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共生——青海省海南州藏文化产业创意园规划

2014-05-26 13:22YangMeiZhangMin王云才WangYuncai
住宅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安多广场园区

■ 杨 眉 Yang Mei 张 敏 Zhang Min王云才 Wang Yuncai

0 前言

青海省海南州属于藏民族安多地区,安多与卫藏、康巴共同构成我国三大藏族聚居地,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城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1]然而,现代化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特色危机。身处内陆腹地的青海安多地区终将面对这场挑战。现代化语境之下,如何让各民族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还能保持住城市特色,是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城市建设者需要的答案。藏文化产业创意园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中心位置,恰卜恰镇为州、县、镇三级政府所在地。基地西临南大街,北接贵德西路,南临拉西瓦路,北靠文博路。南北长308m,东西长218m,总面积7.2hm2。创意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紧扣安多地区地域文化特点,并对传统设计方法进行调适与创新(图1)。本案研究多民族地区公共建筑综合体的规划方法与理念,探索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形式[2],旨在创造能与传统融合与共生的新景象。

1 区域位置

共和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青海湖以南,黄河以北,为海南州州府所在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5°46′~37°10′,东经98°54′~101°22′。全县东西长221.5 km,南北宽155.4 km,总面积17 252.27km2,其中陆地面积14 640.73 km2,占总面积的84.86%。本案位于共和县城所在地恰卜恰镇,北距省会西宁市144 km,东北距湟源县城93 km,西南距兴海县城130 km,东南距贵南县城157 km。共和县地处青南交通要冲,青藏、青康两条公路分别从县境北部、南部穿越,通往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海拔高,气压低,降水量小。

图1 总平面图

2 基地现状

基地现状为当地居民活动休闲的场地。场地北侧为法院及商铺、民居,现状建筑比较凌乱,规划统一拆除新建。

3 项目定位

结合地形地貌以及区域特点,将藏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园建成展示、保护和促进藏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平台。园区建设和经营要兼顾藏民族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使园区既成为当地民众集会、休闲及举行民族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成为外来游客旅游的热点。既成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地标建筑,又成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城市名片(图2 )。

图3 功能分区图

4 规划理念

创意园建筑总体建筑布局由藏传佛教的“坛城”演化而来,依地形布局,西南低,东北高,迂回错落。“坛城”是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符号,是指佛的宫殿,由外到内以圆形和正方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园区西南角为主入口区,东北角为至高点,由西南向东北,逐级升高,其对角线布局恰如“坛城”之四分之一切面。文化广场中央的大莲花喷泉与四周形如巍峨雪山的采光井一起构成“内圆外方”的藏民族“坛城”平面布局。这种布局也映射出汉民族“天圆地方”的儒家理念,象征藏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5 平面布局

园区规划文化广场区、文化演艺区、文化产业区、商务办公区、酒店公寓区五个功能分区(图3)。总建筑面积8.635万m2,容积率:1.18,建筑密度:64%。

5.1 文化广场区

文化广场区是整个创意园区的主体,包括园区主入口、藏文化广场、广场一层商业区以及特色步行商业街区等几部分。园区主入口设置在园区西南角南大街与拉西瓦街交汇处,入口处两侧为大面积绿地,高低起伏,绿草如茵。绿地后是36级台阶,市民与游客拾阶而上,可直达二层藏文化广场和演艺广场。台阶东侧墙面设置描述藏民族风俗及海南州名胜景观的浮雕。园区入口处视野开阔,大体量台阶的设置如步步高升,而两侧绿地象征大草原,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在这里有机融合。广场东侧设置转经筒长廊,为藏民进行民族活动仪式提供空间。该区域还设有小型商业街,业态以民族风味特色小吃及旅游纪念品销售为主。

藏文化广场面积30 690m2,可供游人娱乐、休息及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广场中心部位为莲花形喷泉,寓意吉祥安康。喷泉下为钢化玻璃,为底层商业区采光之用。莲花四周有四个边长12m的大型雪山造型采光井,可为广场一层商业提供采光,布局对称和谐。空地处根据游人步行路线设置供游客休息的休闲椅及各种全民健身运动器材。广场一层商业区面积30 690m2,商业空间沿采光井与莲花喷泉区域环形设置,业态为民族特色商业。

步行商业街区设置在园区的西侧,紧临南大街,层高为1层。商业以销售藏区土特产及民族风味小吃等有特色的服务业态为主,由此处可直接进入广场一层商业区。

在规划中综合考虑防火问题,在广场一层划分6个防火分区,形成三条疏散主通道。沿街酒店及写字楼设置8m以上的消防通道。在沿街商铺设立独立卫生间,在文化广场设置公共卫生间。

5.2 文化演艺区

文化演艺广场占地5 100m2,位于广场北侧。主体为广场2层平台,局部3层。2层及3层平台上均设有雪山造型采光井。平台下部为特色商业,平台上部可在节日及大型活动期间进行民族传统节目的演出。

5.3 文化产业区

文化产业区设置在园区东侧,紧临东侧规划路博文路。建筑整体呈南低北高态势,错落有致,互相连通。各建筑单体运用藏民族建筑“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再通过台阶和走廊贯通。走廊与平台组合成的游客路线在建筑立面形成高低错落,迂回曲折的藏民族建筑“之”字形造型。在走廊与平台两侧开阔处沿上升路线设置转经筒。游客可自南向北沿走廊游览观赏,通过以唐卡为主的手工业艺术品制作中心、藏饰品工艺加工中心、精英俱乐部、藏文化展示中心、安多服饰展示表演、餐吧、酒吧等特色区域之后,可到达东侧6号楼顶层制高点,从制高点俯瞰广场及园区全貌。

