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价值探析

2014-05-26 08:29旷欢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铜鼓壮族城市化

摘要:城市化是当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不同城市规模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城市结构的改变使传统城市文化价值发生偏离,本文通过城市化发展中地域文化逐渐缺失的现状,诠释了地域文化的认知和在城市化建设中的意义,以壮族文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建设中的实际运用为例,认识到地域文化在文化产业价值和文化情感认同价值,重新发现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地域特色,更好地适应快速度的城市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建设;壮族文化0引言

文化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生活总结中特有的心灵感悟,并也在社会发展中延续积累,城市化进程中科技信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文化经济一体化,也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独立,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越显模糊。因此,发掘地域文化的价值是城市化经常下城市建设规划常探讨的话题,地域文化在城市中有何价值、文化资源何以发展,正是现代城市建设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地域文化的认知

地域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思维活动而形成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行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习俗性文化认知体现,对于地域文化的共识是在社会行为、历史文化环境、集体个体和民族意识融合下形成的,现代社会的地域文化首先是照搬易于接受的文化元素,其次是个体文化转化为集体文化相对认可的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是随城市地域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同时也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一定历史条件、社会政治背景下,人们对文化认知都有着特定的习惯性,相对于其他外来文化,地域文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耗损,反而在合理保护利用的前提下能够文化再生增值,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另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氧化剂,通过地域文化能够保证和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品质,正确引导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地域文化的产业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是地域特有的文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符号化之后,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本土文化符号进行复制从而转化为经济产业和民族文化荣誉。从生活实践、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战略来看,文化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对文化符号进行再生,使文化增值并以资本的形式不断积累,文化符号通过产业转化后意义也得到放大,再通过文化间传播和生成实现消费,这一点在日本、北欧等国家的产品、建筑、空间设计上能够发现。城市的发展更应该注重文化的生命力,地域文化新的观念、新的形式也随之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在于物质上的价值,更偏重与地域特色所带来的文化联想价值,这种趋势也成为地域文化挖掘的动机,无形的文化资本通过文化流通传播来产生经济价值,地域文化产业和城市化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两者有机结合,是城市管理将地域文化作为资本形式引入城市化建设的创新尝试,进一步说,地域文化产的创造也从根本上解決了城市发展经济效益扩展导致城市文化缺乏、背离的问题。

3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

文化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类共生的,是融合理论、实践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寄托和愉悦的情感,地域文化模式构造了人们对一切主观能动活动的文化需求,城市的发展建设没有扎实的文化作为基础是没有城市精神和灵魂的,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符号、特色、象征,城市化建设中应不多挖掘地域文化中鲜活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文化精神融入城市建设中去,注重城市的本土化、个性化,掌握市民文化情感需求的心理特征,结合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实际结合运用。随着信息化文化的快速传播,文化的差异性也开始缩小,非地域的异质文化也逐渐出现,因此,在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所表达出来的主体文化意识更能够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

4地域文化价值的实例运用分析

4.1壮族山歌文化价值的体现

山歌具有原生态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性,是壮族文化中最显著的标志,最初由于长期没有民族文字,壮人为了便于记忆掌握生活惯例和与人简单思想感情交流,而利用易于掌握的歌唱形式来实现,其中壮乡人民的生产知识、理想追求、道德规范、情感交流,以及重要的仪式节日都是以唱歌来表达,因此,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壮族人生观和美学观,产生了壮乡山歌文化。在桂林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不少文化产业是以壮族山歌文化为旅游资源,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就是将壮族的山歌形式打造成现代的山水舞台剧,另外,在许多旅游景区内也设有壮族对歌台,有壮乡歌舞的演出,这种山歌文化形式歌舞剧的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壮乡人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如今,山歌不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而是成为壮族人民传承本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形成了具有传播和吸引功能的经济文化产业链。

4.2壮族铜鼓元素价值的体现

铜鼓文化始于 2600 多年前,其中融入了壮族的万物分公母、三元宇宙观的哲学思想,铜鼓是壮族文化记忆的载体,作为壮族的族群信物一直延续至今。壮族铜鼓的基本造型为圆墩状,鼓面、鼓胸、鼓腰各鼓足也均为圆形,鼓体的圆形内有饰有图腾图案和纹样,给人丰满、柔和、大气之感,铜鼓的造型特征由功能和壮族地域的传统审美心理所决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载体便是城市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也传达着这个城市乃至地区的精神文化面貌,广西民族博物馆则是将壮族铜鼓的独特造型用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主体为巨大的铜鼓造型,另外两面小的铜鼓左右呼应,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也大量的运用到了铜鼓中鱼纹、钱纹、和动物图腾的作为壁面装饰,这种壮族铜鼓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建筑语言的表达,充分的彰显了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使参观者了解到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也共鸣了壮族同胞的民族审美自豪感。壮族的铜鼓文化随着城市变迁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这种民族文化情感衍生出该地域建设中最核心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发展模式。

图1广西民族博物馆图2壮乡铜鼓5结语

无论城市如何更新发展,城市外观如何日渐趋同,但地域之间永远存在着文化差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应该重视城市内部的地域文化,以环境、习俗、民族、艺术的不同元素挖掘出自己城市的文化符号。城市中的物质条件随着外界因素是可变、可发展的,而地域文化的价值是持久、延续的,城市的生命力需要强大的地域文化作为支撑,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根基。参考文献:

[1] 刘合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3] 梁庭望.壮族风俗志[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作者简介:旷欢(1989—),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铜鼓壮族城市化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