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毅,张跃辉 ,雷 金
(个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个旧 661000)
● 调查研究 ●
个旧市居民死因状况调查分析
普 毅,张跃辉 ,雷 金
(个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个旧 661000)
[目的]通过对居民人口构成分析和死因回顾性调查,评价居民死因状况,探讨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个旧市2004-2005年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居民死因状况。[结果]个旧市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19%。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1.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7.64岁,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期望寿命
居民死亡率和居民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居民期望寿命分析,探讨影响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1.1 观察对象
以个旧市2004-2005年户籍人口为观察对象。
1.2 研究方法
对居民进行人口构成和回顾性死因调查,以居民人口构成情况、总死亡率和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等综合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居民死因状况[1,2]。
1.2.1 人口构成及死亡资料
死亡资料由个旧市公安局所属各派出所、各医疗机构及殡葬处所提供的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互为补充,确定死亡者名单及死亡原因。人口构成及出生资料由公安、统计、计划生育等部门提供。
1.2.2 死因分类及死因判断标准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编码分类及统计[3]。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用PEM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2004年全国人口构成作为标化率计算标准。
2.1 个旧市居民人口构成情况:
2004、2005年个旧市居民的老少比显著高于全国[4,5],性别比例低于全国,见表1。个旧市居民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同期水平[4,5],见表2。
2.2 个旧市居民死亡率
2004、2005年个旧市居民总死亡率分别为6.01‰和6.04‰,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同期水平,见表2。
2.3 个旧市居民死因构成模式
2.3.1 个旧市居民单病种死亡专率、死因构成及顺位
2004-2005年个旧市居民前十位单病种死因位次为:脑溢血中风、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冠心病、意外中毒、肺炎、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高血压性心脏病、肝脏疾病、意外跌落,前十位死因占居民死亡总数的59.13%,见表3。
表1 个旧市居民人口系数、性别比例和老少比
表2 个旧市居民总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省、全国比较
表3 2004-2005年个旧市居民单病种前十位死因死亡专率、死因构成及顺位
2.3.2 死因前十类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与全国部分市县比较
个旧市居民前十类疾病死因位次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类死因占男性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类死因占女性死亡总数的88.19%[4,5]。见表4、表5。
2.4 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及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
主要疾病
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71.33岁,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5.64岁和0.33岁。女性期望寿命77.64岁,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9.07岁和3.64岁[4,5],见表6。
影响个旧市居民期望寿命最大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4类疾病,见表7。
2.5 个旧市居民死亡率变化趋势
个旧市全程参与了全国三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2005年),调查发现,个旧市居民总死亡率、标化率均显著低于1975年和1992年,死亡率逐年平均递减速度为5.53/10万,见表8。
表4 个旧市男性居民前十类疾病死亡率、死因构成与全国部分市(县)比较
表5 个旧市女性居民前十类疾病死亡率、死因构成与全国部分市(县)比较
表6 个旧市2005年居民期望寿命与全省、全国比较
表7 个旧市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损失量
表8 个旧市1973-2005年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3.1 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
此次调查发现,个旧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已高达8.21%,按维也纳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
3.2 个旧市居民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个旧市居民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实施了国家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以及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业人口夫妇及其独生子女给予“奖、优、免、补”的奖励和优待。其二可能由于个旧是老工业城市,环境污染因素导致低生育水平因素的存在不能排除,这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论证。其三是由于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市场持续低迷,个旧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本较高带来的生活成本高,致部分育龄期居民难以承受生育孩子所要支付的生活抚育费用和教育费用。较高的的低出生率势必导致个旧城镇人口减少,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因此,在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下,个旧市应尽快出台鼓励独生子女生育二孩政策,以保持本地区的人口结构合理。
3.3 个旧市居民总死亡率低
居民总死亡率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04-2005年个旧市居民总死亡率分别为6.01‰和6.04‰,显著低于同期全省(6.60‰、6.75‰)和全国(6.42‰、6.51‰)死亡率水平。个旧市曾参与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调查数据显示,1975-2005年的30年间,居民总死亡率,以年平均递减5.53/10万的速度下降,表明个旧市居民健康状况在持续改善和提高。
3.4 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于全省和全国
居民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通过调查,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71.33岁,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5.64岁和0.33岁;女性期望寿命77.64岁,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9.07岁和3.64岁[6]。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3.5 前十位死因排列顺位与全国相比存在差异
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显示[6],全国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36.64/10万)、恶性肿瘤(135.88/10万)、呼吸系统疾病(96.28/10万)、心脏病(90.23/10万)、损伤和中毒(61.51/10万);个旧市前五位死因则为脑血管疾病(196.68/10万)、恶性肿瘤(92.65/10万)、呼吸系统疾病(83.93/10万)、损伤和中毒(77.12/10万)、传染病(31.57/10万)。与全国相比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而传染病与全国相比,从第七位上升为第五位。结果提示,个旧市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从该地区来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个旧市居民的死因模式有了明显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与第一次、第二次全国死因调查比较[7],个旧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由第4位升为第2位,损伤和中毒死因由第6位升为第4位,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死因由第9位升为第7位。传染病死因由第3位降为第5位,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由第2位降为第3位,消化系统疾病死因由第5位降为第6位,新生儿疾病死因由第7位降为第9位,围生期疾病死因由第11位降为第14位。尽管如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传染病仍是个旧市今后的防治重点。
3.6 慢性疾病已成为个旧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
引起个旧市居民死亡单病种疾病前十位是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冠心病、意外中毒、肺炎、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高血压性心脏病、肝脏疾病、意外跌落等疾病。其中第一位是脑血管病(196.68/10万),发病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36.64/10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预防该病的前提,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是预防的关键;第二位是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与吸烟和大气质量等因素有关,控烟及减少大气污染是该病的防治重点;肺癌位列死因第三,主要来自坑下作业者,因此防治矿工肺癌也是个旧重点防治任务之一。此外,除改善环境状况,减少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外,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多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S].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ICD-10编码手册[S].2006.
[3] 曹卫华,李馨宇.199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4,2(2):6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资料提要[S].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6] 陈 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7] 覃绍莹,闵向东,白 雪,等.个旧市1990-1992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云南省预防医学杂志,1998(特刊):29.
(本文编辑:谢碧钰)
R195.3
A
1003-2800(2014)06-0406-04
2014-05-06
普 毅(1961-),女,云南个旧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