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有效性教学的着力点

2014-05-26 07:02王洪奎
关键词:茸毛红果亲本

王洪奎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考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在教学上也相应发生转变,出现了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对问题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情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知识的获得性过程和对理论规律理解的学习情境,从而导致知识、概念与社会的真实问题脱节,这是阻碍学生深入学习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创设知识规律与具体实验相结合的情境(具体见表1),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通过理论与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地对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光合作用理论的理解,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 重比较,开启学生的思维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中,有许多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为了克服疑难纠正错误认识,应当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开启思维,可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光合作用曲线图,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笔者采取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列举如下:请指出表2中的光合速率曲线是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曲线的理由,体会两者主要不同点;另外注意区分语言表达的不同,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例如植物吸收CO2量和植物固定CO2量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量,前者属于净光合速率,后者则属于总光合速率。

表2

三、找问题,锁定学生的盲点

在学生利用有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理解偏差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学生自己能找出错误原因的习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订正,以锻炼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但对学生找不出错误原因的习题,即学生出现的盲点,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纠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教学的“亮点”,巧妙追问,恰当地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生成,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深入开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1 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D)对无茸毛(d)是显性,红果(H)对黄果(h)是显性。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该性状显性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假设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若将有茸毛红果与有茸毛黄果杂交,子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让F1个体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为 。

在计算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时,学生的普遍解法是:在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 = F1植株的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 +F1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因F1植株的基因型DdHh在F1所占的比例是2/3,故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1/2×2/3=1/3,而实际结果是3/10。为什么上述解法错误,学生往往不明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公式中概率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以上解法在后代都存活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在后代有死亡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考虑;引导学生利用基因分离规律的方法去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很快就有学生解出了答案,如表3所示。

表3

四、悟规律,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生机与乐趣,没有智慧的挑战,没有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那将是一堂师生相互折磨的课。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对课堂进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究,带着疑惑的心理去思考。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源头上强化知识与智力的联系,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利用课本的经典实验,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该研究方法的规律。体会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方法,见表4。

表4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利用该方法,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自由组合规律,体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据提出的问题又如何做出假设?据假设又如何进行演绎推理以及验证的?据实验出现的实验数据是如何通过分析而得出结论的?这样学生就能体会该研究方法的巧妙之处。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基本方法的训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例2(2011年安徽高考试题)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达)。

对于本题第二问,题干所给的亲本较多,如何选择亲本?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去思考,将各种亲本组合的后代一一表示出来,不仅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严谨的习惯,见表5。从中不难找出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有:GGZTW×ggZtZt和 GGZTW×GgZtZt。

表5

(注:表中加黑子代表现型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思维方法的训练,改变了学生不能正确思考、思路混乱以及半途而废的现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思维的习惯。学生也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迸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endprint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考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在教学上也相应发生转变,出现了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对问题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情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知识的获得性过程和对理论规律理解的学习情境,从而导致知识、概念与社会的真实问题脱节,这是阻碍学生深入学习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创设知识规律与具体实验相结合的情境(具体见表1),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通过理论与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地对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光合作用理论的理解,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 重比较,开启学生的思维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中,有许多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为了克服疑难纠正错误认识,应当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开启思维,可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光合作用曲线图,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笔者采取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列举如下:请指出表2中的光合速率曲线是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曲线的理由,体会两者主要不同点;另外注意区分语言表达的不同,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例如植物吸收CO2量和植物固定CO2量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量,前者属于净光合速率,后者则属于总光合速率。

表2

三、找问题,锁定学生的盲点

在学生利用有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理解偏差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学生自己能找出错误原因的习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订正,以锻炼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但对学生找不出错误原因的习题,即学生出现的盲点,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纠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教学的“亮点”,巧妙追问,恰当地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生成,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深入开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1 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D)对无茸毛(d)是显性,红果(H)对黄果(h)是显性。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该性状显性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假设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若将有茸毛红果与有茸毛黄果杂交,子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让F1个体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为 。

在计算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时,学生的普遍解法是:在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 = F1植株的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 +F1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因F1植株的基因型DdHh在F1所占的比例是2/3,故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1/2×2/3=1/3,而实际结果是3/10。为什么上述解法错误,学生往往不明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公式中概率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以上解法在后代都存活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在后代有死亡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考虑;引导学生利用基因分离规律的方法去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很快就有学生解出了答案,如表3所示。

