满堂灌”淹没了,都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没了。但是这些“我”又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和空气,他们就会像顽强的小草一样从土里钻出来。而演讲系列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舞台。学生马雪柔写道:
我们班就“人怎样才有尊严”这个话题,开了一个小型的演讲比赛,颇有感慨。
前前后后大约有12位同学参加了,大方地讲出自己对于尊严的看法。各有各的特色,徐雅的慷慨激昂,赵骞的随意自如,张驰的勇于挑战……
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圆圆的演讲。她或许没有徐雅的铿锵有力,或许没有冯朝艳的委婉动听,可她所谈吐出的每个字都那么具有说服力。总之,我喜欢她的文笔,在历史和现实中收放自如的写作方法是我所钦羡的,听着她认真地分析“尊严”一词,问出“这个社会怎么了”的疑问,有种拨开了云雾,恍惚看见了人世的感觉。
3.在演讲中训练思维。言语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在系列演讲中逐步学会了沉着冷静、有条理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比如学生陈静荷在“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中”演讲中这样表达:“首先,我要自食其力,用勤奋为我的人生搭建阶梯;其次,我必须得报答我所感恩的人,也尽量不愧对我所伤害的人。再者,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人生在世,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念想的东西;最后,也是我最不能忽略的追求,保持内心的纯正,保持原有的自己。”说的条理清楚,感性与理性兼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体现在学生对世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所表现出的不同一般的见解,乃至是有创造性的观点,这正是我们所鼓励和期盼的。如学生余成成在“谈成才的条件”演讲中说:“在我看来,成才的主要条件是能忍受孤独与寂寞。不仅指环境上的清冷静寂,更是心理上、精神上的孤独,要承受无人理解的孤独,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这才是成才的大境界、大智慧。” 马艳在《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中说:“平淡、平凡、清醒、泰然,小人物也有自己的人生境界,即使比不上英雄和伟人,它仍然值得追求,值得你赞。” 赵露莹在《“小我”与“大我”》中说:“在一些情况下,让自己更有意义的活下来比白白牺牲更有价值。兼顾小我,有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也就大我,享受成功。”尽管这样的观点并不鲜见,但作为中学生能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确属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4.在演讲中学会合作。在学习中的合作不仅是相互点评,赞赏激励,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在互相激励的同时勇于接受批评,能容忍同伴的批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是不容易的。比如学生张容千在“人怎样才能获得尊严”的演讲结尾说:“男生们,你想成为高富帅吗?好好学习吧;女生们,你想超越白富美吗?好好学习吧。我的演讲很快结束了,但成为高富帅的梦想持久地在心中激荡。”关于“高富帅”和“白富美”的话题立刻引起了争议,大家认为难道只有“高富帅”和“白富美”才能获得尊严吗?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尽管在世风日下的当下,我们不能免俗,但我们要保持一份清醒,有自己的见解和担当,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只要有理想、有能力、有知识,不是“高富帅”和“白富美”同样能获得尊严。通过辩论,同学们的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
5.在演讲中培养人文情怀。人文情怀及时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对生命的同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正如罗素所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就是伟大的人文情怀。尽管我们还不能达到哲人的高度,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也许有人认为我在学生演讲中引导关注的是一些负面的事件:比如教授下笑谈农民工被冻死、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避寒躲入垃圾箱被闷死,以及李天一事件,可能不利于中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但我认为,这些事件恰恰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冷峻现实的客观认识,正确理性的对待这些事件,形成一定的批判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如果一味歌功颂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最后会欢乐至死。正如专栏作家潘采夫在《虚拟采访鲁迅先生》一文中所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当然已和当下中国大有不同,但先生的批点并不过时,反而愈加入骨,刺痛我们的神经。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有些东西变化了,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但有些东西并没有变,有一以贯之的根脉在里面,鲁迅给提炼出来,并经受住了时间的磨洗;二、鲁迅最为人称道的,是批判国民性,而国民性这个东西,是祖先赐给我们的礼物,想拒收或转送,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在当下的中国,我们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努力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胸怀天下的情怀。
笔者在学生中开展系列演讲活动已经近两年的时间,尽管在演讲的系统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演讲和“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希望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上做出不断地尝试,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