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云,钱 犁,杨晏斌,李继红,秦茂华,瞿 军,李彦谕
(1.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市卫生局,云南 昆明 650500)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实施及体会
黄海云1,钱 犁1,杨晏斌1,李继红1,秦茂华1,瞿 军2,李彦谕1
(1.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市卫生局,云南 昆明 650500)
介绍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有利于发挥各学科优势,学科互补、相互渗透,能更好的建设和管理医学技术中心,其经验可供医疗机构尤其妇幼保健机构借鉴。
医学技术中心;多学科;疾病筛查中心;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
医学技术中心指依托并设立在医疗机构内,冠以行政区域名称为识别名,以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突出诊疗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非独立法人机构。医学技术中心的成功建设,能够带动相关学科发展,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知名度。
目前医学技术中心的建设,多依靠单一学科完成。但实际工作中,当单一学科优势不够明显、缺乏领军人物、诊疗技术的实施涉及其它交叉或相关学科时,其创建的技术中心难以达到建设目标要求。因此,本研究对建设期内的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昆明儿童眼病筛查中心、昆明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进行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模式探讨,让各相关学科参与到中心建设中,参与科室实施中心化管理,中心负责人全面负责中心工作,发挥各科室优势,协同共建医学技术中心[1]。现将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介绍,见图1。
医学技术中心建立以院领导或支撑学科负责人为技术中心负责人,主管技术中心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管理,以诊疗技术依托的学科为技术中心主要支撑学科,相关学科参与到中心建设中,参与学科实施中心化管理,发挥各科室优势,协同共建技术中心的管理体系。
图1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管理体系
3.1 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是依托遗传实验室建立。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规定[2],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应当开展以下工作:①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或者听力筛查阳性病例确诊、治疗;②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转诊情况;③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和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④承担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和反馈工作。实际工作中,由于受限于科室的性质,除工作要求中的实验室检测外,其余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致使中心基础设施及专业设备配置投入使用不佳,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明显受限。
实施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建设后,以主管院领导为中心负责人,支撑学科为遗传实验室,参与建设的相关学科为基层指导科、儿保科、儿科、产科、耳鼻喉科。遗传实验室主要承担代谢性疾病检测工作,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要求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项目筛查,负责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科利用医院已拥有的县、乡、村三级网络,督导协调辖区内助产机构,支持遗传实验室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落实,保证本地区检测率。儿保科、儿科负责对阳性病例确诊、治疗、随访。产科负责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血片采集及送检。耳鼻喉科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的听力筛查、阳性病例确诊、治疗。科教科作为技术中心建设管理部门,全面督导、统筹、协调各学科参与中心建设,安排人才培养,各参与学科有具体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经过3年多学科共建,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取得了明显成绩。
建立健全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了辖区内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构建了以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为龙头,妇幼保健中心为筛查管理,助产机构为基础的筛查体系。完成了中心技术人员和基层单位人员的培训,提高了血片采集合格率,理顺了血片快速运送流程,通过新筛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提高了辖区内筛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及时快速报告数据的能力,规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管理、可疑阳性患儿追踪的流程,培养了高素质、懂业务的筛查队伍,推进了新筛工作的顺利开展,被云南省卫生厅批准为省级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分中心。
3.2 昆明儿童眼病筛查中心
昆明儿童眼病筛查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开展儿童眼病筛查,推广儿童眼病筛查技术,规范儿童眼病的筛查方法、筛查流程、筛查标准,主要工作为群体性儿童眼病筛查、眼病治疗和屈光不正矫治等,减少儿童眼病的致盲、致残率,贯彻我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国策。
由于医院眼科拥有学科领军人物,具备较好的团队打造意识,在儿童眼病筛查中心建设中,以眼科为支撑学科,眼科主任为中心负责人,技术中心主管部门科教科联合医务科对儿童眼病筛查技术实施中涉及的相关学科进行协调管理,涉及学科有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基层指导科。由于产科历年分娩量均位居昆明地区首位,产科、新生儿科的参与保证了院内新生儿眼病筛查工作的完成,多学科共建以来,院内新生儿眼病筛查达到1万余人次。超声科对涉及眼病筛查的头颅超声工作给予了有力保证。基层指导科提供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支持。
中心成立以来,各项建设指标取得显著成绩。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儿童眼病筛查实用技能的规范培训,使儿童眼病筛查适宜技术得以推广。研究探索了儿童眼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让各年龄段孩子都能接受外眼、屈光间质、屈光状态、弱视及斜视的检查,对其视觉功能发育的正常与否做出快速、客观的初步评估,提高了儿童眼病筛查的有效性和工作质量。开展低龄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眼病筛查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为隐匿性的儿童眼病提供最佳的治疗时机,从源头上减少视觉残疾人员的发生。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地县级儿童眼保健服务机构,发展专业的儿童眼病筛查服务,及时为当地筛查异常的儿童进行复查、诊断、眼病矫治、视觉功能康复,为妇幼系统开展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儿童眼保健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3.3 昆明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