表3

四、悟规律,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生机与乐趣,没有智慧的挑战,没有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那将是一堂师生相互折磨的课。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对课堂进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究,带着疑惑的心理去思考。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源头上强化知识与智力的联系,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利用课本的经典实验,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该研究方法的规律。体会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方法,见表4。

表4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利用该方法,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自由组合规律,体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据提出的问题又如何做出假设?据假设又如何进行演绎推理以及验证的?据实验出现的实验数据是如何通过分析而得出结论的?这样学生就能体会该研究方法的巧妙之处。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基本方法的训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例2(2011年安徽高考试题)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达)。

对于本题第二问,题干所给的亲本较多,如何选择亲本?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去思考,将各种亲本组合的后代一一表示出来,不仅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严谨的习惯,见表5。从中不难找出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有:GGZTW×ggZtZt和 GGZTW×GgZtZt。

表5

(注:表中加黑子代表现型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思维方法的训练,改变了学生不能正确思考、思路混乱以及半途而废的现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思维的习惯。学生也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迸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endprint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高考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在教学上也相应发生转变,出现了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对问题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问题解决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情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知识的获得性过程和对理论规律理解的学习情境,从而导致知识、概念与社会的真实问题脱节,这是阻碍学生深入学习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时,笔者创设知识规律与具体实验相结合的情境(具体见表1),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通过理论与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地对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光合作用理论的理解,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 重比较,开启学生的思维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中,有许多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为了克服疑难纠正错误认识,应当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开启思维,可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光合作用曲线图,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笔者采取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列举如下:请指出表2中的光合速率曲线是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曲线的理由,体会两者主要不同点;另外注意区分语言表达的不同,判断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例如植物吸收CO2量和植物固定CO2量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量,前者属于净光合速率,后者则属于总光合速率。

表2

三、找问题,锁定学生的盲点

在学生利用有关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理解偏差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学生自己能找出错误原因的习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订正,以锻炼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但对学生找不出错误原因的习题,即学生出现的盲点,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纠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教学的“亮点”,巧妙追问,恰当地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生成,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深入开展,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1 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D)对无茸毛(d)是显性,红果(H)对黄果(h)是显性。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该性状显性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假设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若将有茸毛红果与有茸毛黄果杂交,子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让F1个体自交产生F2,则理论上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为 。

在计算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时,学生的普遍解法是:在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 = F1植株的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 +F1基因型ddHh自交后代有茸毛红果出现的概率×该亲本基因型的概率,因F1植株的基因型DdHh在F1所占的比例是2/3,故F2植株中有茸毛红果所占比例=1/2×2/3=1/3,而实际结果是3/10。为什么上述解法错误,学生往往不明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公式中概率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了以上解法在后代都存活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在后代有死亡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考虑;引导学生利用基因分离规律的方法去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很快就有学生解出了答案,如表3所示。

表3

四、悟规律,让学生享受快乐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生机与乐趣,没有智慧的挑战,没有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那将是一堂师生相互折磨的课。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对课堂进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究,带着疑惑的心理去思考。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源头上强化知识与智力的联系,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利用课本的经典实验,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该研究方法的规律。体会孟德尔对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方法,见表4。

表4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利用该方法,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自由组合规律,体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据提出的问题又如何做出假设?据假设又如何进行演绎推理以及验证的?据实验出现的实验数据是如何通过分析而得出结论的?这样学生就能体会该研究方法的巧妙之处。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基本方法的训练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例2(2011年安徽高考试题)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达)。

对于本题第二问,题干所给的亲本较多,如何选择亲本?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去思考,将各种亲本组合的后代一一表示出来,不仅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严谨的习惯,见表5。从中不难找出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有:GGZTW×ggZtZt和 GGZTW×GgZtZt。

表5

(注:表中加黑子代表现型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思维方法的训练,改变了学生不能正确思考、思路混乱以及半途而废的现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严谨思维的习惯。学生也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迸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茸毛红果亲本
红果果紫果果
小刺猬送红果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亲本保护对策研究
超级大的蒲公英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茶树茸毛的研究进展
吹茸毛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