5.4 商务办公区

商务办公区位于园区东部居中位置3号楼,与文化产业区相连,建筑主体为一座5层现代智能写字楼,建筑面积4 920m2,主要为周边的旅游等行业提供办公服务。

图4 交通系统分析图

5.5 酒店公寓区

酒店公寓区位于园区北部,沿园区北侧贵德东路布置,包括一座功能齐全的四星级酒店和一座现代化酒店式公寓。其中酒店部分建筑面积12 360m2,包含有精品商场、综合餐厅、会议厅、客房等功能。精品商场包含有高档旅游产品、藏式古玩商场;综合餐厅包含西餐厅、中餐厅、清真餐厅、藏餐厅;会议厅包含海南厅、海西厅、海北厅、海东厅,大会议厅命名为“四海一家”。酒店主楼客房以豪华套房为主,裙楼部分为标准间客房。在酒店周围设置大型洗浴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2500m2。酒店式公寓建筑面积4 710m2,其主力户型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配置,建筑面积为68m2以下,可租可售。

6 交通流线设计

园区交通流线设计遵循“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并对节日期间人流的疏散问题重点考虑。2层藏文化广场中,除了在西南侧设置主入口外,在西北、东北侧均设有单独出口,以利于人员疏散。同时可通过廊桥分别与酒店公寓区和文化产业区相连(图4)。

在酒店公寓区、文化产业区及商务办公区均设有独立的临街停车位,车辆不得进入广场。写字楼办公及酒店入住人员车辆不会与广场旅游车辆发生冲突。在园区南侧,广场一层设置可容纳50个车位的停车场一个,以解决进入广场市民及游客的停车需求。

除了园区外围市政干道的环形道路外,对于进入文化广场区购物的市民及游客,规划有“三横三纵”六条步行交通流线。南北方向“三横”路线分别为广场东侧商业通道、广场一层商业中心通道以及广场西侧商业步行街通道。西侧商业步行街禁止车辆进入,人流可由南大街入口处直接进入商业街,并通过入口进入广场一层商场,以及通过广场西北角台阶进入藏文化广场。东西“三纵”分别为酒店公寓区与文化广场中间通道以及广场一层商业中南北两条步行通道。游客可经酒店公寓区与文化广场间隔通道直接进入广场一层商场,或通过楼梯上到藏文化广场。酒店设置有内部电梯,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东侧文化产业区人流可通过建筑内部相互贯通的楼梯及走廊,进行参观及购物活动,也可通过二层设在广场东侧的两个廊桥直接进入藏文化广场观赏游玩。

在广场主入口处设置一条残疾人坡道,在人行道旁设置盲道。

7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规划在整个园区形成入口景观区、地域文化广场区以及民族风貌建筑区3个景观区域。入口景观区通过大面积绿化及台阶、墙面文化浮雕形成一个大的景观节点。入口两侧大块绿化景观都做成天然草原的形式,高低起伏,并有小径进入,可供市民及游人进入游玩,以增加亲民性。地域文化广场区通过在采光井处点缀少量绿化,与广场中心的莲花造型喷泉形成一个相互呼应、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节点,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莲花造型喷泉可做成音乐喷泉,每天在固定时间开放,以供市民和游人欣赏。藏文化广场区域可在节日期间单独设置盆栽造型,增加节日气氛,丰富园区景观。在夏季及旅游旺季,可设置藏式帐篷和遮阳伞,供游人休息(图5)。

图5 景观系统分析图

图6 创意园主体

8 建筑设计意向

藏族建筑的风格,既多源又多元,它促进了民族性和地方化、宗教性和世俗化的历史嬗变(图6、7)。[3]从民族文化的渊源来看,安多区域文化是一种融生文化[4],而安多地区的建筑也是一种融生建筑。除了以藏文化为主体,这里同时还并存着伊斯兰、突厥、汉、蒙古等多重文化形态。多元民族建筑文化为建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应从传统建筑格局中汲取灵感,以藏式建筑特点为基本风格,以宗教文化元素为基础,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强调要在寻找传统、保护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应当今时代要求的新风格,塑造新的形式。

图7 南九路街景

9 景观意向

整体景观意向为民族风格,在各个节点上体现藏民族安多地域特色,浮雕、小品、灯光、种植、栏杆、座椅等细节设计可以从多元民族建筑文化中提取元素。例如通过对藏文化酥油灯造型特点的提炼,将其应用于广场的路灯和景观灯的设计。

10 结语

安多文化最大的特质表现为“多民族性”,民族的“多流源性”和“多种文化形态、多种文化模式”的并存与互动。”[5]而这种特质也极大的影响着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的发展。藏文化产业创意园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对地域深层次内涵的理性传承,努力建成展示、保护和促进藏民族安多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平台。而与时代、与变化的世界相适应,与人的认知科学与新场所精神相同步,是每一位规划师应持有的创作态度。[6]

[1]董海安.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及其载体[J].青海社会科学,2009(6):165-168.

[2]王洪艳.地域建筑创作与建筑形式[J].华中建筑,2008,6(26):12-14.

[3]刘明国.追本溯源:谈地域建筑的内涵与本质[J].规划师, 2010,7(26):92-95.

[4]贾伟,李臣玲,王淑婕.试论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56-60.

[5]肖晓明,李振国,邵东等.青海:神圣三江源[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6]刘谞,杨钊.变异的地域建筑[J].建筑学报,2004(1):64-65.

猜你喜欢
安多广场园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在广场上玩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安多强巴大师与藏族艺术研究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场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