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在工业强省、强市、强县各级政策引导下,德清健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机制,完善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细化“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实施政策,以扩量与提质并举、成型与转型并重,创新转型推动德清工业良性发展。
金融创新是后盾。德清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组建省内首家县域科技支行,开展科技信用贷款创新业务,已正式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破解科技型企业成长中的资金需求难题。创新专利权质押贷款模式,改变传统的专利权必须质押给银行的做法,采用德清县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跟进的方式,实现了质押与担保的有效结合。依据《关于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保障、创新、发展、防范”为指导思想,深入推进“金融要素大投入,助推德清新崛起”工程,去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400亿元大关。今年初,我武生物成功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拟投向年产300万支粉尘螨滴剂技术改造项目、变应原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和营销网络扩建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至此,全县拥有6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量处于湖州市第一、全省前列。金融后台基地成为全省唯一获省政府批复的省级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并成功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展民间融资管理试点,全省首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正式营业。今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和省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8家以上,培育拟上市企业5家。
质量效益是根本。扎实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建立健全企业分类评价及差别化政策引导体系,按照全员劳动生产率、附加值、能耗、污染排放及亩均产出水平将企业进行分类,并根据类别予以政策引导。健全龙头骨干企业扶持政策,对大企业、品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纳税大户予以项目用地优先、用能指标优先、审批审核优先、扶持政策优先、各类要素价格优惠的“四优先一优惠”政策。扎实开展“四换三名”,累计腾出用能空间5.61万吨标煤、盘活存量用地1017亩;完成工业技改投入8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4.6%。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扎实开展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整治提升,去年全县淘汰关停企业26家;以“四铁”精神狠抓矿山综合治理,注销关闭矿山企业13家,拆除涉矿码头121座、加工机组53套,20套无矿山加工机组全部取缔。经济要“有质量的增长”,不能停留在制度上,而要体现在成效上,2013年德清规模以上企业税利、利润增幅分别比2012年高15.4和18.7个百分点,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税利增幅、税利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良性发展态势。目前正积极开展工业存量建设用地“四清理四整治”行动,预计将盘活存量用地700亩。
科技创新是抓手。科技是创新之源,制度是科技发展的保障。德清在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合作利益驱动机制,加快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和科技奖励评价办法,加强以产品成果与市场实绩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建设;三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创业资助专项资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体制,鼓励企业以股权激励方式引进和留用人才。今年将开展“赢在德清”海外高层次人才德清行等专题活动,组团赴国内高层次人才集聚区招才引智,发挥德清汇智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和德清海外引才联络站作用,力争新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20个左右,新增省级以上“千人计划”3人左右。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健全企业人才工作“捆绑式”考核机制,探索改革企业人才引进奖惩办法,引导企业柔性引才向海内海外并重转变。去年全县新产品产值率达25%,连续七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引进6家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入驻实验区平台,81项科技成果在德清实施产业化。
图/金川
平台产业是关键。德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大平台、集聚大产业的号召,以德清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科技新城四大平台为基础,制定出台工业强县建设规划、总部经济发展意见等政策措施,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绿色复合新型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休闲用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生物医药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装备制造业成功列入省级产业示范基地,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省高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县三大产业已经全部升级为省级示范区(基地),分别为德清生物医药全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浙江省装饰建材产业(德清)示范基地、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德清)示范基地,已初步形成空间集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政企合作密切、创新能力较强、市场构建扎实的产业集群。今年,大手笔的平台产业建设拉开序幕:培育发展信息服务、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确保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集聚地理信息企业40家以上、德微淡竹软件园一期19幢科研大楼全面完工,力争通航机场、浙江通航、国网通用航空华东巡航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今年起,科技新城将通过奋战三年,大力实施“1166技工程:集聚地理信息企业100家,完成税收1亿元,66幢产业大楼全面完工。
选商引资是重点。坚持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制定出台支持浙商(德商)回归创业创新、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企引企、强化驻点招商等政策意见,建立“311”工作推进机制,选派34名干部进行专职驻点招商,成功举办2013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四届游子文化节。德清选商引资目标十分明确:围绕重点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瞄准重点区域招商,吸引集聚更多高端产业、高端要素;紧盯重点企业招商,大力发展“回归经济”、“税源经济”。在出台多项引商、亲商的政策后,今年重点放在了提升全县选商引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上,提高新形势下选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水平,对全县五大驻点片区全体专职驻点招商人员,开发区(高新区)、临杭工业区、科技新城、新市镇(德清工业园)招商人员,以授课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苏南选商引资经验介绍、选商引资实务操作经验介绍、招商员经验座谈等。圣航科技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园二期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浙商大会重大签约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浙江瀚星通航产业园基地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浙建集团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德清。
转作风接地气是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委“28条办法”及“六项禁令”、市县委“24条办法”、县“双十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德正风清助崛起”,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满意导向,注重严格要求、衔接带动和分类指导。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为基层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出生地、成长地或姻亲关系在农村的县级机关干部参加“返乡走亲”活动,其他县级机关干部到单位联系社区参加“社区走亲”活动,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心下不了基层”、“最后一公里”和机关干部“眼睛只向上,工作少为民”、“高高在上,脚不沾泥”等问题,努力以好的作风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健全服务群众功能,按照“机制为上、体系次之”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七个“一线工作法”、“五进五不出”工作法等行之有效的好机制、好做法。
简政放权强服务提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共计清理行政许可事项48项,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5项,下放12项;完善“七联审批”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出“五证联办”服务新模式,审批时间从平均5天压缩为半小时办结。研究制定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的政策意见,切实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选商引资全程引导、代办、协调等服务机制,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提升了服务效能。整合62条热线资源,设立了统一的“12345”政府阳光热线。政府采购全面实行资格后审制度,即在开标后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和标准,由评标专家现场对投标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改变以往供应商需携带资质证明往返两次投标所在地的传统定标模式,平均节资率达6.24%,一次采购成功率由实施前年均80.95%提高至92.86%。着力破解审批慢,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确保实现“政府投资项目部门审批时间60天,企业投资项目流程审批100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