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柱
化学是理科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与初中不同,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也更抽象,知识面也更广更全,知识的系统性更强.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在对比概括中深化概念,从而让化学概念教学更有效.
一、在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否恰当,直接决定学生能否正确有效掌握概念要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这种抽象性却是建立在感知大量生活材料的基础上的.因此,化学概念的引入教学,必须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和直观化.
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入手:你在买肉时,会根据肉的色泽来判断肉的新鲜程度吗?应该怎么判断?由于人在屠宰猪牛时,放血不完全而残存血红素,血红素中铁以二价离子形式存在,因此肉新鲜的时候呈现鲜红色,随着肉的陈放,二价铁离子逐渐被空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使肉呈现暗红色,所以我们在外出买肉时,一定要买鲜红的肉.由此生活实例入手,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之后引出“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主题,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中,不仅是学习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规律、类型、表示、应用都将是初学氧化还原反应者不可忽视的知识.
二、在实验探究中形成概念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记忆并运用概念.而理解的关键就是深入概念本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直观对象是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将对直观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深入概念的本质,促使概念形成深度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掌握假设、观察、思考、测定、控制、逻辑思维等能力:在实验课上通过一个个实验活动,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并尝试亲手操作,设身处地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在对比概括中深化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把两个或两类易混的概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也是学习概念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概念,从而探究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系统化清晰化的概念认识.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本身容易混淆,再加上中学生对化学理论学习的局限性,在具体处理问题时经常出错.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中概括出“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问题进行质疑,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设计的问题如下:(1)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2)为什么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相同的?(3)为什么同温同压下,1mol 不同的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4)讨论气体摩尔体积时为什么要强调同温同压?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样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个课题中都有.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比较之中,找出相互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于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提出以下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很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在复习化学概念时,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