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引入社会管理领域

2014-05-25 09:24林宏
浙江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

林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重要组织手段,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治理体制有效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将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引入社会管理领域,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趋势,既有助于推进社会管理由传统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转变,也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

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实践和经验表明,社会管理标准的完善对推动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是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大力推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与教育、卫生、社保等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有关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人员配备标准、财力匹配标准。公共服务建设依据这些标准公开透明科学地规划、投入、执行,既有效减少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与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的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又减少了公共资源的浪费。联合国也借鉴这一思路,在国际教育和医疗援助中,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水平、构成等指标规定了细化的标准,建立起参照体系,提高了各受助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保障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实践证明,将管理技术、统计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严密高效的社会管理质量标准体系,是提高社会管理质量水平的重要科学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将标准化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引入公共服务体制创新中,用于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克林顿政府推出“国家绩效评估(NPR)”行动,建立“顾客服务标准”,要求政府部门仿效企业,制定顾客服务标准,按照成效标准评估各部门管理水平进步情况等。目前,美国政府已制定出4000多个公共服务标准,率先建立了较完整的社会管理标准化体系。北京、四川、山东等省市目前也在交通、环保、旅游、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建立起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框架,有效推进了社会管理领域相关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与国际相关规则的接轨。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标准的发展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标准化推动全球生态环境发展。当前,国际贸易中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生态保护标准的要求正成为国际共识,正成为各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标准化推动社会稳定、履行社会责任,例如ISO/PAS22399《社会安全应急准备及连续性管理指南》、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等标准先后发布,各国纷纷以此为模本在社会稳定、劳动权益、消费者权益等领域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国内治理规则。

推动社会管理标准化正当其时

社会管理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6100美元,既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多发期。从国外以及我国部分发达省市经验看,这一时期正是社会管理标准快速完善、推广的高峰期。中央充分认识到了社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准”和“标准化”共出现了35处,提及频率比“十五”(6处)和“十一五”(10处)总和还多,一方面延续之前各领域标准化工作,如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等;另一方面把标准化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这一新的定位,要求我们将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新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根本落脚点,进一步加强与民生相关的重要社会管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

图/金川

社会管理标准化是社会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中也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无法可依”的现象,各级政府在各自辖区内、在法律空白区内自由裁量。这种“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方法、决策过程难以监管,实施效果难以评估,政府形象难以维护。有必要通过制定统一的社会管理标准,对这些行之有效、可供重复使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记录、固化和推广,使之变为规范性的社会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成为法制建设的重要补充,以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同质性和科学性,助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社会管理标准有较好的基础、发展空间很大。近年来,不少地区和部门都制定了一批民政、教育、卫生、公安、安监等领域的先进标准,社会管理标准的试点在许多城市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杭州已制定居家养老、健康学校、基层计生、社区卫生等多项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并细化落实到各具体事项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初具雏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覆盖面小,技术标准数量远多于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特别是公共服务最低标准、社会综合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等重要标准还是空白。一些管理标准缺少可量化的指标,无法把各类管理措施具体化,难以进行精细的测量统计。标准制订工作比较滞后,标准修订工作及时性、透明度不够,有些标准未能得到全面、正确实施,特别是没有发挥标准的强制性条款的作用。

提升社会管理标准化之建议

增强对社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建议围绕保障民生、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专门成立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全面、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标准化发展规划。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部门“三定”方案进行全面梳理,制定部门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标准,促进社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对部门间的交叉职能以及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社会管理事项,应通过制定行政协助标准,作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细化补充,规范相关工作。

组建国家社会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快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制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民政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地方标准;制定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服务、灾害应急等领域的强制性标准;制定社会综合治理、社区建设等领域的管理规范等。当前要特别注意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招结合,“明主线、通外线、接地线、整内线”并举,科学确定社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好政策、好措施、好经验,梳理、归并、整合、完善、提升社会管理标准化的有关政策。

加强社会管理最新标准的跟踪研究。及时关注国际上社会管理领域相关标准变化情况,加快社会管理标准基础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积极开展区域和地方性的社会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增加社会管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管理部门的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加强社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经费和人员保障等。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公共服务
标准化简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