妇科作为昆明市一级重点学科,下设妇科腔镜、普妇、计划生育、妇科门诊等科室,涵盖妇科内窥镜、妇科肿瘤、宫颈疾病、妇科内分沁、计划生育等专业。由于腔镜手术在昆明地区所处的领先位置,昆明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成为昆明市卫生局最先批准建设的技术中心之一,第一轮三年建设周期完成后以优异成绩进入第二轮建设周期。其依托科室一直为妇科腔镜科,腔镜科主任为中心负责人,因人员构成、床位限制等因素,中心建设遭遇瓶颈。在多学科共建思路下,从腔镜科调整出一名腔镜手术带头人到普妇科,带动并完成人员培养后,使普妇科也能完成妇科腔镜手术,成为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的相关科室。中心进行多科室纳入建设后,加快了人才成长步伐和中心建设规模,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腔镜手术量在昆明地区占有相当份额,在市级医院中唯一能够实施四级腔镜手术,腔镜手术种类几乎覆盖妇科常见手术病种,让更多的妇科疾病患者享受到了微创手术的益处。开展了注水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检查术、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阴式剖宫产疤痕妊娠组织切除术、阴式剖宫产疤痕憩室修补术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拓宽了微创手术覆盖的病种和手术方法,形成中心独有的技术优势及特色。中心还外派医护人员到美国大巴尔地摩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附属肿瘤医院、华西二院、浙江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等进行妇科微创手术及护理的专题进修学习,完成自身人才梯队建设的同时,培养了诸多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各地的进修医生,促进了妇科腔镜学科的发展。
3.4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评价指标对比
实施多学科共建前后对比分析,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近3年业务量逐年增长21.87%、29.46%、223.91%,与共建前2010年比较,分别增长21.87%、57.76%、410.99%。昆明儿童眼病筛查中心实施多学科共建后业务量逐年增长107.55%、40.59%、25.78%,与共建前2010年比较,分别增长107.55%、191.79%、267.03%;昆明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实施多学科共建后业务量逐年增长30.59%、14.57%,与共建前2011年比较,分别增长30.59%、49.62%,共建前两年增长为1.05%,见表1。
表1 多学科共建技术中心前后评价指标对比
4.1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创建依据
既往研究中曾有将临床科室所设各小型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成立规模较大的科研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的研究[3]。云南省卫生厅颁布的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管理暂行办法云卫科教发[2004]1号第七条:省卫生厅鼓励建立交叉学科,多学科跨单位跨区域联合,组成内设研究机构,并建立竞争机制。本研究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平台,在国内率先对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或内设研究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有益尝试,提出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模式的管理理论,建立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模式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医院获得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建设期内的昆明市医疗卫生单位技术中心,实施了2-3年的多学科共建。实施多学科共建后的医学技术中心业务量取得明显突破,在新技术开展推广、科研学术情况、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中成绩显著,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创建体会
4.2.1 领导负责是共建成功的关键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创建成功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中心负责人。以共建前工作完成不甚理想的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为例,实施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建设后,以主管院领导为中心负责人,充分发挥了院级领导在把握国家方针、政策、法规,领导和协调医院医疗、业务及行政相关部门工作,指挥调度医院人、财、物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协调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优势,使共建后的昆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4.2.2 加强管理是共建成功的保证
医院主管技术中心职能部门(科教科)是共建成功的保证。科教科对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及技术中心的建设承担着管理职责。在技术中心建设不能如期达到建设目标的情况下,创新提出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模式及运行机制,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建过程中督导、统筹、协调了多学科参与中心建设,尤其在以学科领军人物为中心负责人的情况下,协调支撑学科与参与学科或科室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在参与科室支持下,才能让支撑学科的优势得以最大发挥。
4.2.3 参与科室是共建成功的基础
支撑学科与参与学科或科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谋发展的理念是共建成功的基础。只有参与科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支撑学科积极支持,才能弥补支撑学科力所不能及之处,以帮助支撑学科达到技术中心建设的目标。而参与科室在共建技术中心过程中,由于有支撑科室的牵头,在业务量、科研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参与共建的学科或科室获得了多赢发展。
4.3 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应用前景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分科越来越细,既往医院内设的医学技术中心或研究机构主要依靠单一学科建设和管理。不置可否,在学科优势明显的前提下,以独立学科为主的医学技术中心或内设研究机构亦能够较好的完成建设要求,如医院未实施多学科共建的昆明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以及依托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强势学科建立的诸多医学技术中心。
实际工作中,当单一学科优势不够明显、缺乏领军人物、诊疗技术的实施涉及其它交叉或相关学科时,其创建的技术中心是难以达到目标要求。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为云南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其依托妇幼保健及临床平台,探索了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的模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发现对于略显弱势的学科,只要找好切入点、发展点,医院及科教管理部门搭建好平台,发挥各学科优势,统一、协调,通过多学科共建的管理和建设,一样可以形成优势大学科,打造优势技术中心。而对于本身较强的学科,多学科共建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推动、加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多学科共建医学技术中心有利于发挥各学科优势,学科互补、相互渗透,更好的建设和管理医学技术中心,其经验在医疗机构尤其妇幼保健机构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 黄海云,钱 犁.多学科共建技术中心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5):333-334.
[2]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64号令)[S].2009.
[3] 王士杰,翟三江,李雪松.搭建科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J].中国肿瘤,2005,14(11):727-728.
(本文编辑:邹 钰)
R197.3
B
1003-2800(2014)08-0508-03
2014-03-12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昆科计字2012-04-00-A-F-02-0002)
黄海云(1962-),女,浙江宁波人,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